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师范学院:创新支部建设铸师魂 助力扶贫支教显实效

2020年12月22日22:07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一、工作背景

2018年起,成都师范学院积极响应国家精准扶贫工作的号召,每年派遣200余名学生、8名带队教师赴凉山州昭觉县、越西县,甘孜州道孚县、丹巴县开展扶贫支教工作。成都师范学院党委结合实际、科学谋划,整合支教地的党员师生,建立临时党支部,构筑“114”工作体系,创新开展工作,践行立德树人使命,深入推进扶贫支教工作。

二、具体做法—“114”工作体系的构筑

(一)“1”—以“立德树人”为中心

成都师范学院充分发挥学校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将立德树人作为办学任务和使命,在支教工作中创新性融入党建工作,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支教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辐射全体支教学生,不断提高其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并以全体支教学生为燎原星火。在支教学校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让孩子们坚定理想信念、厚植文化美德,实现了支教学生和支教地学生共同“立德树人”的目标。

(二)“1”—以临时党支部建设为支撑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临时党支部建设,做到“三个强化”,充分发挥其战斗堡垒作用。

通过组织建设强化党员“使命感”。在开展扶贫支教工作同时,同步加强组织建设。以扶贫支教组组长为党支部书记,在支教的正式党员中选拔优秀学生为支部委员,并根据支教师生的轮换及时更新支部成员,确保支部设置健全合理。

通过组织管理强化党员“归属感”。及时将新参加支教的学生党员纳入支部管理,编制党员名册,精确掌握党员信息,并吸纳已经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的积极分子学生参与支部活动,鼓励普通学生积极参与,发挥党组织的鼓舞与号召作用。

通过制度建设强化党员“存在感”。制定和完善了《每日安全汇报制度》《每日工作汇报制度》等15项制度,通过立规矩、定制度,以制度管人管事,提高了支教团队定力和效力。

(三)“4”—4种路径推进工作

1.学习教育全面覆盖

结合实际采取工作点集中学习和网上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实现了学习教育全面覆盖。针对扶贫支教点远离县城、远离成都的实际情况,临时党支部加强日常指导,第一时间向每一个支教工作点传达最新学习要求,要求各工作点先进行集中学习,以确保在党支部组织学习时,做到学习步调一致。另一方面,针对扶贫支教师生任务重、工作地点分散、交通不便等情况,坚持因地制宜、创新形式,利用互联网工具的便捷性,创新建立“网络党支部”,在工作点集中学习的基础上,每周五定期召集支教学生党员、积极分子开展网上学习、交流,有效实现了工作点集中学习和网上学习的有机结合,确保了组织生活经常、认真、严肃。

2.初心使命呼唤担当

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党日活动,唤醒党员的初心与使命。组织党员观看系列纪录片,追寻党在凉山、甘孜的奋斗足迹,重温党的光辉历程。在追寻前辈足迹的基础上,组织党员重读入党志愿书、重温入党誓词,激励党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共产党人的使命和担当。

3.千师万家广泛调研

积极开展“千师进万家”家访活动探索实践“支教+党建+扶贫”模式。支部党员带领非党员同学,五人一组,开展各个支教点“千师进万家”家访和调研活动。深入支教地学生家庭进行家访,了解学生学习、家庭情况,带去所需的生活用品,深入探究贫困家庭形成及学生学习成绩落后的原因,并思考如何进行改善和干预,形成反馈材料和调研报告,对受访家庭给予精神和物质的帮助。

4.“三项教育”助力成才

开展“三项教育”帮助支教地学生成长成才。结合国家的扶贫政策和当地实际,将爱国主义教育、感恩教育、品行养成教育确定为工作方向,辐射带动支教地学生转变思想、改变观念。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形式丰富的活动,让学生铭记历史,珍惜当下,爱国爱校爱家。感恩教育以感恩社会关怀、感恩父母抚育、感恩师长教诲、感恩学友互助、感恩自然馈赠五大内容为主题,全方面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品行养成教育坚持一月一主题,从做人品质养成、行为习惯养成、学习习惯养成、安全习惯养成四个方面提升学生个人素养。

三、主要成效

临时党支部通过党的建设带动扶贫支教工作,为圆满完成支教工作任务提供了精神动力和组织支撑。

(一)党组织号召力战斗力日益增强

临时党支部的建立,为支教学生疏解了思想压力、解决了生活困难、传递了组织温暖,强化了党员的身份认同,促进了支教队伍的团结稳定,激发了在校大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彰显了教育扶智的强大力量

“千师进万家”和“三项教育”活动,得到了支教地教育主管部门、学校、老师、家长以及社会的高度评价,对当地学生和家庭产生了积极影响,学生和家长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启发了当地群众的自主脱贫意识,是阻断贫困代际相传的有效路径之一。

(三)立德树人成果推陈出新

临时党支部认真总结工作实践成果,提炼工作亮点和成效,完成了10期工作报告;建成了“成师星火支教”的公众号,推送文章100余篇;完成了调研论文5篇;申报了与支教相关选题的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0项。

(四)学校办学内涵得到进一步丰富

临时党支部的建设使学校进一步拓展了立德育人的渠道,使办学育人内涵得到进一步丰富。2019年,该校被评为四川省“精准扶贫先进集体”,学校美誉度和影响力不断提高。

四、经验启示

成都师范学院把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工作融入到扶贫支教一线,探索出了“114”工作体系,为创新高校党建工作路径提供了有益启示。

(一)做好党建工作的前提在思想高度重视。学校定位始终把党建工作放在首位,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办学宗旨,通过党建工作推进立德树人,将立德树人融入到扶贫支教一线。实践证明,在思想上重视抓党建、行动上不懈抓党建,能让党组织成为扶贫支教的中流砥柱,为脱贫攻坚提供不竭动力。

(二)在扶贫支教工作实践中,临时党支部建设不“临时”,而是一项必须下大力气抓好抓实的持续性工作。临时党支部工作做得越好,战斗堡垒和政治保障作用就越凸显,扶贫支教组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就越强,扶贫支教工作的成效就越突出,立德树人的作用就越强大。

(三)做好党建工作的关键在不断改革创新。在临时党支部的运行中,学校党委引入互联网模式,探索实施党建线上活动,是党建工作与时俱进,实现思维方式、方法手段不断改革创新的有效探索。改革创新是党建工作的活力之源,只有以改革精神推进党的工作形式和工作机制的不断创新,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作风优势才能不断焕发时代光芒。

(责编:章华维、高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