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凉山:“树新风助脱贫”且看巾帼正行动

税清静

2020年09月27日15:03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老乡,我们能进你家里看看吗?”

正在门前小菜园里挖土豆的女人,直起腰来笑着答道:“看吧、看吧,随便看”。她上身穿着粉红色格子外套,下身穿着紧身牛仔裤,身材高挑苗条,头上戴着一顶白色的遮阳帽,40来岁的样子。单从外形已经快分不出她的民族和城乡特征了,只有当她抬起头时,才能从遮阳帽下她那张轮廓分明的脸上寻找到少数民族的特征。

“你是汉族还是彝族?”

“彝族,我叫沙……”她突然发现了随行摄影家的照相机,显得紧张起来,脸都变了颜色:“不能照相、不能照相!……”女人一着急,嘴里冒出一串彝语来,我们一个字也听不懂,弄得大家面面相觑……

从“洁美家庭”说起

这是2020年8月21日上午,发生在凉山州彝海镇彝海村的事情,当我们一行作家、书画家和摄影家来到2组44号房屋前,大家看到这个居民点一栋栋亮黄色墙体暗红色屋顶的小别墅,错落有致,家家都悬挂着鲜艳的五星红旗,艺术家们个个眼前一亮,都想着钻进居民房间里看看他们的生活情况。谁知在此却受了阻,见状,驻村帮扶干部刘颖三步并作两步跑过来给女人打招呼:“沙马伍个木,这些作家、摄影家朋友们,都是来宣传报道我们大凉山脱贫攻坚的,他们要把我们怎么过上好日子的告诉全国各族人民……”

“哦,原来是这样啊,对不起了!”沙马伍个木长长出了一口气,略显害羞地向大家表达了真诚的歉意,扭头悄悄给刘颖说:“我以为是‘洁美家庭’检查暗访的,我往天都是把房子收拾好了才出门的,今天看天气不好,怕下了雨泥巴糊糊地不好挖土豆,想着先把菜园里土豆挖了,再去收拾房子打扫卫生的……”

沙马伍个木认认真真地解释着,看得出她心里为刚才的行为感到很内疚。刘颖赶紧安慰她说:“没关系的,村上都知道你平时卫生做得最好,他们也只是随便看看,不会把今天的情况纳入‘洁美家庭’评选打分的。”

“要不我现就进屋收拾了,你们再进去拍照?”沙马伍个木一边说着,一边放下锄头,准备回屋。众人赶紧劝住:“不用、不用,我们就想看点人间烟火味道。”沙马伍个木听懂了一大半,后面的似乎不太明白,喃喃自语:“不取消我的‘洁美家庭’就好……”

“她这么在乎‘洁美家庭’,‘洁美家庭’是怎么回事?”我问刘颖。刘颖是四川能投彝海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2018年派驻到彝海村驻村帮扶的,两年下来家家户户,大人小孩都非常熟悉,她说,村里的家庭主妇现在非常看重“洁美家庭”评选,能评上“洁美家庭”脸上才有光,评不上或者评上后又把“洁美家庭”牌子搞丢了,是很丢人的事情,因为“洁美家庭”评选,是将“洗脸、洗手、洗脚、洗澡、洗衣服”和“环境卫生清洁美、物品摆放有序美、厨厕干净清爽美”作为具体标准,所以,沙马伍个木害怕大家进她的屋,怕大家拍下她房间内没有来得及收拾的样子。这时,我才注意到她家大门右边悬挂着凉山州妇联颁发的“洁美家庭”牌子。在“洁美家庭”牌子上面,悬挂着另一块中共冕宁县委县政府颁发的“四妇家庭示范户”牌子,这块牌子里面有极详细内容,标明了户主姓名吉根尼坡子,评定星级为四星,项目内容分别为:住上好房子五星,过上好日子四星,养成好习惯四星,形成好风气四星。看到门口两块牌子,大家终于理解了沙马伍个木为何对大家手里的照相机那么紧张了。

