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医学院定点帮扶甘孜州甘孜县和乐山市金口河区两个民族贫困地区。学校党委把扶贫工作作为学校最重要的政治任务,统一思想,统筹规划,明确目标,充分发挥医学高校特色优势,注重党建全面引领脱贫攻坚各项工作,为民族地区积极探索出一条实效性强、针对性高的“医教协同、健康扶贫”新模式。
提高政治站位,上下齐心合力抓好精准扶贫顶层设计
(一)领导班子高度重视,“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学校党委书记作为扶贫第一责任人,将脱贫攻坚当作政治责任,组建扶贫办并配备思想觉悟高、业务能力强的专职人员,从全校范围选拔优秀教师赴一线开展驻村扶贫工作,定期召集班子成员研究帮扶工作,全面掌握帮扶措施实施情况。学校领导班子发扬讲政治、顾大局优良传统,要求二级党组织全面对接精准扶贫工作,落实、落细、落地各项扶贫任务,实现贫困村“一对一”支部结对帮扶全覆盖。
(二)主要领导率先垂范,“班子成员”带头抓。学校定点帮扶地地理位置偏远,生活条件艰苦。班子成员发挥讲奉献、能吃苦优良传统,带头承担各项扶贫任务,班子成员累计64人次赴帮扶地开展实地考察工作,主持各种帮扶项目和各类帮扶工作共170余项。学校主要领导重视扶贫工作的科学谋划,聚焦脱贫攻坚关键问题,强调党建引领和制度保障,带头深入扶贫一线调研考察、关心慰问扶贫干部,用扶贫情怀营造脱贫攻坚真抓实干工作氛围。
(三)党员干部同心同向,“形成合力”共同抓。学校党委认真落实“领导班子主责、承办机构主推、单位全员主帮、驻村干部主干”的“四位一体”帮扶工作机制,以扶贫典型事迹宣传、思想理论教育、贫困地区实地调研等方式,倡导基层党组织积极号召教职工关心扶贫、支持扶贫、参与扶贫,坚持做到扶贫工作“认识到位、人员到位、措施到位、资金到位”。学校处级干部188人次赴扶贫一线完成帮扶工作,师生614人次以脱贫攻坚实地调研、项目帮扶、考核评估、三下乡活动等形式主动参与脱贫攻坚工作。
坚持党建引领,探索“医教协同、健康扶贫”新模式
(一)发挥学校党委统揽全局作用,医疗卫生“健康扶贫”解决贫困“实质”问题。民族地区普遍存在医疗卫生条件差、医疗卫生人才短缺、贫困人口卫生习惯差、健康管理意识薄弱等突出问题,因病因残是现阶段剩余贫困人口“难脱贫”的主要致贫原因,“健康扶贫”成为精准扶贫的“牛鼻子”。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吸收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扶贫、助力脱贫,充分发挥附属医院党员教师和医疗专家专业特长,通过开展医疗卫生人才培训、健康卫生专题讲座、建立远程医疗诊疗协助,赴实地开展义诊活动等方式,助力帮扶地有效提升医疗卫生水平。
(二)发挥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结对共建“扶志”解决贫困“源头”问题。学校以“帮钱帮物,不如帮助建个好支部”为指导思想,组织学校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职工与贫困村、贫困户进行结对帮扶。学校以“树党建、倡感恩、提奉献、建新风尚”为工作目标,积极开展党支部结对共建活动,持续创新党支部结对共建内容和形式,强化基层党组织在民族地区的思想引领作用,不断提高贫困群众思想觉悟。在产业发展中注重培养“群众智慧”,将帮扶模式从“要就给”逐渐过度到“干才有”;通过三下乡、农民夜校等活动,以“开眼界、扩需求、活思维、转思想”为工作目标,定期组织师生赴帮扶地开展文化浸润活动,持续提升贫困群众价值追求。在结对共建过程中重视树立榜样力量,充分把握全面覆盖和重点培养的作用关系,注重对脱贫致富先进群众的挖掘、培养和宣传工作。
(三)发挥党员教师先锋模范作用,教育教学“扶智”解决贫困“根本”问题。民族地区贫困人口存在汉语言交流不畅、民族文化信仰浓厚、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等现实问题。学校针对民族地区特点构建出兼顾大众与个别、粗放与精细、从低级到高级的智力提升“金字塔式”教育扶贫模式,着力打造一支留得住、能战斗、带不走的本土人才队伍。学校党委组织驻村干部开展基层教育现状调研,制定出铺好基础教育“地基”、开放技能培训“平台”、打通学历提升“渠道”战略,实现帮扶地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就业培训的全方位覆盖,并倡导全校师生利用学校教育扶贫平台发挥党员先锋作用,积极开展各项智力帮扶活动。
强化模式应用,不断巩固脱贫攻坚工作成效
(一)培养基层干部,把党的骨干力量转化为帮扶力量。学校累计选派8名优秀教师赴帮扶地开展驻村扶贫工作,驻村干部共开展“农民夜校”等业务培训68场次,培训当地老百姓共1380余人次,配合帮扶地基层干部组织开展扶贫项目80余项,积极协助帮扶地基层党支部完善党员活动室升级改造、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指导党员发展等党建工作。学校4名驻村扶贫干部被四川省委省政府评为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全体驻村干部获得帮扶县(区)评优表彰。
(二)建强基层组织,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学校13个基层党组织共42次赴帮扶地开展党支部结对共建和入户慰问活动。通过党支部结对共建活动,学校帮助定点帮扶金口河区共安彝族乡小河村党支部实现了从“点名批评”的涣散党支部到全区优秀党支部的转变。学校二级党组织组建专家团队自主研发“综治管理信息平台”,为甘孜县取得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压倒性胜利提供了重要支撑,实现了民俗活动、重点关注人员等项目的规范化、信息化、精准化管理,得到省级领导的口头表扬。
(三)强化社会治理,把党的社会资源转化为扶贫资源。学校积极发动全校师生和社会力量,围绕医教“扶智扶志”,在人才培养、医疗服务、产业发展、文化建设等方面开展系列工作。学校资助25名贫困学子参加中专教育,招收深贫县定向本专科生895人,帮助70名基层医务人员实现学历提升,开展各类职业培训473人次,组织20余名专家赴帮扶地培训当地群众800余人,组织医疗专家团队19次赴帮扶地开展义诊活动惠及群众10000余人,援助帮扶村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项目26项,开展文化扶贫活动8项,动员社会力量开展爱心扶贫9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