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为孩子们讲述脱贫攻坚?如何激发孩子们积极向上的力量?儿童文学作家们开始纷纷触碰脱贫攻坚主题创作,并做出了响亮的回答。《驭蜂少年》《把你藏在眼睛里》《奔跑的叉叉房》《山芽儿》《悬崖村的天琴座女孩》《幸福像花开》等作品已于近日陆续面世,脱贫攻坚创作成为童书创作中一个显著的主题。
写脱贫攻坚是水到渠成
这批脱贫攻坚主题的儿童文学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多样。有反映蜂农生存与脱贫主题的《驭蜂少年》、反映病残儿童及社会救助的《把你藏在眼睛里》以及以广西少数民族南丹白裤瑶的扶贫事迹为创作背景的长篇小说《奔跑的叉叉房》。还有书写一个普通“扶贫爸爸”坚守山区、助农脱贫的《幸福像花开》,以及描写阿土村日常生活和风俗百态,同时塑造了两个勇敢乐观的彝族少女依呷和阿嘎的《山芽儿》。
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后疫情小说《爷爷住在山里面》、展现敦煌几代守护人精神的《千窟同歌》和反映海岛生活及环境开发保护的《鲸歌岛的夏天》等脱贫攻坚文学作品,也将陆续面世。
面对根植现实生活的最新作品,作家谢长华直言:“涉及脱贫攻坚题材,这是机缘巧合以及水到渠成的事。”他说,《驭蜂少年》也算是一部描写蜜蜂的动物小说,只是融入了其他元素,如少年的励志成长、少年应有的精神面貌以及乡村扶贫等。“我秉承以往的创作习惯:文学性、故事性、知识性,再关注并融入社会热点元素——也就是我心目中的文学创作的责任和担当。”
生动现实激发创作灵感
将脱贫攻坚伟大实践讲给孩子们听,作家们坚持深入生活,将自己的亲身体验、感受传递给孩子们。而在与现实亲密接触过程中,作家创作灵感被不断激发。
去年暑假,正值谢长华打算创作《驭蜂少年》之际,他有一次去海拔1700多米的湖南邵阳银坪水库,九曲羊肠的山路边,发现好几处养蜂人家的人字脊四角帐篷。谢长华想着这些蜂农逐花而居,常年孤寂而辛勤地生活在大山深处,就情不自禁地走进其中一个帐篷。随着和主人聊天的深入,他发现,这些蜂农尽管生活那么辛苦,心理却是那么善良朴实、积极乐观,他们对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脱贫致富充满了信心。于是,《驭蜂少年》中男主人公丁火石的形象跃然而出。
在和养蜂人家男主人聊天之际,谢之华看到,他家十三四岁的儿子在帐篷内写完作业后,还帮妈妈照料蜂箱,忙个不停。和小男孩聊天中,他发现孩子的思路敏捷,很有想法,于是,现代少年丁志根的形象也更加丰满、生动起来。
对于《把你藏在眼睛里》作者刘虎来说,现实生活给他的灵感同样难忘。前两年,刘虎到农村时,亲眼目睹一头毛驴生下腿有残疾的小驴,这家主人准备杀掉小驴,家里的孩子说:“如果我生下来有残疾,你们也会这样不要我了吗?”父母依从了孩子,留下了小驴,也无意间激发了刘虎的写作灵感,“救助家庭、救助一个孩子,比救助动物还要复杂,需要有稳定的社会机制。”而这些情节、思考,融进了刘虎的小说里。
以儿童视角书写重大主题
作家们认为,为孩子们呈现脱贫攻坚,要不回避问题更不渲染悲苦,“在一定程度上需要让孩子接受悲痛主题,而不是让孩子身边都是鲜花、甜点。”刘虎说,作家有责任对孩子进行生与死的教育,引导他们正确认识生命、死亡,以及活着的价值。
刘虎回忆道,当他写到患有先天性白血病的旭旭亲眼看到小病友离世,那一段写得特别艰难。但在随后的情节发展中,旭旭找到了勇气,坦然面对死亡,并决定捐献眼角膜。“之所以这样处理,也是希望小读者从作品中看到苦难、困境和死亡,但更要看到勇气、信心和爱心。”刘虎在作品中也对来自社会的关爱进行了大量书写,他意在告诉小读者,对于生病的孩子,社会、家庭都会想方设法救助,而做为健全的孩子,就更要珍惜生命。
“主题创作的根本还是写好故事,讲好故事。写人性中的真与善,从而抵达人们的内心深处。”《奔跑的叉叉房》作者王勇英说,以儿童视角、以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写脱贫攻坚主题,是她所看重的。
《山芽儿》责任编辑王苗说,该书最初没有章名,和作者反复推敲后,最后才确定了“歌谣式”的标题,每一句歌谣对应每一章内容,各句连在一起就是一首完整的童谣:“悬崖高,村庄矮/一把青藤梯子窄/针眼小,人心宽/彝家阿妹绣杜鹃/火塘红,羊儿白/石生花,木上苔/老树发芽等春来。”歌谣朗朗上口,一下子拉近了与孩子的距离。(北京日报记者 路艳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