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社区)“两委”换届后,泸州市龙马潭区将实现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和主任100%“一肩挑”。为预防“一肩挑”后权力高度集中带来的专权、独断、不透明等问题,龙马潭区积极探索“一肩挑”后村级权力监督制约路径。
科学分工、聚焦关键,在“制度制约”上出真招。针对“一肩挑”后权力运行监管,探索建立“1+6”制度,即出台“一肩挑”后村(社区)干部的管理办法,细化制定“两委”班子的职责清单,明确村级组织权力运行、工作决策、资金使用等程序,厘清权责,促进规范用权;聚焦“一肩挑”履职的各类关键点和风险点,建立个人重大事项报告、任期审计、考核激励、不称职退出机制等6项制度,及时对现有的规章制度进行修订,实现制度设计精准化,加快形成用制度管人、管权、管事的工作机制。
全面体检、问诊把脉,在“常态监督”上亮硬招。从日常教育监督入手,对“一肩挑”干部开展专题警示教育和“逢会必廉”学习,切实做到警钟长鸣;围绕政治信仰、政治本领、政治能力等8个方面,每半年对92个村(社区)“一肩挑”干部开展一次“健康体检”,通过个人自评、联村领导点评、干部互评、群众测评和第三方审计等方式分级分类‘问诊’,对“体检”不过关者,视情况采取约谈、通报等方式及时亮出红牌,切实给“一肩挑”干部“上紧箍咒”;将区级巡察制度延伸至村(社区),每届实现村(社区)巡察全覆盖1次;选优配强村(居)务监督委员会,围绕村级权力运行监督制定“15条措施”,量身定制“一流程三清单”,配套建立“两指南两手册”,把监督融入日常、做在经常,推动基层监督防护网织密织牢。
整合资源、创新载体,在“智慧治理”上谋新招。依托大数据技术,将人社、住建、民政、医保、卫健等民生部门原始数据进行智慧融合,同步录入村(社区)干部本人及其亲属基本信息,整合形成大数据监督系统,实现数据录入、交叉比对、动态更新、自动预警等功能,以问题导向强化民生资金管理使用,倒逼“小微权力”慎用。目前,已投入300余万元建成“党风廉政建设大数据+”监督平台;制发了《泸州市龙马潭区村(居)务公开指导目录(试行)》,明确52项公开事项,细化公开要素、模板、程序、时间等,探索村级公开专项监督“龙马潭做法”,把村级公开查阅和监管从墙上搬到“网上”再到“指尖”,全区92个村(居)务已实现“云监督”“云查询”,初步实现以“智治”手段推动“一肩挑”后的权力监督制约。(李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