成都武侯区玉林街道黉门街社区党委书记申民辉:

给居民办实事 当好居民“服务员”

2021年01月30日07:43  来源:成都日报
 
原标题:给居民办实事 当好居民“服务员”

  黉门街社区服务大厅热情处理居民所反映的问题

  申民辉 1964年3月生,四川成都人。1991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1年10月参加工作,现任武侯区玉林街道黉门街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

  武侯区玉林街道黉门街社区小广场,居民健身锻炼

  打羽毛球、跳舞、打太极……家住黉门街社区的郎婆婆惬意地享受着退休后的幸福生活。“申书记也经常和我们打羽毛球。他人很好,社区有了他,总是充满了新气象。”

  作为社区党委书记,申民辉每天早上6点10分起床,7点10分到达社区是日常作息。从2001年到黉门街社区工作至今,20年来,申民辉经历了社区从“管理”到“治理”再到“发展”的全过程。用他自己的话说,在担任社区书记这条路上,必须始终如一,秉持“弱化办公,强化服务”的工作理念,当好为群众“坐镇”的“排头兵”。

  带社区“合唱”

  培育发展50余家专业性社会组织

  为什么选择进入社区工作?坐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申民辉打开了话匣子。1984年,他从部队退伍后开始了下海经商,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社区,在民政部颁发的社区建设文件里,申民辉看到了“社区服务”四字。“那时我就想,搞服务非常好啊,做企业为消费者服务,在社区为居民服务。”不久后,申民辉放弃了自己经营多年的企业,跟从内心,投身社区工作。

  回忆第一天上任的情形,申民辉至今记忆犹新。“12平方米的办公‘棚’,只能放一张办公桌,根本容不下‘社区两委’,又让我怎么去服务几千户居民?”

  面对这样的局面,申民辉并没有灰心,立马召集社区党组织,群策群力提出“先搭窝,后爬坡”“腾笼换鸟”“建章立制”等工作理念,制定了“一年打基础、二年上台阶、三年求发展”的社区发展目标和社区十年规划。

  “弱化办公,强化服务。”申民辉一直带着这样的工作理念,邀请社会各方多元化地参与社区服务,把社区“独唱”变为“合唱”。在申民辉的带领下,社区逐渐培育发展了50余家专业性社会组织,社区的各个办公室也全部改造成活动室和功能室。

  “黉门e家园”“爱心慈善超市”“中外友谊之家”“四点半学校”“菜宅送”……如今,黉门街社区的各个“品牌”不断打响,居民也由此留下黉门街打油诗:菜买鲜粮买干,收个破烂用指尖,家务事有人帮,便利服务一大筐。

  为社区“造血”

  创新“公益+社会化+长效化”发展模式

  “每天都可以尝试新东西,这20年就是创新过来的。”在多年的社区工作中,申民辉创新摸索出区域化组织架构、网格化服务体系、院落化自治管理、联动参与机制“七个一”的《黉门工作法》。

  在申民辉看来,社区书记这份工作需要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从2018年起,黉门街社区便开始引入社会企业“多元联动”,通过“公益+社会化+长效化”的创新模式,增强社区自我“造血”功能。

  其中,“医疗+养老”是黉门街社区的一大特色。

  “我们利用邻近华西医院的地理位置优势,整合医疗资源,与川投集团、华西医院、红旗连锁等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申民辉表示,把居民养老、托小、居家生活一揽子事纳入公司服务项目。同时,社区还建立了社区康养中心,提供91个床位的康养服务,为辖区老年人提供康复护理、生活照料和临终关怀。

  去年初,黉门街社区在申民辉带领下,充分发挥社区社会企业的资源优势。社区联动黉门宜康诊所、成都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企鹅医生,共同为玉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捐赠90套“远程智能检测服务包”,让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不用“面对面”就能对辖区居家隔离人员进行日常检测。同时,为确保疫情期间辖区居民就近买到新鲜优质的蔬菜,黉门街社区还联系便民服务商家“菜宅送”,在辖区内设立9个便民流动菜市点位,为2000多户居民提供万余斤蔬菜瓜果。

  当社区“钻家”

  居民有所需、社区有所应

  在黉门街社区,申民辉每天第一个到岗,最后一个离开。他总说:“社区书记这个工作,就是腾出手,做好事。”

  家住人民南路三段6号院的退休干部柴阿姨总说申民辉是她的家人。由于柴阿姨的儿子在部队工作,很难抽出时间回家照看她,申民辉得知后,便给老人留下一张名片,并告诉老人,有事一定找他。从此,在这以后8年里,柴阿姨总少不了给申民辉打电话,找他帮忙。每年春节,柴阿姨都会让儿子给申民辉打电话邀请他回家团年。

  一本“民情日记”,记满了居民反映的事件,大大小小几百件。这个占地面积0.6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4万余人的社区,谁家子女上学难、谁家有住房困难、谁家有困难群众等情况,申民辉都如数家珍。

  申民辉说,他把每周四定为“黉门问需日”,每到这一天,申民辉都要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走访院落,登门入户,了解居民所思所困。他还推行黉门“一卡通”,把社区24小时民情热线、爱心换购、志愿者帮扶等多项服务集成到了这张卡上,每个居民都有这张卡,且都能拿这张卡办事。

  日子长了,申民辉逐渐爱上了这个走东家串西家的“钻家”工作,“给居民办了实事,能真真切切感受到他们的那分感动,而这分感动是无以言表的。”

  寄语

  2001年,我进入社区工作,这一做便是20年。在平凡的社区工作中,我坚持党建引领,不断夯实社区治理基础,努力达到“居民有所需,社区有所应”的愿景,力求为百姓解决疑难盲点,为居民营造可进入、可参与的社区生活场景。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我将一如既往按照党的要求,深入群众做实事,做好居民“服务员”。

  (成都日报记者 侯初初 实习记者 杨静耕 摄影 张青青)

(责编:高红霞、罗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