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年执着与坚守 村里走出100余名大学生

——广元旺苍县天星乡中心小学校木瓜村小教师李德清先进事迹

2020年11月26日18:56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57岁的李德清,扎根在广元市旺苍县天星乡中心小学校木瓜村小36年,先后被评为广元市最美乡村教师、四川省师德楷模、四川好人和全国模范教师。今年11月,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

坚守一份职业,坚守无限责任

1984年,高中毕业的李德清回到木瓜村,看到村里孩子们渴求知识的眼神,他的心潮湿了,决定放弃复读,毅然留下当了一名代课教师。八零年代,代课教师工资只有10多元,日子过得捉襟见肘,成家后,家中的开销更是入不敷出,“很多时候都有揭不开锅的感觉。”李德清回忆说。

有一次,妻子背着40多斤胡豆来回走了6个小时的山路,到临近的福庆乡换回20斤大米。虽然是这样辛苦换回的大米,中午看到有远处的孩子没有带饭,他还是要分一些饭菜给这些孩子们。看到他的同事们相继辞职下海,妻子劝他“改行”,他总是拍拍妻子的肩膀,忧心忡忡的说:“我走了,这些孩子怎么办呢?”妻子见他说这话的时候,眼里总是闪着亮光,于是不再提及。

不管别人怎么选择,李德清毅然决然选择了留下,送走一批批辞职的同事,迎来一双双充满期待的眼睛。他从代课教师到民办教师,从民办教师到公办教师,白天陪伴学生,晚上给自己充电,在昏暗的煤油灯,读教育理论书籍、备课、批改作业等,36年如一日。虽然李德清没有走出大山,但他的教学思想在与时俱进,教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36年的执着与坚守,使得村里的孩子一个个在李德清的教导下长大,并带着他的嘱托走出了大山。“李老师不简单!在他的培育下,村里出了100多名大学生。有20多个他教过的学生选择当老师。”村民们说起李德清老师,情不自禁地竖起了大拇指。2018年考上清华大学的付翔永说:“没有李德清老师对我的影响就没有我的今天,他做事情那种执着精神深深地映在我的脑海里。”

坚守一所学校,坚守一村希望

天星木瓜村小建校以来,学校几度搬迁,李德清就是这所学校的“愚公”。他给房屋捡漏,自己动手修理桌椅,自掏腰包安装水电;为了让学生学习环境舒服一点,他经常从自己微薄的工资里“挤”出钱来添置桌凳、购置教具,个人先后投入13000多元,一点一点改变着学校的育人环境。看到他生活窘迫,父亲托人介绍他到农经站去当辅导会计,他婉言谢绝了。他觉得木瓜村小就是他的家,他要用心守护好这个家和孩子,只要保证村里每一个孩子能上学,就能守住一村的希望。木瓜村最远的孩子每天要走4个多小时,只要是下雨天,李德清都要坚持接送孩子们。

5.12汶川特大地震后,政府修建了新学校,但学生只有几十人,留下他和庞克超两个教师。家人和亲朋都劝他调回中心校或换个环境,他果断回绝,“现在学校条件好了,学生、老师都少了,我就更不能离开!”

随着外出务工的家长越来越多,李德清不但要管孩子们的学习,还要“监管”孩子们的午饭,热、煮、送,保证每个孩子都有热饭吃。庞老师退休后,就他一个人坚守学校,他并未孤单,反而主动钻研业务,学习使用新媒体,探索新教育理念下的复式班教学,他参加的课堂教学大比武、论文评比活动,分获市、县大奖。

坚守最后岗位,坚守大山厚爱

现在村里读书的孩子大多数是留守儿童,为了更好的照顾学生们,李德清和当教师的女儿商量,让在城里给女儿带孩子的妻子到学校,和他一起照顾更多的孩子,义务为孩子做午饭、烧开水,让留守孩子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大山般浑厚的慈爱。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他又当起了木瓜村的义务防疫宣传员,挨家挨户宣传防疫知识,呵护孩子们的健康,传递园丁大爱。

一个平凡的农村教师,用36年不变的初心育满天桃李。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在他退休之前,能为木瓜村小带出一两个扎根乡村教育的接班人,继续守护大山深处的孩子,当好引路人,照亮前行的路。(四川省总工会)

(责编:袁菡苓、章华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