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发挥党建“四个引领” 全力决胜脱贫攻坚

2020年12月18日15:23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以下简称“中飞院”)在64年办学历程中,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传承党的红色基因,始终把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扛在肩上。中飞院党委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责任担当,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发挥党建“四个引领”,助力贫困地区实现脱贫。

一、工作背景

中飞院党委在四川省委和民航局党组的统一部署下,主动融入扶贫事业,扶贫战线点多面广,扶贫参与地跨四川、河南、江西、新疆。作为较早开展贫困帮扶工作的高校,在近20余载的帮扶历程中,学院先后对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冕宁县、越西县和德阳市罗江区、中江县,还有南充市高坪区、南部县,以及江西省赣州南康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策勒县等地开展精准帮扶。2017年—2019年连续三年被评为四川省定点扶贫先进单位,2019年获评民航系统脱贫攻坚先进集体。教育扶贫典型做法先后在四川省和民航局进行示范交流推广,派驻的帮扶干部也多次接受国家、省级主流媒体报道。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 发挥组织引领强担当

组织领导有担当。中飞院党委始终把扶贫工作当成最大政治任务,抓在手里、扛在肩上。成立学院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学院党委书记为组长,下设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为主任,组织国资处等8家机关职能部门为成员单位,形成了学院党委书记和院长亲自抓,班子成员协助抓,全院上下共同参与,齐抓共管、强化责任落实的局面。党委每年召开专题会议4次以上,扶贫办公室召开专题会议每年平均12次以上,专门研究、部署对口帮扶工作,并会同帮扶区县共同制定年度《对口帮扶精准扶贫工作方案》,确定帮扶计划和对口项目,列出项目清单,制定“调研工作计划表”。中飞院党委先后派出近330人次党员领导干部前往对口帮扶区县,通过开展实地调研、进村入户嘘寒问暖、走访教育行政部门、问需问计于困难群众等多种形式,了解帮扶点所需,精准对接教育扶贫。

工作机制有举措。中飞院党委建立扶贫工作“一盘棋”的工作机制,综合统筹党政工团工作目标任务,定期研究、工作部门每月推进项目实施开展,强化对驻村干部、资金使用、工作落实等方面严格监督和管理,保障驻村干部基本生活补贴,提供扶贫干部能力提升保障,推动脱贫攻坚工作更加务实、更有成效。针对扶贫点差异性大、协同单位多等特点,建立扶贫信息交互平台,完善报告机制,利用月例会总结阶段工作、交流经验、部署下一步工作计划。建立青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帮扶机制,定点定向制定计划、方案,结合大学生能力实际,开展多样助学扶农活动。建立帮扶干部周报制度,明确工作内容、强化责任担当、降低和疏导心理压力。

扶贫队伍有力量。中飞院党委选派精干力量参与脱贫攻坚工作,2名副教授、5名业务技术骨干、1名处级干部共8名扶贫干部作为定点扶贫力量长期驻扎一线(其中驻村第一书记4名),他们发扬共产党员踏实肯干的工作品质、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真情和睦的工作态度,不断提升脱贫攻坚工作本领,带领村党支部夯实党建基础、筑牢返贫防线。

) 发挥共建引领强阵地

结对提升战斗力。中飞院党委派出教育部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飞机修理厂发动机车间党支部和院直机关党委组织部支部与南充市高坪区火星村党支部开展结对共建,采取组织联建、党员联管、活动联办、党建活动设施更新等方式,交流党建经验、帮助完善工作制度,捐赠党建系列图书,看望慰问老党员,加强支部之间的党建工作协同联动,促进党建工作质量提升,使定点扶贫村党支部在脱贫攻坚中更好地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结对帮扶共成长。中飞院党委把帮扶点党支部书记和少数民族党建骨干纳入学院基层党支部书记培训班参训范围,同学习、共进步。其中来自越西县竹洛村的优秀青年党员吉说沙沙参训返回后被选举为村支部书记,用烟叶种植产业带领村民脱贫致富;来自策勒县的基层党建骨干图尔洪·麦提阿孜和阿依加玛丽·买买提敏参训后带回扶助好政策、脱贫好办法,将理论化为实践,带领乡亲脱贫致富。党支部结对共建带动村委干部和农民党员积极主动学习,广大群众综合素质不断提升、信心不断坚定、脱贫致富志气不断增强,做到一个支部一个堡垒,一个党员一面旗帜,带动致富能力更强,发挥党员先锋作用更好。中飞院党委将扶贫工作作为干部成长的“磨刀石”,定点扶贫点作为锤炼干部的“练兵场”,先后有驻村帮扶干部5人被选拔任用,2名返校驻村干部分别担任所在支部党支部书记,实现了结对共建工作的群众公认、实绩突出,持续提升结对共建工作效能。

