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作为一所流淌着红色基因、交织着光荣与梦想的民族高校,西南民族大学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办学初心,将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特殊办学使命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相结合、相统一、始终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为己任,统筹推进质量党建、精准党建、特色党建,取得显著成效。
具体做法
近年来,学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将党员发展、教育管理与人才培养深度融合,有效贯通,构建“345”学生党员双向多维培养体系。
“345”学生党员双向多维培养体系中:“双向”指学校党委多层次多方面多途径教育培养学生党员和学生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双向结合、双向作用;“多维”指在学生党员发展选拔教育、综合培养教育和党性养成教育三个层面,以计分制模式对学生党员开展N个维度的教育培养;“345”指“3答辩、4引领、5培养”工作体系。
3答辩——学生党员发展选拔教育
1、入党积极分子推优答辩。针对已提交入党申请书,并采取党员推荐、群团组织推优等方式产生的人选,由支部委员会或支部党员大会通过答辩程序,考察申请对象各方面综合表现,重点考察入党申请人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维护和加强民族团结方面的情况和表现。
2、发展对象推荐答辩。对经过一年以上培养教育和考察、基本具备党员条件的入党积极分子,在听取党小组、培养联系人、党员和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支部委员会或支部党员大会通过检查《入党积极分子、党员教育手册》中的“五个一”培养计划完成情况,结合现场答辩,重点考察入党积极分子在宗旨意识、道德品行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形成最后得分和最终排名,报上级党委审批。
3、预备党员转正答辩。预备党员预备期满提交转正申请后,支部党员大会通过综合考察,结合预备期内预备党员在“五个一”培养计划中的实施情况和现场答辩,形成能否按期转正的决议,报上级党委审批确定。
4引领——学生党员综合培养教育
1、思想政治引领。学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体系为牵引,坚持不懈在学生党员中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坚持民族团结教育“六进”:进政治理论学习、进教材、进课堂、进宿舍、进党校、进主题班会;定期举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骨干培训班;推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建设,引导学生党员增进“五个认同”。
2、人格塑造引领。积极引导学生党员在服务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中不断塑造人格,锤炼坚强党性。依托学校“格桑花”志愿者服务队等平台积极开展民族地区志愿服务活动,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贯穿到志愿实践全过程,引导广大学生党员自觉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先行者、推动者、捍卫者、传承者。
3、能力提升引领。以思想导航、新生启航、分类护航、文化远航、优秀领航“五航”育人工程为抓手,打造“石榴籽”“格桑花开”“融蓉”等6个辅导员工作室,建立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三个中心,依托五大学生素质发展基地,推动学生党员综合素质提升。针对学生党员特点,探索形成“3+N”“雨露工作室”等少数民族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和党员发展、教育管理机制和平台,精准化实施能力提升工程。
4、知识探究引领。积极引导学生党员通过课程学习、实践锻炼、创新创业训练、学科竞赛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党员学会研究学习、学会自主学习、学会创新学习,不断提升知识水平、专业能力和理论素养,为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奠定坚实基础。
5培养——学生党员党性养成教育
1、担任1个学生干部。主动担任学生干部,积极参与学生工作和实践锻炼,着力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和品行能力。
2、负责1个学生宿舍。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从内务卫生、学习氛围、人际关系、安全纪律等方面入手,积极带动宿舍同学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带动整个宿舍共同进步。
3、服务1次社会公益或创新创业活动。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志愿服务活动或创新创业活动,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参与活动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和第二课堂成绩单。
4、传播1份正能量。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领带动身边人听党话、跟党走、勇担当、善作为。面对错误言论和不当行为,敢于发声亮剑。
5、指导1批新生或新生班级。以谈心谈话、主题班会、一对一帮扶等多种方式在新生群体中普及党的基本理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新生从政治上信任党、情感上热爱党、根本上追随党。
主要成效
1、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不断提升
在“345”学生党员双向多维培养体系作用下,学校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进一步提升,基层党支部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学校改革发展中的坚强战斗堡垒作用发挥明显。学校2个党支部获评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1个党组织获评首届“新时代四川高校十大基层党组织”。
2、发展少数民族党员工作效力不断强化
学校始终把“发展什么人,发展成什么样的人”放在首位,突出政治标准,改进培养模式,实施关口前移,优化发展模式,实现精准发力。着力做好在少数民族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加大在少数民族学生中发展党员力度。近3年来,学校共发展少数民族学生党员1840人,占发展党员总数的54、6%,其中包括“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艾尔肯江·库尔班(维吾尔族)、“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常华仁(壮族)等优秀少数民族党员。
3、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凸显
各族学生党员身体力行践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求,积极服务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法学院“双语彩虹应急翻译队”长期为省、市司法实务部门提供少数民族语言翻译的法律服务工作;经济学院连续7年组织学生党员赴西部十二省区开展“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调研”,调研民族村镇400余个,完成调研问卷30000余份;畜牧兽医学院连续多年开展“专业+语言”双语科普宣传活动;学校“格桑花”志愿者服务队,扎根海拔3507米的雪域高原,服务各族学子3000余名,团队荣膺“四川青年五四奖章”集体。
经验启示
1、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党建工作全领域,融入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全方位全过程。教育引导各族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永远听党话、跟党走。
2、必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不懈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知识教育,引领道德建设,引导学生爱国、立志、求真、力行,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3、必须以“四个服务”为遵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将青年梦融入中国梦,推动事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