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近年来,四川护理职业学院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立足自身优势特色,聚焦教育扶贫优先,抓实“四项举措”,推行“物质脱贫与精神脱贫两手抓”,助力全省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
一、工作背景
阿坝州壤塘县吾依乡修卡村是国家级深度贫困村,平均海拔3100米,幅员面积96.5平方公里,村民主要住在高半山区域。村子辖3个村民小组,现有村民120户603人,贫困户30户169人。壤塘县山高沟深、地广人稀、缺医少药、信息闭塞,经济发展滞后。
2016年四川护理职业学院开始对口帮扶壤塘县吾依乡修卡村,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突显自身特色,发挥行业优势,积极构建以教育、医疗扶贫为抓手,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民生工程、社会帮扶多方面齐头并进的全方位扶贫格局,推动“造血式”扶贫见成效。
二、主要做法
(一)思想扶贫增动力
学院党委高度重视定点帮扶工作,每年年初均召开党委会专题研究制定扶贫调研计划,充分发挥党建的引领作用,以党建促脱贫,注重思想引导,厚植党建优势,推进思想文化扶贫。
一是开展“结对共建”活动,学院领导及党总支积极结对帮扶贫困户。制定《支部共建实施方案》,带动修卡村党员与贫困户“一对一”结对帮扶。目前指导培养入党积极分子6名、党员2名,培养后备干部和致富带头人6名。
二是建设温馨党群活动中心,开办“微党校+夜校”。建立修卡村会客厅、毕业生健康服务志愿队工作间、党员活动室、农家书屋、远程教育中心,为农牧民提供舒适温馨的办事和活动环境。把每月20日确定为修卡村固定党员活动日,每月至少开展2次农民夜校。
三是开展“创新思想文化引导”活动。将学院争做“五爱五尽”川护人校园文化创新性移植到修卡村,号召村民做“爱学习、爱劳动、爱卫生、爱家庭、爱村寨、仪表美、语言美、行为美、心灵美、生活美”的“五爱五美”修卡人,引导村民养成好习惯,同步推动物质脱贫和精神脱贫,让贫困户从“要我脱贫”变为“我要脱贫”。
四是重视宣传引导,讲好扶贫故事。截至目前,在国家、省、州、县主要媒体共发表扶贫稿件60篇,创建微信公众号“微修卡”,把思想引导、政策宣讲、扶贫故事宣传作为思想文化扶贫的有效手段。
(二)健康扶贫防返贫
学院党委坚持将健康扶贫作为脱贫攻坚重要举措之一,结合扶贫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实困境,精准实行“靶向治疗”。
一是组建川护壤巴拉健康服务志愿队。学院党委副书记牵头组建以本校壤塘籍毕业生为主的健康志愿队,在当地广泛开展健康扶贫政策、健康卫生知识、疾病防护宣讲等公益活动,服务壤塘县4万农牧民,初步建立公益健康服务长效机制。
二是发挥医疗优势,开展巡诊义诊。学院党委定期组织院附属医院医疗专家到扶贫当地开展巡诊义诊活动,对乡镇卫生院医生开展适宜技术培训,为当地乡镇卫生院、村医务室、养老院捐赠价值医疗器械和药品。
三是助力健康扶贫,培训合格村医。学院党委连续三年组织开展壤塘县合格村医师资培训工作,截至目前已培训当地合格村医60余名;对县卫健局选派的3名基层医疗卫生骨干成员开展短期医疗适宜技术培训,内容覆盖当地常见病及多发病相关理论知识以及医院临床实践的具体操作。
(三)教育扶贫赋能力
学院党委坚持立足自身优势特色,坚持教育扶贫优先,以补齐帮扶地教育短板为突破口,积极探索教育扶贫方法。
一是通过宣传教育转观念。为提高农牧民文化水平,驻村干部持续走村入户,引导村民转变观念,经过长期努力,目前适龄学生入学率达到100%。2020年修卡村被壤塘县委县政府评为“教育先进示范村”。
二是奖助学金助上学。学院出资用于教育扶贫,受益学生达522人次。
三是技能培训圆上学。持续开展相关活动,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提供护理专业理论及技能操作等培训,协助学子通过养老护理员课程考试,拿到养老护理员合格证书,顺利回乡就业。
四是职业教育再上学。鼓励初、高中毕业生继续读书深造,在校进行“9+3”护理专业学习的村民,其中1名已考入大专,2名正在成都医院实习,1名在成都医院工作。
五是示范引领激上学。修卡村学生依穷、欧珍国强、尕尔穷3名学生经过我院多种形式的学习,毕业后顺利实现就业。教育帮扶彻底改变修卡村孩子的命运,在当地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
六是汉语文化班重上学。成立“汉语文化学习班”,驻村干部量身编写教案、设定教学计划,坚持每周授课,让未上学的年轻人学文化,目前已培养8人就业。
(四)产业扶贫保增收
学院党委主动思考,立足贫困地区资源禀赋,找准产业项目与贫困户增收的结合点,带动党员和村干部发挥作用,确保贫困人口脱真贫、真脱贫。
一是创新产业模式。成立专业合作社,流转村民土地200亩发展紫土豆和胡豆种植作为村集体经济。多渠道拓展销路,优化农产品加工销售产业链,将紫土豆打造成为壤塘县悬天藏寨紫土豆锅巴品牌,探索从原材料销售到招商引资对扶贫产品深加工包装销售的转变。
二是拓宽产业形式。广泛发展编织业、种植业、养殖业等,帮助农牧民每月增收1000至2000元。
三是改善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网围栏,使因遭到野生动物破坏而荒废的土地得到重新开垦;投资购买石磨机,解决农牧民磨青稞路途遥远所造成的效率低下难题;投资建设修卡村篮球场,让村民养成快乐运动、健康生活的好习惯。
四是融合“互联网+扶贫”。2019年率先在全县建立首个村级电商服务站,打造修卡村网上“供销合作社”,帮助改善当地特色农产品“走出去难"的困境。
三、主要成效
学院先后派出7名扶贫干部,直接投入帮扶资金110余万元,因定点帮扶工作成效突出,学院在2018年、2019年被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评为“先进定点扶贫单位 ”。川护壤巴拉健康服务志愿队项目,经过省级赛会和行业赛层层评比,分别荣获“第五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四川省赛金奖”和“第二届全国卫生健康行业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
四、经验启示
在实践中,学院始终把大力培育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内生脱贫动力作为根本,通过学院领导结对帮扶、带头讲党课,激励基层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头转观念、谋发展;通过开办“微党校”“农民夜校”,开展“创新思想文化引导”活动,不断提高村民文化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将物质脱贫与精神脱贫同步推进;通过宣传教育,讲好扶贫故事,把思想引导、政策宣讲作为思想文化扶贫的有效手段;通过“走出来、请进来、本地训”强化村干部教育培训,不断提升村干部管理能力,将“输血”式的扶贫转化为贫困户自己主动“造血”式的扶贫;利用行业优势和当地医疗资源,通过“毕业生健康服务志愿队”帮助贫困群众更便捷地享受到全方位健康服务,并深入探索公益扶贫长效机制,引导学生回报社会、服务家乡;通过“六种助学”措施,促进贫困人口上学或者进行职业教育,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脱贫能力,最终实现就地、就近就业;通过探索产业发展模式,提升村集体内生动力,增加村民收入,巩固脱贫成效。多措并举助力脱贫攻坚工作目的是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摆脱精神贫困,树立“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