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学院:以坚强有力的党的领导 实现特色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质的提升

2020年12月22日21:37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一、案例背景

攀枝花学院坚持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强化学校特色为重点,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试点先行,示范推动,走出了一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实现了特色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质的提升。

学校成为全国100所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发展工程项目建设高校、“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先进集体”,连续4年名列全国应用型大学排行榜百强。紧密对接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2016年创新组建全国首个康养学院;2017年成立四川省内首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学院,入选“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项目”第二批合作高校;2018年创新组建钒钛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合作举办攀枝花纪检监察学院,高质量通过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19年被评为创建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学校;2020年通过临床医学专业评估,达到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基本条件,进入省内推荐公示名单。

二、主要做法

(一)坚决把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不断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统筹推进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建设,夯实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础保障。

(二)勇于担当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大使命。2018年学校召开了第二次党代会,确立了“立德树人、产教融合、应用为先”的办学理念和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职业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聚焦攀西地区钒钛、康养、生物、化工等支柱产业发展需要,着力打造了一批地方(行业)急需、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学科专业。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强化专业应用型特色,逐步构建了与地方经济结构、产业发展和社会需求协调一致的学科专业体系。

(三)切实抓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打造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共同体”。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着力打造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高度融合、理论教学与实践、创新等能力培养高度契合的现代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将创新实验、课程设计等与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相结合,形成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

(四)不断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础力量。落细落实党管干部。12个学院实现党政班子交叉任职,专职副书记和组织员配备到位,20个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配备到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职责任务全面落实;做优做好党管人才。建立了党委牵头抓总、各单位协同发力的人才引、培模式,着力汇集应用型人才培养优秀人才。近两年,内培博士14人,引进博士163人,博士达到246人;抓严抓实师德师风师能建设。在省内同类院校中率先组建教师发展中心,制定、完善了“双师双能型”教师认定、考核、培养等制度,积极打造能适应技能型人才培养和应用技术创新需要的教师队伍。

三、工作成效

(一)学校应用型人才总体培养能力更加突出

在“招得来”上扩大了优势。生源范围稳定保持在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上,招生调档线高出省控线逐年提高,临床医学纳入本科第一批次招生。留学生教育取得突破,首届留学生顺利毕业,现有本科留学生64名;在“学得好”上提升了水平。学校被遴选为“产教融合发展工程项目建设高校”“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项目”合作高校,达到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授权点审核基本条件。学生考研录取率、英语四、六级和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持续提升,学科竞赛、创新创业大赛等获奖数量和层次显著提升;在“出得去”上保持了领先。本科生就业率连续8年保持在93%以上,学生毕业率、授位率保持在90%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保持在96%以上,连续多年被评为“四川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二)产教融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质效的提升明显增强

“项目式”合作育人不断拓展,建立了校-院-企产业联盟,加入教育部“大平台+”系列产教融合项目,与学校签订长期合作协议的企事业单位增至375家,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增至405个。“订单式”协同育人持续深化,与中兴、华为等企业深度合作,创新开展了订单人才培养,联合实施教学等多层次、全方位的校企协同育人。“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投入使用,“华为ICT学院”已完成签约、挂牌,金蝶产教融合财会订单班、科力特班、晶科定制班等顺利开办。实践实训条件持续改善,投入1.4亿元的产教融合大楼竣工并投入使用;建成了交通与汽车类专业实训大楼、钒钛中试基地实验室、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干热河谷生物实验室等一批实践实训平台。

(三)科研工作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

科研激励机制落地见效,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改革试点有序开展,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稳步推进,科研管理、考核和激励机制逐步完善,科研绩效作用逐步彰显。出台了《学生科研成果奖励办法》,组建了创新创业导师队伍,倡导师生同创、专创融合,每年开展科技文化节,学生参与科研的积极性和成效不断增强。科研工作成绩突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实现零的突破,立项科研项目、到账科研经费、省市科技成果奖项等不断增长。服务钒钛、康养格局彰显,“钒钛+”“康养+”专业体系逐步完善。专利授权数量在全国高校排名第156位、全省第6位,其中外观专利居全省第一,被评为 “四川省知识产权优势培育单位”。仅2019年,学生申报各类创新创业项目2500余项,获得专利授权86项。

(四)校园文化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引领作用更加彰显

校园文化活动蓬勃开展,形成以“木棉”“阳光”系列、社团活动节等为主体的校园文化活动品牌。校园文化内涵持续提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攀枝花精神”为核心的校园文化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以校训、校徽等为重点的办学治校文化理念得到广泛认同,以校史馆、校园主题雕塑等体现应用型办学定位的景观文化特色愈加鲜明。文化引领作用持续彰显,仅2019年就有86名大学生应征入伍,52名毕业生赴新疆、西藏基层就业。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攀枝花市驰援武汉的40人医护队伍中,23人是攀大校友。

四、案例启示

(一)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高校发展的“根”和“魂”,谱写新时代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的新篇章,必须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切实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重要作用。

(二)用新思想、新理念武装全体师生,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主动融入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积极转变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

(三)党建工作必须与学校人才培养中心任务紧密结合,要着力激发广大干部担当作为,着力聚集服务发展人才根本资源,引导全体教师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以党建工作的全面进步推动人才培养质的提升。

(责编:章华维、高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