(三)发挥教育引领强素质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中飞院党委分别在四川省中江县、南部县、越西县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策勒县投入百万设立“中飞励耕奖”“南飞励耕奖”“飞越励耕奖”“飞策励耕奖”,每年表彰50名优秀教师、资助50至100名困难教职工和困难学生。组织党内外专业技术专家队伍,对定点扶贫地区部分中小学教师开展教学业务技能培训等,有效提升了教师们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改善基础教育服务。中飞院党委在定点帮扶县设立“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基地学校”及“飞行员基地班”,每年专门针对高三学子组织民航类专业专场招生活动,累计为上千人次提供咨询服务,2018级考生郑璐廷成为从越西大山中走出的首位民航飞行学子。发展优秀贫困生入党、组织贫困生参加志愿者等活动,有效提高家庭困难学生的个人能力素质,确保其在理想信念、学业和心理上不掉队。积极推动家庭困难大学毕业生择就业“因人施策”,持续发放家庭困难毕业生就业帮扶经费,帮助其调整就业观念和就业定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中飞院党委为家庭困难学生发放了近7500万元助学金或生活补助,受惠学生近47000人次,保证贫困生受助全覆盖,没有一名学生因为家庭困难而辍学。共有140余名毕业生与“三区三州”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共计帮扶家庭困难毕业生就业近560人并发放帮扶经费近260万元。

优化教育基础设施。中飞院党委积极关注当地人民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所忧,致力于改善基本办学条件,强固学校基础建设,建设美丽乡村学校,累计投入教育扶贫基建资金645万元,用于新建教学大楼、体育场等基础设施。投入教育扶贫关爱资金近130万元,用于购买教室教学用具、电教设备、学生日用品、防疫设备等物资,资助贫困学子就学。

(四)发挥特色引领强氛围

中飞院党委以“忠诚担当的政治品格、严谨科学的专业精神、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敬业奉献的职业操守”这一当代民航精神为指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航空文化的氛围营造和传播中,助推全面小康,以丰富的行业特色活动合力推动当地教育实践丰富化,转变定势思维,用文化自信建强民族地区干事创业信心、增加扶贫地区人民群众的精气神。通过举办“民航文化大讲堂”、捐赠退役初级教练飞机、组织大学生航模队开展航模表演、举办组建小学生航模组、捐赠航模等活动,营造全力扶助氛围,在贫困地区中小学大力传播航空科技文化,播下航空报国种子,充实和丰富当地民航爱国主义教育的载体和形式,“参与一人,教育一人,带动一批,受益一片”,实现“扶智”助“扶志”、“扶志”促“扶贫”、“智志双扶”。

三、经验启示

中飞院党委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和上级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强化党建引领,发挥教育扶贫优势,与定点帮扶地区干部群众一道共融共建,同心同向,携手逐梦。在脱贫奋斗的道路上,党的领导是核心,“志智双扶”是关键,形成合力是保障。

强化党的领导。“帮钱帮物,不如帮忙建个好支部”。中飞院党委加强组织领导,选派骨干力量,开展党支部的结对共建,抓好党的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建强扶贫地基层党组织,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促进基层党组织全面过硬,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以高质量党建推动扎实脱贫,把党中央提出的重大任务切实落实落细,为有效消除定点扶贫地贫困障碍,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强化“志智双扶”。中飞院党委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以“招进来、培养好、送出去”为目标,打造贫困生“招生—培养—就业”的成长成才模式,通过不断提高贫困地区基础教育能力和条件,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中飞院党委始终注重对定点扶贫地群众的思想引导,通过驻村第一书记带领村委或驻村工作队系列教育工作,使他们认识到目前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认识到小康生活是靠勤劳双手获得的,也是靠不断的学习获取源源不断教育资源获得的,充分发挥好意识形态话语权作用,让党的关怀和政策入心、入耳,树立脱贫信心,强化脱贫志气,用细致入微的工作获得老百姓一致认可,转化为脱贫具体作为。

强化机制合力。只有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制度准则,才能更加有效地推进脱贫攻坚。中飞院党委形成定期定点扶贫工作督查检验机制、优先选用一线扶贫干部到关键岗位工作、信息化沟通机制的相互协同,将责任明确到党员,强化对驻村第一书记、资金使用、工作落实等方面严格监督和管理,将参加过一线扶贫的干部用到关键岗位,实现工作、经验交流、部署工作畅通,推动脱贫攻坚工作更加务实、更有成效。

(责编:袁菡苓、高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