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竹条起成薄篾,用来绑扎茅草
老师傅干起活来一丝不苟
新换的茅草要用竹篾绑扎牢实
师傅们配合默契,熟练地将茅草运上屋顶
老师傅们站在脚手架上修葺茅屋
典型川西民居样式的杜甫草堂茅屋
换上新茅草的屋顶要用特制的木板拍打均匀、整齐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一千多年前,诗圣杜甫眼巴巴地望着怒号的秋风把他屋上的茅草卷起了一层又一层。但如果杜甫穿越到一千多年后的今天,他不用担心他的茅屋再为秋风所破。
1月9日,来自郫都区三道堰77岁的刘明富师傅已经和老伙伴们来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翻盖茅草屋有5天了。自1996年杜甫草堂恢复重建茅草屋以来,他已经为这里修整茅草屋近10次了。
杜甫草堂的茅草屋修建和每次的翻盖修整都严格按照传统川西民居的工艺来进行。这以往川西坝子乡间常见的篾笆泥墙茅草屋的屋顶,竹竿为骨,茅草作瓦,刨竹为条、起成薄篾,竹篾将茅草与竹竿骨架牢牢地缠绕绑扎,又层层堆叠。牢靠与否,唯一要紧的是多年积累的经验与手艺。
自打年轻时跟师傅学艺打下手,刘师傅他们就深谙认真做事的道理。“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诗中的担忧他们不懂更深的含义,但知道那肯定是请的师傅没认真——“人家杜老师是读书人,请你来盖房子,你乱整要得啥子嘛。”
盖房用的茅草,是老师傅们从简阳乡下早早就订购好的,野生的越来越不好买了。但比起茅草,老师傅们更担心的是接班人这件迫在眉睫的事。川西坝子上,他们现在能召集到的就十来个师傅了。
间或从屋顶下来,老师傅们会拿起水杯小歇一会儿、润润喉。屋顶上做主力的三位老师傅年龄平均下来已近74岁了,这几十年来的手艺能在杜甫草堂这样的地方派上用场,足以让他们能在闲聊时透露出从容与自豪。
茅草屋——作为定格在杜甫诗句里的典型川西民居样式,将一直流传下去。而盖茅草屋的手艺也等待更多的后来人将其延续下来。
记者 胡大田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