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造水稻品种获部颁一级优质米 这粒好米从设计到餐桌走了15年

2020年12月11日07:40  来源:成都商报电子版
 
原标题:这粒好米从设计到餐桌走了15年

  水稻“国考”放榜了!近日,农业农村部发布第360号公告,“宜优1611”“黄广华占1号”等574个稻品种已经通过了第四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六次主任委员会会议审定。

  “宜优1611”是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所培育的新品种,也是2020年长江上游国家统一试验中唯一一个获得部颁一级优质米的品种。据了解,只有通过审定的水稻品种才能上市销售。所以对于水稻新品种而言,通过“国考”意味着拿到了上岗证,可以合法卖给农户进行种植了。

  “宜优1611”通过“国考”的背后,是一条以年为计时单位、一颗米的漫漫设计之路。“没有捷径可走,15年时间实现了设计,是终点,也是起点。”宜优1611设计团队负责人、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所研究员李耘表示,一颗米的设计,既有宏观层面的“望闻问切”,也有微观层面分子水平的基因重组叠加,更有一份坚持。

  为好米“选父亲”花了6年

  李耘表示,一粒好米、一个优良品种的培育,既要有育种目标,还要有可行的技术路线,同时更需要优良的“资源”。

  早在2006年开始,李耘和他的团队就制定了“优质、高产稳产、适宜轻简化栽培的新品种选育”这一育种目标,并开始引进和筛选各种资源。他们先后引进了国内外200余份特异种质资源,对每一份资源进行评价、鉴定,并通过常规育种技术和生物技术,扩大血缘差异,增强杂种优势、塑造理想株型;利用群体光合潜力,优化性状组合,克服遗传累赘,实现有利基因重组,创制新材料,择优选择,优中选优。终于在6年后,培育出宜优1611的父本“泸恢1611”。

  “2013年开始测配,通俗地说就是给泸恢1611介绍女友。”李耘介绍说,从“6选3”到“3选1”,3年过去,“泸恢1611”和“宜香1A”最终走到了一起,培育出“宜优1611”。“宜优1611”也是名门之后。它的母亲,育种上称之为母本的“宜香1A”研究开发至今已近20年,以其为母本的培育出的系列品种已有几十个。

  水稻生长期,李耘和团队工作人员几乎天天下田观察记载水稻品种的表现,为了加快成果培育,他们在四川、海南之间来回跑。

  经历连续5天38.5℃高温考验

  除了不远千公里前往海南抢时间,最后得到的稻谷还要经历高温、虫害、霜冻、大风等考验,如果考试不及格,整个设计有推倒重来的可能。李耘介绍说,水稻种子发芽一般最低需要12℃,35℃以上则过高。“宜优1611”曾经历连续5天38.5℃的高温,以及12℃以下的低温考验;参加2018年至2019年国家统一试验长江上游区试验,29个点倒伏性表现全部直立,未发稻曲病;28个点未发稻颈瘟,一个点轻感。

  四川有三个水稻“魔鬼考场”,分别位于蒲江、德阳以及泸州。其中泸州“考场”的温度最高曾超过40℃,平均也在38℃左右。不光高温,该处还有低至10℃的倒春寒。蒲江“考场”的主题则是稻瘟病,“身体底子稍微差点,都会病倒”。通过考验的水稻最后还会送往德阳。而测试内容也从着眼于自身,变为了适应各种外部条件,像能否在之前种过蔬菜或者小麦的土壤里健康生长;人工、机械、直插等播种方式是否可行等等。(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林聪)

(责编:高红霞、罗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