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党建促脱贫攻坚

2020年12月21日16:18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引言

为助力定点帮扶的四川省阿坝州红原县脱贫攻坚,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标榜学院”)从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入手,引领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不断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通过“支部引路、党员带路”把特色产业链与脱贫致富链紧密联结,推动支部破难题、党员树标杆、能人建平台、群众立精神,增强了扶贫成效,抓实了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快了农村经济发展。

一、工作背景

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围绕“志智双扶”,以教育扶贫、产业扶贫、旅游扶贫为抓手,创新特色扶贫模式,充分发挥职业高校人才和技术优势,联动“校企协”等多方力量,做实做细做深扶贫工作,以精准扶贫为着力点,打好扶贫“组合拳”。

二、具体做法

(一) 志智双扶,教育扶贫增强人才内生动力

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标榜学院将教育帮扶作为“拔掉穷根,切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举措,聚焦红原县优质教育资源紧缺、幼儿园本土化课程开发和环境创设经验欠缺、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不足和基层干部人文素养亟待提升等客观事实,通过“送培训到基层、请进来跟岗学习、对接国际先进资源培养教学骨干”助推志智双扶,增强人才内生动力。在助学帮扶上,学院为在校红原籍学生提供助学金、奖学金,撬动社会和企业力量开展助学资学;在教育培训上,学院组建专家团队和骨干师资力量,为红原县幼儿园教师、党政干部、帮扶干部、中小学教师开展专题培训10余次,同时开办“农民夜校”,为村民宣讲国家政策、惠民知识、现代化畜牧养殖及种植技术,助力科学致富。

通过“三路径”贯通促使“志智双扶”落实落地——学历路径为动力: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初等教育培训到高考艺体考试培训、为红原籍新生提供专科学历教育,主动联系当地退役军人开展四辅招生,一路贯之;职业路径为推力:聚焦当地主导产业开展技能培训,为贫困女性提供免费技能培训机会,为当地旅游从业人员提供专业技术技能培训,一力助之;党建培训为助力:为帮扶村加当村上好党课、夜校,组织党员和致富带头人实地考察、培训学习,全方位、全过程将教育精准帮扶工作落到实处、做出实效,一心帮之。

(二) 技术创新,产业扶贫助力牦牛毛提质增效

打赢脱贫攻坚战,产业发展是关键一环,它既是实现高质量脱贫的基础,也是巩固脱贫成果的重要支撑。标榜学院按照“因地制宜+技术创新”原则,改变当地牦牛毛产业产品单一、技术创新不足、牦牛毛文创品衍生价值不高的现状,从提升牦牛毛、牦牛绒产业价值入手,持续推进牦牛毛、长毛、牦牛绒的再利用、深加工、品牌溢价的发展模式,深度研发具有红原县地域特色的“牦牛毛文创产品”。同时在校建立“纺织纤维应用实验室”,聚集国内外专家对牦牛毛应用和开发深入研究,转变产业扶贫“输血”为“造血”,助力红原县建起牦牛毛加工厂,促进红原牦牛毛产业提档升级。

(三) 聚焦优势,旅游扶贫提升旅游体验质量品质

红原县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境内富有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但旅游服务项目单一、旅游从业人员服务水平不高、旅游资源开发有限,成为制约红原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针对现状,学院为红原县列出“旅游帮扶清单”,派遣旅游管理和服务礼仪专家开展“食品安全与环保问题”“服务行业从业人员服务礼仪”专项培训;借助国际性旅游活动,为红原旅游搭建推介平台;调集家具专业、设计专业骨干力量,研发并制作系列旅游文创和体验产品,其中牦牛毛特色帐篷、牦牛毛挂毯、牦牛毛“蜀绣”屏风等多元化、个性化产品不仅提升了红原旅游品质,还撬动了更大的旅游市场,带来更多实惠,激发红原人民的旅游创业热情。

(四) 全面动员,消费扶贫新模式拓展农牧民增收渠道

标榜学院以开展消费扶贫专项行动为抓手,一直致力于通过消费扶贫助力脱贫攻坚,并探索实践出“党委领导、全程调研、全面宣传、全员参与、全力推销”消费扶贫模式。2017年以来,学院定点扶贫工作投入150万元左右,其中消费扶贫投入逾30万元,为红原县拓展贫困户增收渠道、稳定脱贫成果提供了坚强支撑。

学院高度重视消费扶贫在助力脱贫攻坚硬战中的积极作用,在每年制定的《对口帮扶红原县实施方案》里都把消费扶贫作为重要扶贫项目列入计划并单独制定“以购代捐”项目执行方案,多次召开消费扶贫专题会议,以学院选派的驻村干部为开展消费扶贫工作的先锋员和信息员,了解当地农牧产品销售需求,与帮扶村镇签订“以购代捐”购销协议开展对口采购。

三、主要成效

充分利用学院资源,以各类培训项目为依托,助力红原人才振兴。2017年以来,学院“以购代捐”20余万元农牧产品。今年4月,学院派有开网店销售经验的党员刘延平跟随扶贫工作小组前往红原县刷经寺镇加当村进行实地调研,确定了牦牛肉、牦牛奶粉、野生菌、中草药等农牧产品可以进一步向成都社区销售,并与红原县当地的更攀合作社、刷经寺镇两家企业、加当村部分村民建立了合作关系。

从红原县回到成都后,刘延平便着手向成都社区宣传、推销红原县、镇、村特色农牧产品。一方面,她与成都市内生鲜店沟通协商,确定在生鲜店里专门设立消费扶贫专柜。与雅安、南充生态有机蔬菜、水果、肉类基地合作,向成都、雅安、南充等地市民销售红原县、镇、村特色农牧产品。另一方面,通过多方奔走,与成都市6个社区建立合作关系,采用社区团购的方式向社区居民销售这些特色农牧产品。她还在小程序、微信群、朋友圈等平台上以线上销售的方式向将近5000人推送红原县、镇、村特色农牧产品。

在开展红原县刷经寺镇加当村特色农牧产品营销工作的同时,刘延平还代表学校与红原县刷经寺镇加当村建立常态化的合作机制,组织团队力量进一步帮助红原县完善农牧产品生产、加工、运输、仓储、销售等环节信息,充分发挥区内电商服务站优势,实现购、销、配、送一体化服务,继续帮助红原县刷经寺镇加当村形成持续发展的特色农牧产品线上线下营销链,确保脱贫不脱帮,坚决帮助红原县打赢脱贫攻坚战。

四、经验启示

(一)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鼓励实践,不断创新“志智双扶”、技术创新等模式,积极探索灵活多样的带动方式,可以一“+”,也可多“+”,可以单一模式带动,也可复合模式带动,探索能复制、可推广的精准扶贫经验。

(二)要把推进帮扶四川省阿坝州红原县作为党建考核和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月统计、季督查、年考核工作机制,定期明查暗访,对工作推进不力的点名通报批评,对工作推进滞后的及时提醒诫勉,对工作成效明显的及时总结表彰,切实发挥督查考核“指挥棒”作用,把基层党建和精准扶贫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抓出实效。

(责编:李强强、高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