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中国社区治理论坛暨全国城乡社区疫情防控优秀案例经验交流会在成都市成华区举行

记者 王明峰

2020年11月30日17:32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11月28日,第五届中国社区治理论坛暨全国城乡社区疫情防控优秀案例经验交流会在成都市成华区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和专家学者,围绕“新时代社区发展治理——场景营城 烟火共享 打造美丽宜居公园社区”主题及建设新型智慧社区、疫情防控机制创新等展开讨论,并发布全国城乡社区疫情防控优秀案例成果和新型智慧社区建设地方相关标准规范,为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献计献策。

“此次论坛由一个主论坛和‘全国城乡社区疫情防控优秀案例分享’‘建设新型智慧社区——治理新思路 发展新动能’‘社区治理与城乡融合发展’三个平行论坛组成。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和疫情防控等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的重要决策部署,及时总结、推广我国城乡社区疫情防控优秀成果,搭建全国社区治理创新交流平台,探讨深化新时代社区发展治理新思路新举措,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据论坛主办方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了解,此次论坛民政部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司指导,中国社会治理研究会主办,中共成都市委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中共成都市委政法委员会、成都市民政局、成都市农业农村局、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成都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等作为支持,中共成都市成华区委、成都市成华区人民政府承办,四川创新社会发展与管理研究院协办。

会前业内专家学者集中调研

共商“公园社区”未来发展路径

本次论坛汇集了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全国各地的代表及来自城市治理、公共管理、智慧治理等领域的专家学者,通过主题演讲、圆桌对话、案例分享、实地调研等方式,共同探讨探索新时代背景下党建引领社区发展治理新思路。

主论坛开幕前一天,专家学者和嘉宾代表纷纷走进成华区大型国有企业老旧生活区下涧槽社区、纯商住新型社区和美社区、集拆迁安置和商品住宅小区为一体的混合型城市社区新鸿社区、老旧城区蝶变智慧美丽街区“5811青龙记忆”特色街区及致强社区等具有代表性的社区,对党建引领示范社区建设、智慧社区、特色街区打造等系列社区发展与社会治理创新成果进行了集中调研。调研过程中,专家学者充分肯定了成华智慧社区打造与治理成果:“成华着力探索老旧社区现代化建设新体系、新路径、新机制,集成建设‘大联动·微治理’智慧治理平台,探索‘新街坊·守望家空间’智慧社区(街区)治理与服务机制,深化三级人民调解体系和‘五调对接’机制,不断提升社会治理与服务能力。这为全国智慧社区建设与治理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模板。”

在主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嘉宾代表观看了成华区社会治理创新实践宣传片《成都·成华·成长的美丽宜居公园社区》,随后来自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针对智慧社区治理、现代化社区治理等主题进行了演讲分享。

公园社区是建设公园城市的重要抓手,也是提升社区治理水平、丰富公园社区建设内涵的重要支撑,其核心是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论坛现场,专家学者以公园社区建设为主题,以圆桌论坛的方式,围绕如何在社区生活场景中更好实现“人、城、境、业”的高度和谐统一、如何激发社会力量的作用、如何催化“共建共治共享”聚能显效等话题展开热烈讨论。

《成华战疫》首次亮相论坛

全国城乡社区疫情防控优秀案例发布

记者在现场注意到,无论是社区治理主论坛,还是各平行论坛上,“战疫”都是本届论坛的热点和高频词。主论坛上发布了全国城乡社区疫情防控优秀案例,而在下午进行的平行论坛上,《成华战疫》汇编及《社区常态化疫情防控导则》首次亮相,便引起了与会专家学者和嘉宾代表的关注。

在平行论坛上,全国各地代表与专家们共同分享了《“五色管理”抓好社区疫情防控》《发挥党建引领社区发展治理优势 打好特大城市中心城区疫情防控战役》《“青益+”社创联盟联动社会力量共抗疫情》《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社区发展治理体系作用 以“五全五化”构筑起社区疫情防控坚强堡垒》《科技赋能 智慧防疫 “硬核手段”助力疫情防控》《实行“三分类六核查”,筑牢疫情阻击防线》《“汇”爱战“疫” 我们在一起》《“三个创新”精准施策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和经济复苏》《温暖“战疫”——做好养老机构疫情防控的守门人》《筑牢多元主体基础 发挥协同战疫作用 深入推进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组织+综治中心+网格+双联户”四级联动筑牢疫情防控“社区防线”》《运用“三通一智(治)”数字化平台实现社区疫情“云防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做好疫情大考答卷》《“党建+防疫”构建“五色群杨”共治格局》15个疫情防控优秀案例。其中,成华区“五色管理”抓好社区疫情防控案例给代表们印象尤为深刻,人民网等作为“2020年度社会治理创新(疫情防控)典型案例”予以专题宣传报道。疫情防控攻坚期,成华区落细落实成都市实行小区(院落)封闭式管理等各项疫情防控措施,在认真总结前几轮入户走访排查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科学转变工作方式,发挥“大联动·微治理”基础治理平台及“新街坊·守望家空间”智慧社区等系统平台优势,在全区推行居民小区“五色卡”分类管理,通过精准识别、分类管理,提升排查防控实效,卡住小区这个防疫重要关口,实现重点人群动态管理,重点区域重点监控,全面筑牢社区防疫基础。

