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号”班列再次启程 “打卡”黑科技点位

2020年12月07日07:25  来源:成都日报
 
原标题:掌舵“开”地铁 戴智能头盔 小科技迷邂逅科技惊喜

  小朋友体验测温头盔

  小朋友们参观瞪羚谷

  “驾驶地铁最需要的是耐心和细心。”“文创与科技联手是打造国际范、蜀都味IP的独家秘笈。”“黑科技智能头盔能在7米范围内实现高温报警。”……12月6日,“院士开讲·蓉城科普‘探索号’班列”再次启程,“打卡”成都轨道集团轨道学院实训基地、天府长岛文创中心和光启智能头盔等硬核“黑科技”点位。

  此次“探索号”班列线路中,通过专家、市民们遴选的“人气”点位,均是各有“十八般武艺”的硬核“黑科技”担当。熟知的地铁出行背后,是怎样的算力支撑地铁出行调度,甚至还能无人驾驶?票房“爆款”的哪吒,如何孵化成为现象级产品?科技战“疫”一线,锁定7米内潜在高温人群的头盔,是如何一“眼”识人的?从承载成都蝶变记忆的成华区一路往南,“邂逅”成都高新区与成都天府新区带来的科技惊喜,在此次硬核科技游的主题线路上,孩子们打开了那些熟知生活科技背后所不熟知的科技奥秘,将昨天的“未知”变成了今天的“已知”。开往未来的“探索号”班列“到站”了,但通往科学知识的彼岸,蓉城青少年一直在“航道”之中。

  第一站:成都轨道集团轨道学院实训基地

  今天我来“掌舵”开地铁

  智慧“小9”玩转“黑科技”

  每天人流量数万计的地铁如何在“城市森林”里有条不紊地穿梭运行?“地铁最强大脑”COCC如何控制多条线路的运行方式、交路情况?无人驾驶的地铁长什么样?带着这些好奇,小科技迷们迫不及待地走进了成都轨道集团轨道学院实训基地,开启第一站“硬核”科技体验。

  上个月,成都轨道交通9号线一期工程作为我国中西部首条全自动运行线路,以“最高标准”通过初期运营前安全评估,成都轨道交通将正式迈入全自动运行新时代。

  “这个智慧‘小9’,就是它啦!”在成都地铁9号线全自动运行智慧平台,有着地铁无人驾驶技术“加持”的智慧“小9”,成了孩子们讨论最多的“话题之王”。

  “无人驾驶‘小9’的智慧大脑在哪里,安全监控又怎么做到的?”“‘小9’的驾驶室与乘客车厢一体设计,如何确保行驶安全呢?”面对孩子们连珠炮似的提问,讲解员逐一地为孩子们现场答疑、模拟演示。“‘小9’能在车辆专家工作站实现对列车牵引、制动等信息实时远程监控,同时具备对列车远程操作功能。同时,驾驶室盖板上方有相应的传感器,如果有人打开盖板,场景和报警信息将会反馈到COCC调度中心,通过紧急处置来进行列车制动。”

  参观了无人驾驶的智慧“小9”,那人工驾驶的地铁又是如何运行的呢?随后,孩子们来到仿真驾驶实验室,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15台机器进行了地铁模拟驾驶体验。记者注意到,在列车行驶过程中,操作台正前方的显示屏会出现与2号线犀浦段相同的市景,而两侧的建筑都是全真还原,力求最真实的视觉体验。

  “老师,请问这个控制屏是什么?”模拟驾驶体验还未结束,成都市树德实验中学(东区)七年级三班的高心怡就拿着现场画的一份草图向讲解员提问。“第一次‘开’地铁,感觉很有意思,回去后我要继续学习其中的科学原理。”

  第二站:天府长岛文创中心

  《哪吒》《王者荣耀》齐上阵

  科技文创IP们都来“探索号”集结

  “成都造”的《王者荣耀》火爆全球,同样“出生”于这里的《哪吒》也创造了中国国产动画电影的票房“神话”。从游戏到动漫,“文创+”“科技+”正在实现融入发展。打造文创产业之都,成都究竟底气何在?第二站,孩子们走进天府长岛文创中心寻找答案。

  成都“三城三都”建设,将“世界文创名城”放在首位。成都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拥有火锅、大熊猫、雪山等特有IP,也已涌现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数字文创企业,近段时间以来,中国互联网巨头企业、数字文创领域头部企业均在不断加码成都数字文创赛道,这一趋势,从瞪羚谷数字文创产业基地的核心产业载体——天府长岛即可窥见。

  影视作品、游戏手办、原创IP音乐、短视频、AR直播……走进天府长岛文创中心大门,放眼望去,便是成都高新区瞪羚谷数字文创基地的区域规划图以及陈列在墙上的大批文创产品。

