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背景
2016年以来,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定点帮扶甘孜州白玉县、巴中市通江县、乐山市金口河区、沐川县等3县1区4村48户贫困户,承担交通运输部、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帮扶7县的任务。面对点多面广的帮扶任务,学院党委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从思想教育抓“扶志”、专业培训抓“扶智”、技术帮扶破“瓶颈”三个方面集中发力,提升帮扶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圆满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二、具体做法
(一)健全工作体系,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一是学院党委成立扶贫工作领导小组,以高度的政治担当、责任担当和行动自觉,带头深入定点扶贫一线督导、调研定点扶贫工作,推动学院精准扶贫工作。2016年以来,学院党委会研究扶贫工作16次,召开扶贫专题会议16次,学院主要领导25人次、班子成员65人次赴各定点扶贫地区督导、调研扶贫帮扶工作。二是学院各系党总支、机关各支部组成12个帮扶团队,结对帮扶白玉县作英村、通江县石院子村、金口河区新村村、沐川县张村村44户贫困户,组建4个党建团队,全院师生共计574人次赴各定点扶贫地区开展各项帮扶工作。三是学院扶贫办编制帮扶实施计划篇,制定帮扶项目,将项目分解落实到部门,设置时间节点,落实到责任人,通过设立专项扶贫资金保障项目实施,制定巡查督办机制对项目跟踪督导,建立部门年度目标绩效考核指标强化项目实效等“三位一体”的帮扶项目保障体系强化落实。
(二)着力思政工作,充分发挥党的思想优势。
“治贫先治愚”。学院充分发挥党建思政工作优势,结合定点帮扶地区实际,积极开展党建思政工作,扶正思想,移风易俗。学院的5个党总支与4个帮扶村的党支部组成共建小组,结对共建。通过开展红色基地现场教学、特色党日活动、互访互动、党建知识竞赛、党建歌咏比赛等活动,携手带动贫困村基层党建工作呈现新风貌。 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选派政治意识强、理论水平高的教师组成宣讲小分队,开发接地气的思政课,每年暑假到对口帮扶点开展政策宣讲11次;组建暑期“三下乡”小分队,前往对口帮扶乡村开展暑期课外辅导、乡村美化、大学生夜校等活动共计10次。
(三)当好扶贫先锋,充分发挥党的人才优势。
选强扶贫干部,当好扶贫“排头兵”。2016年以来,学院累计派出7名扶贫干部到贫困地区挂职。7名干部真心为民、真抓实干,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务实的工作作风、有效的扶贫举措推动各项工作。截至目前,1人获得市级表彰,2人获得县级表彰,白玉县扶贫干部郭镭镭被当地干部誉为“扶贫帮扶干部标杆式人物”。
组建师资团队,提升“造血”功能。针对扶贫区县适龄青年,开展了15期技能培训,培训学员318人,内容包括工程机械操作技能、汽车美容维修、电子商务操作技能等,80%学员顺利就业。针对部分贫困地区交通不便的实际,学院通过送教上门、集中培训等形式为当地交通系统开展了23期培训,累计培训1620人次,培训内容涵盖道路施工技术与管理、公路养护、路政管理、交通执法等多个方面,为地方建设培育了一批本土人才。学院先后为白玉县、金口河区、沐川县35个乡镇、199个贫困村举办递进干部、党务干部等培训班,培训基层党组织负责人350人次。
着力技术帮扶,破解发展瓶颈。“要想富,先修路”“经济要发展、交通必先行”。然而,贫困地区山高道险、资源短缺、经济落后、基础设施欠缺、技术人员不足,成为当地建设发展的难题和瓶颈。针对这种情况,学院与白玉县共建道桥检测中心实验室。学院专业教师通过轮流顶岗的方式负责日常检测工作,通过传帮带方式,培养本土人才,解决了白玉县在检测技术上的短板。检测中心2018年8月底投入使用以来,累计对27个扶贫建设项目完成1100余次抽样检测工作,既节约了时间,又提供了可靠的质量保障,同时也为民族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节约了大量的资金。
