蓉平:8671亿成绩单,见证一场真抓实干

2020年10月13日15:11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项目,一个硬词,也是一座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筋骨。特殊之年,更需要抓项目“强筋骨”,跑出投资“加速度”,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底气和动力。

今年7月至9月,成都开展为期三个月的项目招引攻坚行动。进入“交卷”时刻,成都10月9日举行“成都市项目招引攻坚行动总结交流会”,拿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

497个重大项目签约注册,投资额达 8671亿元、同比增长 57.7%,其中包括阿里巴巴数字生态基地、上海璞泰来新能源电池材料制造等 28个百亿级重大项目和一批重大支撑性、战略性项目。

一份成绩单,见证一场真抓实干。一份成绩单,验证一个思想共识。这一轮声势浩大、“兵团作战”式的项目招引攻坚行动,逆风飞翔收获颇丰,为成都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和动力源提供了强力支撑。举行攻坚行动总结交流大会,及时总结经验,加强交流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奔向前路,给城市发展不断“储能”。

项目招引首先解决“引什么”的问题。新发展理念指导高质量发展,项目招引早已过了“抓到篮子便是菜”的时期。高质量发展阶段“引什么”?必须加深认识,形成共识。区域经济的竞争进入城市群都市圈竞争阶段,其竞争重点更多体现在产业生态的竞争上,哪里产业生态更优,企业和项目便“流”向哪里。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成都着眼城市整体功能和长远发展,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以产业生态圈引领产业功能区建设,构建形成了“5+5+1”开放型现代产业体系。解决“引什么”的过程,就是凝聚思想共识的过程。经过产业功能区七次专题会议,成都各地关于产业功能区建设的共识得到深化,先行者的步伐更加矫健,后行者的脚步紧密跟上。这一点,鲜明体现在此次项目招引攻坚行动中。

做优全市14个产业生态圏,必须依托其所属的66个产业功能区进行强链补链。招引符合产业功能区定位的项目,是强链补链的主抓手。数据显示,项目招引攻坚行动开展以来,14个产业生态圈签约注册项目426个,总量占比85.7%。其中,智能制造、文旅运动、现代商贸、电子信息、医药健康产业生态圈新签约项目数量排名居前列;签约注册项目94.8%落户在产业功能区。

为期三个月的攻坚行动,通过招引具有辐射带动能力的重大项目和具有在全球整合资源、运作市场能力的优秀企业,增强了成都在产业配套及要素配备上的竞争优势。如高新区招引的两个百亿级项目——总投资100亿元的三峡集团四川能源投资总部项目及总投资120亿元的联东U谷未来科技产业园项目(联东U谷已连续9年位居“中国产业园区品牌价值排行榜”第一),将显著增强成都清洁能源、电子产业的实力和提升西部(成都)科学城园区运营水准。

产业功能区错位发展,其另一优势也在攻坚行动中得以体现。由于整体上“一盘棋”,减少了区市县在项目招引中的内耗,提升了投资有效性,换来共赢的发展局面。

项目招引着力解决“引得进”的问题。当前,项目招引面临产业升级、新经济勃发的产业机遇,同样也面临国内各地激烈的同业竞争。在全国招商的大盘中,成都如何脱颖而出?除了具有扎实的产业基础和广阔的市场腹地等优势之外,更在于项目招引形成了鲜明的成都特色。

科学发展思路赋予竞争力。成都围绕产业功能区强链补链,定期发布城市机会清单,更新产业及人才政策等,形成了“我有什么”“需要什么”“能提供什么”清晰且链条完整的产业发展思路,契合国内外企业需求,换来企业的投资呼应。

精准“叩门招商”转化为竞争力。成都围绕产业功能区建设细化“两图一表”,尤其是建立重点企业和配套企业名录表,更有助于实现高效率的上门招商。三个月成都累计拜访企业8471家(次),完成了对接“六类500强”企业及重点目标企业1500家的任务。攻坚行动中,像武侯区组建超过400人的团队,并依托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厦门等驻外招商力量,赴外开展重点目标企业拜访50家以上,会见洽谈重点目标企业拜访100家以上。邛崃市对璞泰来新能源电池材料制造项目渴望已久。为了争取这个项目,邛崃市选派招商骨干赴上海总部蹲点办公、靠前服务,经过连续70多天的奋战,最终成功招引到这一百亿级项目。“三顾茅庐”式招商,显示了成都态度、成都决心。

招商专业人才队伍确保战斗力。攻坚行动中,各地纷纷组建项目招商攻坚团队,加快培育一支懂经济、会谈判、善沟通的复合型招商队伍。还有的区市县坚持专业招商团队和全民招商结合,最大限度地挖掘招引潜力,在攻坚行动中收到实效。各地注重从招商一线、建设一线发现选拔干部,谁有本事谁上、谁能干成谁干,形成激励干部勇担当、善作为、能成事的用人氛围。

项目招引成败关键在于解决“服好务”的问题。从项目签约注册,到开工建设,再到竣工投产,政务服务做到全环节全覆盖。其中,开工促建是一个项目最关键、最花心血的环节,也是“服好务”最核心的内容。

一场项目投建的“速度与激情”,在金牛区如火如荼上演:1个月内实现法铁、中交2家世界500强企业落地,2个月实现海尔盈康从签约到开工……“成都速度”不断刷新的背后,是政府对企业的高效服务和坚实保障。金牛区构建了“策划包装-招引落地-项目落建-投产运营”全周期促进机制和项目审批并联并行办理机制,做到每个环节每个诉求都有人处理。以一条龙的“保姆式”服务,让企业真正成为国际化无差别营商环境的受益者。

项目招引是城市营商环境最好的检验场。497个重大项目签约注册, 8671亿元协议投资额,是各类企业为成都营商环境投下的信任票,也是成都更优的“营商环境3.0版”结出的招商硕果。“营商环境3.0版”在对标对表国际先进营商环境的基础上,着力培育更深入人心的营商文化——坚持问题导向,把企业市民感受作为评价“第一标尺”。这一标尺看似柔性,实则刚性,意味着服务提升无止尽,要求极高。通过文化的内化,让优化营商环境的内生动力更持久,政务服务更快速,解决问题更主动。企业的投资“水流”自然水到渠成。

放眼当前大环境,投资动力减弱、项目引进放缓的基本面改善尚需时日。于成都而言,逆势获佳绩固然可喜,但要主动抓牢“双循环”发展机遇,仍需千方百计扩大有效投资,主动瞄准内需潜力的方向,瞄准科技创新的方向,积极融入国内大循环,完善产业链供应链,占据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培育未来发展新优势。今天的投资将换来明天的产业。让投资唱主角,风,继续吹,不能停。

(责编:罗昱、高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