  穿过充满科技感的环形走廊,最吸引孩子们目光的还是成都“土生土长”的爆款手游《王者荣耀》。

  “从成都诞生到风靡全球,如今的《王者荣耀》已不仅仅是单一的游戏,而是发展到了赛事、综艺、动漫等多个外围领域,形成了完整的价值体系。”讲解员介绍,继《王者荣耀》之后,腾讯旗下的另一款三国题材沙盘战略手游《鸿图之下》,也宣布与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在学术研究、文化主题活动、特色文创景点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随着腾讯新文创总部项目落子成都,双方将继续在文创开发、文旅资源、电竞赛事等维度展开更多合作,持续参与IP文创开发。”

  “这里能看见明星?”在数字音乐VR体验区,同学们穿戴好头显设备,依次走进五月天全景演唱会;在绿幕演播厅,同学们欢歌舞蹈,通过绿幕抠像,“出演”MV;在熊猫文创展示平台,同学们再次被熊猫盖碗、熊猫T恤、熊猫勋章等文创产品吸引,哼唱着《胖娃上成都》结束旅行。

  第三站:光启智能头盔

  人脸识别、红外测温

  战“疫”黑科技从成都走向世界

  成为全国复工复产复市最快、秩序活力恢复最好的城市之一,成都的秘笈是什么?第三站,孩子们亲自戴上光启智能头盔,解开战“疫”黑科技的神秘面纱。

  “这款头盔是基于警用头盔进行的升级,模块化的结构可以实现人脸识别和无感测温的无缝切换。”据光启科技西部区域总监毛宇颢介绍,得益于光启领先的超材料技术,在集成了大量功能模块的情况下,头盔总重保持在不超过1200克,盔壳重量只有不到180克,相当于传统头盔盔壳重量的1/4—1/3,重量更轻、携带更方便、佩戴更舒适等特点让这款“成都造”科技产品远销51个国家,同时在上海、深圳等地全面推广使用。

  此外,为更大限度地保护医疗人员,让病毒无处遁形,光启智能头盔搭载了传统红外测温摄像头的自动测温功能,还能实时识别二维码,自动记录人员身份信息,并且完全不需要施工布线,配戴即用、部署灵活,实现超高效率巡查发热人员。

  “我要戴一下看看!”听完关于头盔的讲解,孩子们迫不及待围成一圈,想亲自感受一下这款“黑科技”的神秘。

  透过头盔内置的显示屏,孩子们环顾四周“扫描”着自己周围同学的信息和温度。 “大人流监测、精准测温、高效无感排查,极大提升了疫情检测的速度和效率,同时也将在常态化防控中构筑第一道防线。”天府新区光启未来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陈欢说。

  后记

  改变科普方式

  感受创新力量

  筹备数十天、一周报名参与、两天行程百余里、线上线下参与人次近十万。

  从过去“穿越”到未来,从已知“揭秘”到未知,打开十万个为什么科学之门,让这座城市,重新被孩子们认识。

  从多年前,本报邀请院士当科普导游带领蓉城娃走进大自然探秘,到2011年本报参与发起“蓉城科普游”在全市首次启动“行走中的科普馆”,到去年本报参与发起的“科学奇兵——蓉城科普寻宝记”活动,再到此次本报全新谋划的“院士开讲·蓉城科普‘探索号’”班列活动,做好科学普及,传递科学精神,让传媒成为推进科技创新、科学普及,实现创新发展“两翼”共振,已成为我们专注的一种“习惯”。

  城市未来发展的核心在于科技创新,更在于一代又一代科学精神的培养与传承。参与推进城市科普,传递科学精神,“院士开讲·蓉城科普‘探索号’”班列活动从策划到开启,我们试图去改变传统“老三篇”的科普传播方式,让城市科普生长成为新的力量。

  作为一次面向中小学生开展的公开、公益性科普活动,本次“探索号”科普班列首次邀请3位在蓉院士为活动寄语,鼓励蓉城青少年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家的创新大手拉起稚嫩小手,把科学种子播种到孩子们的心中。

  改变以往单一的科普方式,“探索号”首次尝试邀请高校院所、科技企业、产业园区等创新前沿一线融入到科普一线,校院企地全方位参与,持续拓展全民科学素质提升的社会参与边界,从而成为市民们融入城市、感受创新的生活方式与选择。

  拥抱融媒体传播方式,“探索号”以蓉城科普“上云”理念,将直播、互联网打卡等新元素与活动融合,线上+线下同话科普,打破科学普及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将科学精神传递给更多的“小科技人”,让一场活动覆盖到近十万人次参与。

  两天的科技之旅,“探索号”班列带领孩子们穿越在熟悉的城市里,再次认识、挖掘这座创新之城里的未知之问。随着科普之旅中解开十万个为什么,开往科学的春天,我们期待这样的科普行动能够在成都积土成山、积水成渊,为青少年打开一扇扇科学之门。(杨静耕 李菲菲 蒲娇 成都日报记者 曹凘源 吴怡霏 宋妍妍 摄影 马丁)

(责编:李强强、章华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