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考古国际学术峰会 助推成都世界文化名城建设

2020年11月02日07:48  来源:成都商报电子版
 
原标题:这场考古国际学术峰会 助推成都世界文化名城建设

  10月31日,中国考古学前沿论坛暨四川大学考古学专业创建六十周年纪念大会在成都举行,现场川大考古文博学院揭牌。此次大会是考古学界的高端学术峰会,现场除了祝贺与期望,专家们认为,在古蜀文明的保护和传承、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以及学科建设等诸多方面,本次大会均具有“积极意义”。

  现场: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当天上午,中国考古学前沿论坛暨四川大学考古学专业创建六十周年纪念大会在川大江安校区举行。开幕后,到会代表集体合影,让人不禁想到《兰亭集序》中“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四川大学党委书记王建国教授代表学校致辞,他表示,要把川大考古学学科建设成为立足西南、面向全国、辐射南亚和东南亚,争创世界一流的学科。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到会祝贺,他认为,四川大学是我国重要的考古力量之一,在考古学方面特别是对西南考古、三峡工程及西藏考古作出了重要贡献。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雷兴山教授认为,川大考古在整个全国高校考古教学模式中形成了“川大模式”;吉林大学考古学院院长赵宾福教授表示,川大考古是中国高校考古学科第一方阵中走在前排的重要力量。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施劲松研究员、西藏文物局局长刘世忠作为校友代表分别致辞。

  开幕式后,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古DNA实验室主任付巧妹研究员、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雷兴山教授分别以《古DNA获悉东亚人群遗传演化》和《田野考古报告的编写理念与方法》为题作主旨演讲。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颜劲松:

  应当做好考古发掘

  与大遗址保护利用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颜劲松认为,成都考古及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与四川大学考古专业关系密切。他介绍,在成都平原史前城址、金沙遗址、冶铁遗址、汉代崖墓、明蜀藩王陵墓、贵州省洞穴遗址、青海省喇家遗址等考古发掘及研究项目中,双方进行了深入合作,取得了系列重要成果。

  此外,双方还在植物考古、动物考古、冶金考古、宗教考古、陶瓷考古、人类骨骼考古、环境考古等科研领域,以及本科生及研究生培养、博士后科研工作等方面,开展了全方位的深度合作。

  颜劲松表示,成都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而利用文化遗产发展城市旅游和文创产业,应当做好考古发掘与大遗址保护利用,“这是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基础环节,对展示成都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实现历史文化遗产全民共享意义重大。”

  金沙博物馆馆长朱章义:

  世界文化遗产申请会加速

  成都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具有4000年大规模居住史和2300多年建城史且城址始终未移的中国十大古都之一。金沙博物馆馆长朱章义认为,川大是四川最重要的考古力量,川大考古文博学院成立以后,能够培养更多高层次的人才,进入成都市工作后,有利于考古工作的加快和推进,也肯定会有更多重要的文化遗存被发现和发掘,这对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很有意义。

  朱章义介绍,金沙遗址和三星堆遗址一起进入了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随着三星堆遗址新发现,进入世界文化遗产也会加速”。

  成都博物馆馆长任舸:

  古蜀文明的保护和传承需要人才投入

  成都博物馆馆长任舸表示,川大考古文博学院的设立,对整个学科体系以及四川乃至西部地区的考古文博人才的培养和储备,有长远的意义。

  任舸提到,古蜀文明作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有很多领域需要挖掘和阐释。从文化自信的角度来说,文明的保护和传承也需要更多的年轻人投身考古文博事业。

  他也提到了由成都市和四川大学共建的博物馆群聚落。他介绍,校地双方都在为文化的进一步挖掘整合资源,“有利于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彭亮 刘成梦 王拓)

(责编:章华维、高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