然而,当大家推开她的家门,都不约而同地发出了赞美的声音,呈现在众人眼前的是大沙发、液晶电视家具家电一应俱全,跟城里人的摆设没什么区别,房内墙壁雪白,地上磁砖铮亮,除了茶几上略显凌乱,室内并无女主人担心的那样。客厅套了两个门,门是关着的,里面应该是卧室。出得门来,左手两大间转角厢房,一间是厨房,另一间还是厨房,怎么两间厨房?这时,大家才仔细发现,一间里面是传统的烧柴火的土灶,灶台镶嵌着雪白的磁砖,大锅大灶,应该平时没怎么用。而另一间厨房用的是现代化电磁炉和煤气灶,小锅小灶,倒像经常使用。两间厨房面积相当,除了炊具还能摆下一张小饭桌,坐下几个人吃饭。

从厨房出来,我逗菜园里的沙马伍个木说:“你长这么年轻漂亮,吉根尼坡子是打起灯笼火把才找到你的哦,今年有30岁没有?”

“还30呢,我都42岁了!”沙马伍个木知道这是在与她开玩笑,脸上有些害羞心里却十分受用,于是愉快地接受了采访。

沙马伍个木在门前小菜园隔着篱笆(左)与作者聊天。图片由驻村干部刘颖提供

沙马伍个木一家四口人,2018年12月搬进如今的新家。房子是政府统一修的,自己通过相关政策无息贷款了4万元,加上自筹的5万多,总共花了不到十万元,把屋内进行了装修,购置了家具家电,一步迈入了“城里人”生活。老公吉根尼坡子在外开面包车,她自己在村幼儿园给孩子们煮饭,一月有1500元收入,顺便把家里照看了。儿子吉根伍勒20岁,现在已经在能投公司上班,成了驻村干部刘颖的同事了。小的是女儿,现在在凉山州农技校读中专……

显然,我们眼前这位美丽勤劳的沙马伍个木,把自己这个家照顾得巴巴适适的,也与门边她看重的那两块牌子名符其实。

“你也厉害,太能干了,你看你把你的家经营得多好!”

“我才不能干,是党好政策好!”沙马伍个木说这话时是发自内心的。

什么是“巾帼行动”

凉山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也是全国全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状况尤其突出,妇女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尤其突出。

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大凉山腹地视察,作出了系列重要指示,祝愿凉山人民“幸福安康,早日脱贫奔小康。”2019年初,四川省委专题下发《关于在凉山州开展“树新风助脱贫”巾帼行动计划(2019-2020年)的通知》,省财政两年划拨1.26亿元、县级财政共配套2000万元在凉山州11个深度贫困县实施巾帼行动两年计划(以下简称“巾帼行动”)。全面开展“文明习惯进家庭、科学家教进家庭、优良家风进家庭”系列宣传教育、文明创建、互帮互助活动,激发妇女和贫困家庭脱贫奔康的内生动力,到2020年底,养成健康卫生习惯、实施科学家教、涵养优良家风成为广大妇女和家庭的普遍共识,进一步建立健全“树新风助脱贫”的长效机制。

四川省妇联、凉山州妇联为此专门制定了详细工作方案,明确了省、州、县、乡、村五级妇联职能职责、工作任务,确定了重点工作任务和时间进度表,并先后于2019年3月初、4月底召开了动员大会和现场推进会,部署推进“巾帼行动”工作。省、州妇联建立了对口联系指导11个深度贫困县制度,州、县妇联干部和执委包县到村、定片指导,截至2019年底,省、州、县妇联干部先后3000余人次深入到各乡(镇)、村,分片指导开展“洁美家庭”建设和禁毒防艾、计划生育、控辍保学宣传,充分激发妇女和家庭参与创建活动的内生动力,形成了推动工作的强大合力和联动效应。

通过组建县、村的“妇女互助队”“卫生健康宣传队”“达体舞队”三支队伍,全面落实行动计划。其中县、村“巾帼卫生健康志愿服务队”的组建由州、县卫生健康部门负责,志愿服务队以宣传和义诊等方式,皆在养成广大妇女卫生健康的文明习惯。另两支队伍,每个组建到每个村。通过三去队伍深入开展环境卫生整治、红白喜事互帮互助、文明节俭互评互比等活动,引导各族群众遵守村规民约,养成健康、文明的良好习惯。

