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报告 第一书记】

“拐杖书记”的三把火

——记达州万源市委政法委派驻徐家坪村第一书记蒲开宇

廖晓峰

2020年11月19日11:11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金秋十月,地处秦巴山区腹心地带的万源市黑宝山省级森林公园葱笼秀美,层林尽染。山下的徐家坪村犹如一块青翠的碧玉镶嵌在半山腰上,村内处处鸡犬相闻、瓜果飘香,田间地里呈现出一派丰收的劳作景象,勾勒出一幅幅幸福美丽乡村新画卷。看着这一切,被群众亲切地称为“拐杖书记”的蒲开宇拭去额头的汗珠,脸上露出了微笑。伫立良久,他又转身一瘸一拐地向山里走去。

比条件,他是第一书记的不二人选

万源市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川陕渝结合部、大巴山腹心地带,是典型的国家级贫困县,国家扶贫连片开发区,绵延的崇山峭壁阻隔了万源与全国全省同步小康的进程。

2017年,正值全市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轮换调整。对比要求和条件,蒲开宇成了万源市委政法委遴选第一书记的不二人选。现年40岁的蒲开宇,是万源市委政法委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办公室主任,自小在农村长大的他,非常熟悉农村工作,对农村有着一份深厚的热爱之情。当政法委领导找到蒲开宇谈话的时候,多少还有些顾虑,怕他不答应。因为其父亲早已不在人世,母亲又常年体弱多病,妻子在农村边远学校任教,儿子在读小学二年级,这个家庭还需要他的照顾。但是他略一沉思,庄重地回答:“我是在农村长大的,农村工作我熟悉,我愿意去当‘第一书记’。”

徐家坪村坐落在中坪乡西南部的一处高地,占地7.8平方公里,平均海拔在1200米左右。全村下辖5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337户1287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08户292人,是汉源市贫困人口占比较高的村落。自派驻那一天起,蒲开宇就把家安在了徐家坪村。既来之则安之,在农村长大并积累了大量农村工作经验的蒲开宇没有茫然,他开始冷静思考自己第一书记的职责和使命。产业如何发展,老百姓如何增收致富,如何才能斩断代际传递的穷根?这些问题一直萦绕在他的脑海里。于是,他走村串户,爬坡上坎,深入农家院坝、田间地头,向干部摸村情、向群众解民意。

徐家坪村尚有土路10余公里未硬化,手机通讯信号未开通,整村没有一户农家乐,没有一个产业基地和任何集体经济收入来源......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但蒲开宇知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他决定慢慢地一把火一把火地烧起来。

一把火,修桥修路铺成干群连心路

在对全村的情况作大清查、大摸底时,蒲开宇发现经由中坪乡或黄钟镇到徐家坪村和大中坪村的过往行人和车辆都要蹚过湍急的斯滩河水。要是遇上下雨天,河水陡涨,给附近几个村的群众出行带来了极大不便,且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蒲开宇多方奔走,向上级汇报眼下紧迫的困难,找主管单位和部门协调项目和资金。经过不懈努力,投资400余万元的新桥历时1年就飞架在了斯滩河上,为周边6000余名老百姓打通了安全出行的通道。出行的老百姓再也不怕桥下咆哮的洪流,他们暖心地给这座大桥取名为“奔康大桥”。

蒲开宇深知“要想富,先修路”的道理,他多次奔走市交运局,协调到徐家坪村8.3公里的村道公路硬化工程。这还没算完,工程争取下来之后,蒲开宇就当给自己家修路一样,每天起早贪黑,天天耗在了公路硬化施工现场。

“下河的石砂硬度不达标,做水稳层可能会影响公路的质量”“张家湾那一段的坡度太陡,需要作降低坡度处理”“三岔口盘道的弯度太大,需要外砌堡坎”,他带领村社干部找来群众代表和施工方,逐一摸排问题。

蒲开宇每天早上6点就起床随同工人上路查看道路硬化、弯道拉伸、斜坡降度等情况,晚上还要拖着疲惫的身体返回村委会统计上报数据,每天都要奔走近30公里的山路。渐渐地,他的膝盖时常隐隐作疼。他没有在意,想到自己的身体棒棒的,不可能有啥问题,可能是路走多了,晚上好好睡一觉就好了。他哪里知道,严重的“滑膜炎”已经悄然埋下了病根。

经过半年时间紧锣密鼓地施工,蜿蜒盘旋的水泥道路,如一条条银色的丝带在徐家坪村婉转延伸,通村达户。

“蒲书记,你啥时候成了拐杖书记了哦!”“蒲书记,你的脚是不是出了啥问题啊,快回城到医院去看看啊。”“路还没硬化完,等结束后我回去检查一下。”一时间,村里的人都劝他去检查,也亲切地称他为“拐杖书记”。此时,蒲开宇早已发觉膝盖出现了严重的问题,一走路膝盖处就很胀痛,晚上连觉都睡不好。

二把火,产业兴旺普惠脱贫奔康户

脱贫攻坚进入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徐家坪村的各项脱贫任务倒排工期、压茬推进。“拐杖书记”蒲开宇去医院检查的诊断结果也出来了,由于长期超量行走,膝关节患上了严重的“滑膜炎”。医生告知需要长期静养,少走路,走路也要柱拐杖。“拄拐杖可以,村上的脱贫任务重,少走路那咋得行嘛。”于是,蒲开宇拄着拐杖返回了徐家坪村。