发挥专业特色,全方位“立体”扶贫。2018年,学院组织建筑工程系、人文艺术系、经济管理系骨干教师组成专业团队,为白玉县金沙乡作英村新村建设义务进行整村规划设计、美化装饰设计、乡村旅游规划。专业团队先后5次前往实地踏勘测量,高质量完成了设计规划任务,为地方节约设计费60余万元。2019年10月作英村村民喜迁新居,新村成为国道G215沿途的一道亮丽风景,不仅解决了贫困群众的居住问题,也拉动了当地乡村旅游经济发展,成为白玉县易地搬迁的典型项目。随后,白玉县政府将此设计成果运用到县内最大的一个易地搬迁点,房屋总建设数200余栋。
(四)汇聚形成合力,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
汇聚各类资金,保障贫困学生就学。“必须确保在校贫困学生不能有一个因为经济问题而失学!”这是学院对在校贫困生的承诺。学院针对在校就读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建立了完善的“奖、贷、助、勤、免、补”帮扶体系,为学生解除经济方面的后顾之忧,助其顺利完成学业。
汇聚技术力量,提高交通通行能力。学院与四川捷通公路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四川跃通公路工程监理有限公司等校办企业,充分发挥技术服务社会的功能,共同为沐川县勘测农村公路148条264公里,为金口河区勘测设计乡、村道路322公里,共节约建设资金360余万元。承担了白玉县、通江县22个公路建设项目的监理任务,涉及总投资6亿元。
汇聚教育资源,输送培养本土人才。2020年7月,学院与四川交通运输职业学校共同努力,为白玉县申请“9+3”免费职业教育专班,首批招生75名。这些学生毕业后将回到白玉县的农村从事会计工作,作为农村基层干部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三、主要成效
2016年以来,学院共计投入资金1618.7万元,保障129个扶贫帮扶项目100%落地实施。对口帮扶的白玉县、通江县、金口河区、沐川县成功“摘帽”,48户157名贫困群众脱贫增收。基层党员、干部的管理能力、担当能力不断提升,交通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乡村面貌不断改观。中青年群体的就业技能提升,贫困户家庭增收效果明显。学院荣获四川省委省政府2018年、2019年定点扶贫先进省直单位称号,四川省教育工委2018年、2019年全省高校定点扶贫先进单位称号。
四、经验启示
一是发挥党组织优势,必须抓好载体。要充分认识到只有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才能在脱贫攻坚战中取得决定性胜利。要坚持把党建工作与脱贫工作相融合,立足贫困地区实际,找好、找准扶贫帮扶载体,才能真正将党建引领作用发挥到点子上,做到真扶贫,扶好贫,实现扶贫资源、扶贫项目的精准实施。学院“扶智”“扶志”两手抓,从干部队伍培养、技术人才培训、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入手,切实将党组织的优势转化为脱贫攻坚的有效力量。
二是发挥党组织优势,必须抓牢人才。人才是党的事业推向前进的重要支撑,党的工作都要靠人去实现。首先要充分发挥扶贫干部的作用。扶贫干部是脱贫攻坚战的“排头兵”,需要干部俯下身子,埋头苦干,坚持不懈,需要干部能够因地制宜、因地施策,想办法、找路子,这都对扶贫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干事担当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其次要发挥技术人才的作用。学院组建党员教师专业团队,结合学院的专业优势和行业背景,充分调动各种资源,为贫困地区交通基础设施、文化旅游产业提供技术攻关、咨询,加快并丰富了脱贫攻坚的速度和内涵。
三是发挥党组织优势,必须依靠群众。脱贫攻坚需要全院上下齐心,共同发力;需要扶贫干部紧密联系当地群众,掌握群众工作本领,依靠群众群策群力;更需要贫困地区人民增强自我“造血”功能,从“要我富”到“我要富”。通过思想帮扶、教育帮扶,激发贫困地区人民主动作为的意愿,增强内生动力,掌握一技之长,拓宽就业空间,做到脱贫不返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