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巴中:七十二行行行都有民歌唱

2020年10月22日07:38  来源:四川日报
 
原标题:巴中七十二行行行都有民歌唱

  “大田薅秧行对行,劳慰情哥来帮忙,几时等来糯谷黄,糯谷黄了做甜酒,白面馍馍蘸蜂糖……”一首《薅秧歌》,由通江县泥溪镇梨园坝村79岁的景玉光婆婆领唱,众人附和末尾每句3个字,烘托出村民集体田间劳作,除草拔秧的热闹场景。

  《薅秧歌》只是巴中民间歌谣之一。有人统计,“巴山民歌”中,仅公开出版的就达3000余首,包括劳动歌、儿歌、小调故事歌、祀典仪式歌等。

  下田有田歌,薅草有薅草锣鼓,薅秧有薅秧歌。有修房造屋过程中石匠、砖瓦匠、木匠吟诵的各类仪式歌,有专用于婚嫁习俗的哭嫁歌、坐堂歌,有支客司押礼先生吟诵的酒礼仪式歌,有用于丧葬习俗的祭奠歌、孝歌,有抬行的报路歌,有背夫的巴山背二歌,还有请雨仪式歌,春官说春歌,嫁毛虫、烧土蚕、送疙虱等儿童民俗歌……

  巴中的七十二行,行行都有歌可唱。在举行民俗仪式时,祀典歌、诀术歌历史最为悠久。在祀典仪式中,特别强调语言的力量,必须使用原创语言,不许即兴创作。丧俗仪中,使用的各类礼仪文、出堂三献和对灵三献仪式均为明代抄本,所用的劝孝、教孝等各类孝文与《诗经》中的诗一字不差,如“蓼蓼者莪,匪我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距今约3000年之久。巴中民歌中最多的七言格律诗可以追溯到秦代的《巴谣歌》,距今也有2000多年历史。

  此外,巴中民歌以规整的七言格律诗为主,《薅秧歌》也是其中之一。其表现手法采用传统的赋、比、兴,选用巴山人生活中最典型的事物。巴中民歌禁止用虚词押韵,抒发情感大胆直接。如“郎是蜜蜂飞上天,姐是蛛丝网屋檐,蜜蜂扑在蛛丝上,郎要高飞姐要缠”。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钟帆 整理

(责编:高红霞、章华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