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学院:党建引领高质量转型发展
“一二三五”党建工作思路助推宜宾市“学教研产城一体化试验区”建设

2020年12月22日20:32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引言

宜宾学院作为地方性本科院校,以党建引领高质量转型发展,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主动对接省市产业规划和布局,紧紧抓住宜宾市建设“学教研产城一体化试验区”机遇,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型综合大学,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应用人才。

一、工作背景

2019年8月,四川省委教育工委、教育厅党组印发《关于支持宜宾市建设学教研产城一体化试验区的实施方案》,决定支持宜宾建设“学教研产城一体化试验区”,成为新时代四川高等教育区域开放发展新标杆。

为主动对接四川省“5+1”现代工业体系、“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4+6”现代服务业体系和宜宾市“8+2”产业,深度融入“学教研产城一体化试验区”建设,宜宾学院以该校第三次党代会为契机,突出政治引领,紧紧围绕“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和“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型综合大学”两大目标,坚定不移地把党的组织优势、政治优势转化为产教融合育人优势、发展优势,形成“一二三五”党建工作思路,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转型发展。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一个中心

2017年,学校党委决定创建党建示范校,把党的建设与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省市产业发展等紧密联系起来,贯穿学校转型发展全过程。学校坚持以党建示范校建设为中心,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围绕“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等重大战略部署,加快推进学校改革。2019年,党建示范校建设项目成功立项省级教育体制机制改革试点重点项目,为助推宜宾市“学教研产城一体化试验区”建设作出积极努力。

(二)两个优化

1.优化党组织设置。根据省市产业发展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按照直接服务相关产业链和行业领域的思路组建学部,建立二级学部三级学院,两级建设,三级管理。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通过优化重组,建立起13个二级学部、27个三级学院及其教师党支部。

2.优化支部书记配置。把教师党支部建在三级学院,由三级学院院长或二级学部副书记兼任教师党支部书记,教师党支部书记均为副处级以上干部和高层次人才;在科研创新平台中设立党支部,由副处级以上干部和高层次人才担任支部书记,实现“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全覆盖。

(三)三个载体

1.建设大学科技园。抓好园区企业党建工作,成立大学科技园党总支,在每个入驻企业中设立党支部,所有党员均纳入学校管理。遴选政治站位高,专业能力强的党员博士、教授组建服务团队,开展创业指导工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

2.打造党建示范点。建设10个直接服务于“学教研产城一体化试验区”建设的基层党建示范点。示范点围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地方、转型发展等,打造具有产学研特色的党建品牌,形成可推广可借鉴的党建工作经验,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

3.深化党建“双创”工作。根据四川省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要求,制定了校级党建“双创”项目三张清单,在抓基层党组织建设、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服务地方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要求各项目主动融入学教研产城一体化建设,开展党建结对共建,在以党建引领推进转型发展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和成绩,形成特色服务项目。

(四)五个融合

1.党建与人才培养深度融合。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开展党建“十个一”工程,党员领导干部与基层教师、学生党员(团员)形成全覆盖结对帮扶,引导师生党员在科研、竞赛和评优评奖中争创佳绩。近年来,该校学生获全国、全省学科竞赛奖励961项,“挑战杯”国家级、省级奖109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省级项目600余项,学生创新应用能力不断提升。

2.党建与科学研究深度融合。探索“团队+项目+产业”模式,各基层党组织组建起多支以共产党员为核心的教学科研攻坚团队,为地方产业发展提供智力和技术支持。组建特种高分子材料创新团队、新型功能材料创新团队和材料与化工技术服务创新团队,承担宜宾市“聚苯硫醚树脂合成及应用”“油樟油提纯”等15个新材料、能源化工产业项目,被宜宾市确定为先进材料成果转移转化特色示范基地。组建茶叶精深加工科研创新团队,围绕四川省“千亿茶产业强省”目标,开展技术服务工作,成为四川省“精制川茶骨干培育产业”成员单位中的两所高校之一。

3.党建与社会服务深度融合。开展校地校企党建结对共建,推动实现“基层组织共建、创新发展共赢、党建资源共享”的基层党建新局面。与宜宾市共建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成立大中小幼德育一体化研究中心,推动宜宾市大中小幼学校德育工作;与筠连县结对共建,党员服务队助推筠连肉牛产业发展;为对口帮扶的新龙县汤科村援建党群服务中心,加强当地基层党组织建设;与雷波县共建学前教育研究中心,派遣优秀大学生党员同翠屏区援彝工作队赴雷波县创新实施“智慧帮扶”,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撑。

4.党建与文化传承创新深度融合。支撑宜宾市竹产业发展,深度挖掘本土文化,挂牌成立了翠屏区首家“竹工艺大师工作室”,由高层次人才担任竹工艺大师工作室党支部书记,创建了宜宾本土文化与竹材料相结合的文创产品研发基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课程思政”建设,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推出《风雪赵一曼》《金沙江号子》等红色经典节目,将革命传统教育、传承红色基因融入课堂。

5.党建与国际交流合作深度融合。牢固树立加强党的建设是做好国际交流合作的根本保障这一意识,确保合作办学与党建工作同频共振。积极融入宜宾南向开放战略,先后成立中美应用技术学院、中德工程学院、澜湄汉语学院,与湄公河流域5个国家11所高校签订合作办学备忘录,并将建设党组织、开展党的工作作为中外合作办学的必备条件,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基本形成“创新型、应用型、国际化”办学格局。

三、经验启示

(一)创新党建引领转型发展的模式

推进学校转型发展,要突出党建统揽,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需要,推进党建与人才培养、教学科研、服务地方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宜宾学院自2017年创建党建示范校至今,主动对接地方经济和产业体系,同时在该校第三次党代会上作出“2468”总体谋划,确定以深化产教融合、创新特色发展为核心的“十大专项行动”。这充分发挥了党建政治效能,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以高质量党建助推高质量转型发展,并以高质量转型发展检验党建工作成效。

(二)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的方式

学校建立二级学部三级学院,创新设置党组织,把教师党支部建在三级学院,副部长兼任下属三级学院院长和教师党支部书记,所有教师党支部书记均具备副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和高层次人才双重身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发挥。

(三)创新“学教研产城一体化”建设的路径

宜宾学院紧紧抓住宜宾市建设“学教研产城一体化试验区”机遇,成立工作机构,拓宽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通过优化党组织设置、优化支部书记配置,为深度融入“学教研产城一体化试验区”建设筑牢根基。依托大学科技园、党建示范点和党建“双创”项目三个载体,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最终实现党建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深度融合。

(责编:章华维、高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