“他把工作当命,从来不顾惜自己的身体,一天家也没管到。”谈起蒲开宇,他的妻子杨娟眉头微皱,但随即坚定地说,“但我还是理解他,百分百支持他的工作”。

“拐杖书记”蒲开宇返回徐家坪村后,又开始思考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助农增收致富的路子。他坚持“大产业、小庭院、集体经济”齐头并进发展思路,大力发展“4+N”特色优势农业,发展“五小庭院经济”,协调争取市委政法委为该村提供帮扶资金近10万元,补贴木瓜苗购买费用3万元,为贫困户送去价值1万多元的种子、化肥、农药、鸡苗等帮扶物资,帮助贫困户销售价值10万余元的农特产品。

蒲开宇数次深入每家每户的田间地头走访调研,探索适合该村的产业发展之路。经过多方考察论证,最终决定采取“农户+党支部”的形式,由村党支部组织农户发展木瓜种植产业。他积极奔走于市农业农村局、市扶贫开发局等部门协调“五小庭院经济”资金支持和技术支持。

正当木瓜树苗运到村里,还没来得及发放和开展种植技术培训,蒲开宇膝关节“滑膜炎”又犯了。开始他并没在意,后来愈发疼痛难忍,他仍不顾伤痛,坚持每家每户落实木瓜种植事宜,直到无法行走时,才又返回医院接受住院治疗。住院不到一周,因一心惦记着村里的各项扶贫工作,蒲开宇不顾医生的再三劝说出了院,拄着双拐又回到了徐家坪村。

“王怀,你这条件多好嘛,开一家农家乐,生意保证好。”“蒲书记,山上的人少,有没得生意啊?”蒲开宇盯准农旅融合的商机,充分考虑到徐家坪村紧邻黑宝山森林公园的自然优势,动员王怀开上一家农家乐,王怀坚信“拐杖书记”的眼光,两横一竖就开干,没想到他的“森林农庄”年收入轻松超10万元。

为了做大做强徐家坪村乡村振兴农旅结合品牌,蒲开宇又充分利用8口闲置山坪塘,投放5万尾鱼苗,免费供观光游客休闲垂钓。他还动员周边群众大力发展生态有机高山蔬菜,以市场价售卖给城里来的游客。

三把火,思想引领孕育乡风文明村

蒲开宇发现部分村民“等靠要”思想严重。他意识到加强村民思想教育引导和习惯养成必须提上议事日程,引领示范作用首先要从党员干部着手。他充分利用“党员活动日”“三会一课”召集党员干部进行理论学习、义务劳动。还把闲置的电视机安装在村会议室,供大家观看焦裕禄、周永开等先进人物典型事迹。慢慢的,党员干部凝聚了共识,强化了战斗堡垒作用。

他还把村图书室闲置书籍搬到了村民说事室,往来的村民随手拿起书都要翻一翻。“蒲书记,这本书还可以,我借回去看看。”“好啊,要爱护书哦,记得按时归还哈。”渐渐地,村图书室的书不再是蒙上厚厚的一层灰了。

“徐家坪,百余户,千余群众家家亲;不拉帮,不结派,家族主义是祸害……”在徐家坪村,无论是村委会的墙壁上,还是家家户户的挂历上,都可见《徐家坪村规民约》。为将这一工作做细做实,蒲开宇以徐家坪村“星级卫生户”评定为突破口,以村规民约为抓手,带领村社干部到每家每户做思想政治工作。如今的徐家坪村乡风淳朴,邻里和睦。

蒲开宇还重点推动完善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落实“四议两公开”,督促村务监督委员会发挥作用。促进村级事务公开、公平、公正,切实破解优亲厚友、暗箱操作、损害群众利益等问题;帮助村干部提高依法办事能力,指导完善村规民约,弘扬文明新风,促进农村和谐稳定。

新机遇,农旅融合擘画乡村振兴图

近年来,万源市坚定不移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打造,徐家坪村恰逢良机,前往黑宝山省级森林公园的旅游公路穿村而过,市委、市政府决定将在徐家坪村修建黑宝山森林公园和风情小镇。“拐杖书记”蒲开宇又当起了项目协调的领头人。他充分征求群众意见,把选择权交给群众,让设计单位设计出符合大众审美、群众认可的设计方案。

蒲开宇本身就是一名优秀的政法工作者,对法律知识和条款相当熟悉。于是他在开展工作的同时,认真地做好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解释工作,让当地群众及时了解市委、市政府对安置房及配套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要求、部署和时间进度。引导群众合理合法表达诉求,让群众和政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项目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在“拐杖书记”蒲开宇的带领下,万源市黑宝山镇徐家坪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他用心用情为民服务,打通了全村人民脱贫奔康的“最后一公里”。由于他出色的帮扶工作,个人先后被万源市评选为“共产党员示范岗”,被达州市委政法委评选为达州市“2018年度优秀网格管理员”,2019年被四川省委省政府表扬为“优秀第一书记”。

(责编:高红霞、章华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