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报告 援建风采】

援彝路上洒真情

蒋福建

2020年12月15日15:28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周蕾,四川省德阳市绵竹市对口帮扶甘洛地区的工作人员,担任凉山州甘洛县海棠镇党委副书记,分管经济、文化、旅游、招商引资等工作。通过近三年的努力,他带领帮扶工作队,深入乡村,改善当地落后面貌,逐步带动村民脱贫致富。

周蕾(右一)在入户调研。作者供图

一、初见

干练、简洁、大方。这是周蕾留给我的第一印象。

第一次见面,是在大凉山深处,群山环绕的一个普通小镇上。那一天,我们一行人去参观茶马古道上的甘洛县海棠镇,来到这里仅存的一座寺庙——千佛寺。我正在看山门前的一块石碑,上面写着“关帝庙”。而这里本是佛寺,佛寺怎么有“关帝庙”石碑立在那里?正在纳闷,老彭拉我过去,给我介绍周蕾,说:“这是周书记。”

她一身花格条纹小西服,身穿浅蓝色牛仔裤,脚上一双帆布平底鞋,三十岁上下,面带微笑,向我伸出手说:“你好,蒋老师。”

周蕾(后排左五)在介绍海棠镇情况。作者供图

简洁,大方。这些词儿,立马浮现在我的脑海。清风拂面,是我对她的第一感觉。后来通过交谈才知道,她也是绵竹市对口帮扶甘洛县的工作人员之一,挂任海棠镇脱贫攻坚专职副书记,同时兼任综合帮扶队队长。

海棠镇千佛寺。作者供图

二、融入海棠

周蕾是2017年底来到甘洛县参与帮扶脱贫攻坚工作的。作为女子,她也许可以就在原单位做着熟悉的工作,回到家里享受亲子之乐,其乐融融,不需要东奔西跑,过着舒心的生活。但作为一个共产党人,她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参与到帮扶脱贫大军之中,倾心尽力投入到脱贫攻坚战斗的一线。她始终坚持以密切联系群众、真情服务群众为宗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到辖区的各个村庄与群众同吃同住,真正做到了与群众“打成一片”,做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随着群众基础慢慢得到巩固,群众的困难和真实的想法,也愿意与她交流。为“真扶贫”,周蕾用自己柔弱的身躯,真诚的行动,完美地诠释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海棠场镇居民在聊天。作者供图

海棠,美丽的名字。海棠镇,是一座古老的山中小镇。这里曾是南方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灵关道,也是进入大凉山地区的第一重镇和重要关隘。

周蕾不觉已经在这里呆了快三年了。回看这三年,她感慨良多。当初来到海棠镇,这里交通不便,远离县城。百姓居住分散,住房、教育、卫生、医疗条件较差,有的村庄甚至分散在群山之中。

为了尽快熟悉并开展工作,周蕾带领着驻村工作队的30多个队员,到辖区的7个村庄,实地了解村民的生产生活现状,记录百姓生活中的困难和对帮扶工作的意见,走访贫困户,详细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其间,付出的辛苦是不言而喻的。周蕾说:“帮扶脱贫工作,事关百姓是否能真正走出千百年来的积贫积弱。我们的这些付出和辛苦,倒也不算什么。”周蕾和她的队友们,真心希望他们的努力,能慢慢改变这里的落后面貌。

周蕾(左二)在入户调查。作者供图

同时,作为综合帮扶工作队的队长,她需要做好帮扶队伍带头人,管理并发挥好工作队的帮扶力量。自综合帮扶工作队组建以来,她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花了大量时间,专门制定了驻村工作队的工作制度。平时,不定期地与各个队员谈心谈话,了解队员的思想动态及工作中、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并加以解决和落实,为驻村队员的工作提供帮助,为他们的日常生活创造更好的条件。

为了能实实在在地完成脱贫攻坚工作的“三落实”,即:落实责任、落实措施、落实任务,周蕾通过大量的走访和调研,在两个月时间里,完成了2018年23个专规部门、党建促脱贫、精准识别、退出、回头看、回头帮等资料的收集和装档,共形成资料108卷,做到了脱贫工作有痕迹,项目资料可查阅,脱贫成效可印证。周蕾所挂职的海棠镇,还作为“三落实”工作开展的示范乡镇,接待了前来学习的其他县区的乡镇代表团十余次。通过与他们的交流和经验分享,后期逐步完善提高了“三落实”工作的质量。

海棠镇居民。作者供图

为了在2019年顺利完成脱贫摘帽的任务,在甘洛县开展的“大排查”工作中,作为综合帮扶队的队长、脱贫攻坚专项负责人,周蕾组织培训驻村工作队员、镇村干部、帮扶责任人50余人,对海棠镇356户贫困户进行了“两不愁”“三保障”“一超六有”的对标达标大排查工作,共排查出246个问题,并想方设法处理和逐一解决。到目前为止,已基本得到整改。

三、助飞海棠

作为女性,肩负这么重的担子,周蕾也曾深深担忧,害怕自己坚持不下去,做不好这份工作,辜负大家对她的期望。但最后,她还是咬着牙坚持了下来。从一开始的忐忑不安、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到如今各方面需要开展的工作都已经有了规范的管理制度和办事流程,周蕾说:“这一岗位对我来说也是极大的挑战。回想过去,工作队员们刚来的时候,大家彼此都不熟悉。现在,每个村的队员、第一书记,大家不仅是同事、战友,还成为了朋友、亲人。今年,所有综合帮扶工作队员在各自的村上,都出色地完成了今年的脱贫任务。”

