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工业学院:党建引领应用型高校建设 产教融合打造“四川样板”

2020年12月23日14:18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引言

近年来,成都工业学院党委牢记初心、践行使命,牢牢把握应用型本科的办学方向,突出政治引领,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推动创新链、产业链“双链”融合,产业、专业、创业“三业”融入,政、行、校、企“四方”融通,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应用型大学建设,产教融合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一、工作背景

升本之初,学院发展一度面临思想认识不统一、办学定位不明确等问题。面对如何科学谋划、准确定位、破解难题这一迫切任务,学院党委通过开展本科教育教学思想观念大讨论,召开第一次党代会,出台了《加强内涵建设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 推进学院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的办学定位,“根植地方、魂在应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办学思路,作出了“三步走”总体谋划,明确了“建成为一所国内知名、特色鲜明的地方高水平应用型高等学校”的发展目标,统一了思想,凝聚了人心,进一步坚定了攻坚克难、再创辉煌的信心和决心。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党建指引发展方向,深化改革勇闯新路

学院党委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党建为引领,以实干促发展,抢抓机遇,坚定不移走建设应用型本科发展道路。一是突出应用型办学定位,主动实现转型发展。面对高等教育发展形态的深刻变革,学院党委认真谋划,通过分析四川省为工业大省、产业大省,也是教育大省,应用型人才、技术技能型人才是制约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等省情,建立“厅校共建”新机制,开展干部互派,形成政府、企业、行业、社会协同推进应用型大学发展的工作格局,推进了学院产教融合机制形成、专业集群建设、平台搭建、队伍建设和资源保障。二是突出特色高水平发展目标,探索产教融合办学新模式。学院党委勇担责任,凝心聚力,作为四川省本科院校整体转型发展改革试点单位、全国100所“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规划项目院校,积极响应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牵头成立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联盟,为服务和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聚焦省委“一干多支”发展战略,紧密对接宜宾市“8+2”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占地700余亩的宜宾校区正式建成启用,深度融入宜宾建设产教融合示范城市战略。三是突出应用型本科特征,取得丰硕建设成果。学院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人才培养工作,重大成果“多点开花”。学院应用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获2018年四川省第八届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个专业成功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计划、5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计划、6个专业获批省级应用型示范专业;10门课程获批四川省首批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示范课程;23个项目获批2019年第一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立项;连续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或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智能制造类项目群获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应用型科研数量和质量稳步提升。

(二)党建融入中心工作,推动学院转型发展

学院党委坚持“四个着力”,坚持将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一同谋划,一同部署,压紧压实党建责任,把党建工作实实在在地融入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的各个方面,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党的组织建设和作用发挥成效明显。一是着力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应用型大学的战斗堡垒作用。大力推进党支部标准化建设,以“对标争先”为抓手,在入选国家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计划的专业所在基层党组织培育创建校级“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带动作用。围绕应用型本科高校如何发挥党建引领的实践育人作用等课题,开展基层党建创新项目培育,定期举行交流经验,累计投入近20万元,立项40余项;开展“校地结对党建共建”“党建助推社区治理”等特色党建活动,在产教融合、服务地方中找准党建着力点。2019年获教育部全国“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四川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各1个,入选“首届新时代四川高校十大党建创新案例暨十大基层党组织评选宣传推广活动”1个。二是着力构建应用型大学大思政育人格局。成立学院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制度10余项,构建起领导干部带头、全员参与的大思政育人格局。探索应用型本科“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获批2019年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立项,《形势与政策课》被评为国家级一流课程。三是着力加强“双师双能”型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党管人才,开展教师党员示范活动,实施“教师英才计划”,聘请华为、富士康等大中型企业高级技术人才担任兼职教师,“双师双能”型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近45%。四是着力全面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突出制度体系建设,加强党风廉政教育,强化监督执纪问责,严格坚持中层领导干部述责述廉测评;深化监督体系建设,制定校内巡察工作方案,有序开展校内巡察,42个部门全部认领“一岗双责”责任清单,为应用型高校建设营造风清气正良好政治生态。

(三)党建保障科学办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学院党委通过党建引领、制度保障、载体带动,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发挥干部和人才的主动性、创造性,勇担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重任。一是用党建的思路和举措保证中心工作的落实。大力推动“双带头人”头雁工程,带队伍、搭平台,主动对接地方产业链,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新设“互联网金融”“轨道交通信号控制”等四川经济社会发展急需专业。与省经济和信息化委联合共建了大数据产业研究院、四川省无线电监测与大数据中心,服务四川省大数据产业发展。牵头组建四川省电子信息产业产教联盟,与郫都区共建“环工业学院电子信息知识经济圈”,学院“成工新邨众创空间”成为国内首家电子信息产业教育培训众创空间。二是用党建方法和机制主动投身自主创新。学院以产教融合基地和产业学院为载体,将党支部设在重点专业和重大建设项目上,共同推动建成华为ICT学院、集成电路产业学院、新型显示产业学院、光电产业学院和一批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四川省大数据产业应用研究院”“模具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四川省无人机产业发展研究中心”等5个省级科研服务平台,成立7个省厅级科研团队和4个产业技术研究院。2019年,学院与45家企业联合发布53项企业专项项目指南,直指企业实际问题200余项。三是以“党建+”模式助力脱贫攻坚。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积极调动各方面资源,选派5名驻村干部,对口帮扶甘孜州色达县、达州市宣汉县、凉山州喜德县的4个贫困村;开展“城乡党建结对共建”,联合举办干部党员培训班,培训干部党员300余人次,有效实施科教扶贫、智力扶贫;由学院党委书记带队,赴对口扶贫点开展定点帮扶活动,并组织“以购代捐”农产品40余万元,筹集扶贫项目资金近80万元。

三、经验启示

学院在百年的办学历程中,始终以服务国家急需为己任,坚守实业兴国教育情怀。学院党委坚持以党的建设引领改革发展,扎根天府大地办大学,回归应用之魂育英才,走出了一条以党建引领,推进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推动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的新路子。

(责编:章华维、高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