疫情防控是对社区的一次全方位压力测试,拷问着社区综合治理能力与服务能力建设。以本次论坛为契机,成华及全国各地将再次重新梳理疫情期间社区的应对方式,找到社区服务的短板和不足,借鉴优秀案例,继续筑牢基层战斗堡垒,打好社区疫情防控持久战。同时运用智慧手段搭建居民需求和市场、社会、志愿者服务供给有效对接的社区服务智能化平台,以数字化转型提高社区精细化服务水平。

发布《成华区智慧社区建设指南》

为探索智慧社区治理提供新思路

近年来,成华区根据民政部、住建部、工信部等关于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及成都市智慧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先后深入实施了“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大联动·微治理”体系建设,创新“党委领导、双线融合”“公众参与、多元共治”“社会协同、全域发展”三大机制,探索“139+X”智慧社区建设模式,总结提炼《成华区智慧社区建设工作指引(1.0版)》,形成“守望新鸿”“新街坊·家空间”等智慧社区治理新品牌,不断推动“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迈上新台阶,为推动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社会诉求“一键回应”,努力构建一体化的网上政务服务体系、全程全时的民生服务体系、便捷的城市生活服务体系、绿色的生态宜居服务体系探索新的路径。据悉,成华区社会治理创新工作得到了中央政治局委员、政法委书记郭声琨等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

与会专家认为,智慧社区不是单一的智能社区,也不是简单的将软硬件集成+微信小程序应用,而是要构建融合型智慧社区治理与发展共同体,《成华区智慧社区建设工作指引(1.0版)》是成华区推进第三代融合型智慧社区治理和发展的一个参考指南。该“指引”第一次提出基于构建智慧社区共同体的基本要求,采用综合评分法,对参与团队的方案、系统研发能力、机制配套能力、长效运营能力、社区基金创造能力、成功案例等进行综合考评。

“我们将以本次论坛为起点,借智全国各地创新经验和专家智慧,进一步深化智慧社区建设标准实践探索,努力为全国创新智慧社区建设提供新的参考案例。”据成华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成华区2018年完成14个智慧社区试点建设,形成了“守望新鸿”“新街坊·家空间”两个智慧社区示范项目,在第三届中国社区治理论坛上做经验交流;2019年完成30个智慧社区打造,建成文韵昭青、豫府新街坊、文致万晟、龙潭家空间、水畔经典、石油苑等210余个智慧小区(院落)及和美美、三街坊、邻里月台等社区智慧服务综合体品牌项目15个,在第四届中国社区治理论坛、“全国社会治理创新典型案例”颁奖仪式上做经验交流;2020年计划完成30个智慧社区(街区)建设,其中“青龙新街口”“420工业文化街区”等社区街区一体化智慧治理项目先后建成投入运行。

总结提升再出发

成华酿醇独特烟火气和休闲味

成华区在推进社区发展治理工作的过程中,聚焦“成于中优、华在文商”主题,大力实施“场景营造”“示范创建”“共建共治”三大工程,将城市治理的宏观战略落实到微观单元,从城市的最小单元“社区”入手,创新变革城市治理新机制,初步建立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的体制机制,初步实现城市有变化、市民有感受、社会有认同,探索出一条具有成都特点的超大城市治理新路子,先后获得“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全国街道服务管理创新实验区”等多项国家部委荣誉。

随着疫情的逐步稳定和社区发展治理工作的不断深入,目前,成华区正聚焦环境提升建设美好家园、聚焦优质服务提升生活品质、聚焦共建共治增进社区认同,逐步构建更完善的消费场景、商业场景、文化场景,满足市民美好生活的向往。促进生产生活平衡,推动美学体验和城市文化融入衣食住行游购娱,在实现多元社区场景的体验过程中彰显城市人文底蕴和现代风尚,酿醇独特的烟火气和休闲味。

今年11月10日,平安中国建设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前,习近平总书记对平安中国建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目前成华区正聚焦“成于中优,华在文商”工作主题,按照“1556”总体发展思路,以党建引领、双线融合、智慧治理为主路径,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开创平安成华建设新局面,打造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奋力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典范城区”建设,为全力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责编:章华维、高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