海棠镇上的浮雕。作者供图

周蕾还是海棠镇政府所在地东门村的包村领导,负责东门村的包村工作。2019年,为了巩固脱贫成果,周蕾和东门村的村干部、帮扶工作队队员一起探讨东门村的长效发展。通过积极的招商引资,村子引进了药业大亨太极集团,与村合作社种植中药材“南仓术”200余亩。同时,新建药材大棚50余亩,用于培育幼苗,种植中药材“重楼”——一种百合科药用的植物。

另外,周蕾还积极对接广东对口帮扶办公室,2019年为海棠镇争取到广东佛山市对口援建帮扶资金770万元。这项资金专门用于修建海棠镇屠宰加工厂、基础设施建设、饮水工程以及教育器材采购等,改善了老百姓生产生活条件,提升了教育质量。她还通过绵竹市对口帮扶前线指挥部对口帮扶的平台,引进了两家绵竹市的养殖企业,在海棠镇徐家山村、东门村新建了2个养殖场。一个养殖场用于生猪养殖,预计年出栏生猪500余头;另一个养殖场用于村集体合作养殖肉牛,预计年出栏50头。

未来两年内,海棠镇还计划建成一个综合屠宰加工厂,并结合当地实际,打造海棠特色腊肉产业、腊肉品牌。

海棠腊肉。作者供图

同时,周蕾和队友们,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努力推动海棠镇与绵竹市各乡镇的联系。通过全域结对等方式,加强了两地乡镇、村级之间的联络,加强两地技术人才的交流,为下一步学习先进的产业发展模式牵线搭桥。她还联系绵竹市指挥部为徐家山村、唐家湾村增减挂钩项目,打造绵竹年画上墙项目,提升了居民居住环境,美化了居民新村家园。

2019年,在接近省检验收的一百个工作日里,她与她的综合帮扶队友们,依然奋战在脱贫攻坚的一线。通过摸排疑难问题、查漏补缺,及时补短补差。他们入户宣讲国家的农村政策、环境卫生治理政策,在345户建卡户和208户非建卡户家中开展了“大清洁”行动。通过大家共同的努力,达到了村容村貌整洁、家庭环境卫生的效果。

海棠镇民居。作者供图

他们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一超、六有”“医疗、教育保障”等政策知识,完善帮扶手册,化解百姓“微心愿”,为群众解决实事124件、实现“微心愿”124个。通过入户走访、电话联系等方式,他们深入到356户贫困农户家中,了解群众家庭生活情况、健康状况,与群众百姓拉家常,达到了老百姓对国家扶持发展的了解、责任人熟知贫困户家庭情况的效果。

四、海棠花开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周蕾知道,要实现当地的脱贫致富,实现党带领群众开创美好小康生活的目标,仅仅靠外来输血是远远不够的。这需要培养当地百姓的本土领路人,培养百姓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良好的生活卫生环境。这一点,至关重要。

所以,周蕾充分利用党建月会、工作队例会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活动,组织海棠镇的后备干部、群众党员、回乡的青年,学习各级脱贫攻坚政策措施等,强化党员教育管理和示范引领带动作用,突出“支部带领、党员带头、能人带动”目标实施。在短短两年时间里,逐渐培养了致富带头人21名,培育党员精准扶贫示范户2户、后备干部27名,有效解决了农村人才队伍存量不足的问题。

同时,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周蕾和同事们以务实的精神、踏实地工作,做好海棠镇易地搬迁、控辍保学、禁毒防艾、环境治理、三建四改、对口援建等。

2019年,海棠镇的脱贫攻坚工作得以顺利推进。周蕾在繁琐的日常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主动的作用,并得到了组织的认可,在2019年第一季度被甘洛县县委组织部评为“季度先锋”,2019年7月被甘洛县委、人民政府评为“优秀综合帮扶工作队队员”,2019年7月获得凉山州“优秀综合帮扶工作队员”称号。

在甘洛两年多的时间里,周蕾为海棠镇的脱贫攻坚工作出谋划策,尽心尽力为老百姓干实事、为党委政府担责尽职,做到了让老百姓满意,让同事认可,让组织放心,充分体现了一名帮扶干部的真诚奉献、不辞辛劳的精神。她时刻提醒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要带头做好帮扶工作。她让综合帮扶工作队这支队伍深入人心,得到了当地干部群众的认可,为甘洛县脱贫攻坚工作献上了满意的答卷。

周蕾(左二)在调研中。作者供图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见金”。脱贫攻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不是一个人的事。周蕾只是这项工程中的一份子、一颗螺丝钉。像周蕾这样的帮扶者,如一颗颗螺丝钉,是推动这项工程前进的重要力量之一。也许,螺丝钉很渺小,但不可或缺。我们看到了他们的付出,看到他们朴实的笑容,尊重他们,感谢他们,感谢他们砥砺前行。

用一句当下流行的话来结束我对他们浅显的记录吧——“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为你负重前行!”

 

作者简介:

蒋福建,男,1982年出生,四川岳池县人。大学教师,中国民盟成员。现定居四川省绵竹市。

(责编:袁菡苓、高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