也就是说,沙马伍个木最看重的“洁美家庭”评选,只是“巾帼行动”内容的很小一部分,此外各级“最美家庭”评选活动也如火如荼开展。凉山州各级妇联干部艰苦努力、妇女群众感恩奋进,仅2019年,11个深度贫困县建立村级“三支队伍”7892支,共17.02万人,74万家庭、100余万名妇女参与巾帼行动,向重生轻养、不讲卫生、薄养厚葬、吸毒贩毒等贫困顽疾宣战。

让“巾帼行动”落地开花

2019年6月11日上午,凉山州妇联“树新风助脱贫”家庭教育骨干讲师班开班,来自全州妇联代表共计103人参加了此次培训。培训主要为了提高参训骨干思想认识、以“树新风助脱贫”家庭教育思想为引领,准确把握家庭教育的方向意义,从而全面推进家庭教育工作创新发展。

“树新风助脱贫”家庭教育骨干讲师培训班现场。图片由凉山州妇联提供

这次骨干培训,只是“巾帼行动”队伍建设的一个缩影,在省妇联领导下,凉山州妇联坚持党建带妇建。2019年省委组织部和省妇联在凉山州召开了全省党建带妇建现场会,通过实地调研发现问题、总结经验,进而达到解决问题、指导行动的目的。把深化县、乡(镇)、村妇联改革作为推进巾帼行动计划的关键,指导11个县配齐配强妇联班子,优化增配县妇联执委322名;指导乡村配齐专兼职主席2753名、执委31685名。联合宣传、卫生健康、教育、公安、文化旅游等部门,组建省、州、县级巾帼健康卫生志愿服务队、巾帼家教志愿者队26支2500余人。指导各乡(镇)、村成立“妇女互助队”“卫生健康宣传队”“达体舞宣讲队” 等群众性队伍1万余支10万余人。发动巾帼志愿者、妇联执委,联动省内外对口帮扶力量、驻村帮扶队,组成了近5万人的“树新风助脱贫”巾帼行动计划工作服务队伍,个别县还选调优秀妇女成立了乡镇“工作督导队”、招募乡村教师成立了村“家庭教育小分队”等。

脱贫一线巾帼最美

大凉山自古就不缺女英雄女能人。甘洛县就有一个女能人,她是四川省首届彝族刺绣手工艺大师、省级非遗传承人。从绣娘到工匠,48年来,她获奖无数却始终专注,实现了人生目标却不忘同胞姐妹。她始终坚守初心,运用自己勤奋的成果,助力脱贫攻坚、倡导树文明新风,绣出了新时代的文明之花。她就是凉山州嘿吗咔旅游文化有限公司和甘洛县彝针彝线刺绣专业合作社创始人——阿西巫之莫。

彝族服饰的一大亮点,就是刺绣。彝族刺绣种类繁多、丰富多姿、制作精美、异彩纷呈,是彝族传统文化的一种体现,是彝族服饰中不可缺少的部分。2008年6月7日,彝族刺绣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彝族的姑娘们都勤劳手巧,阿西巫之莫也不例外,10岁起,她便跟着母亲开始学习彝族刺绣。为了营生,1993年春节过后,阿西巫之莫在县城摆起了地摊,卖糖果、针线、布匹。因为“骨子里的喜欢”,她便萌生了经营彝族服饰的想法。下定决心后,她花了半年的时间走遍凉山州17县(市),观察和学习不同的彝族刺绣技艺。她认真地看,反复琢磨,仔细练习,一针一线里慢慢“开”出了勤奋的花儿。同年8月,阿西巫之莫的彝族服饰专卖店开张了,她一边学习钻研、传授指导,一边销售经营、接单揽活儿。她的刺绣不仅沿袭了彝族传统刺绣的特色,还加入了现代元素。由于所刺绣的花纹和所镶的花边图形繁多,图案色调丰富和谐,做工精致,她的绣品逐渐打开了市场,甚至有些供不应求。2012年她被四川省文化厅确定为省级彝族传统刺绣技艺代表性传承人,2017年创办凉山州嘿吗咔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并荣获“四川省首届农村手工艺大师(刺绣、染织类)称号”。为搭建完整的供应链,2019年阿西巫之莫又创办了四川省第一家彝族刺绣专业合作社。她的作品参加各类博览会、设计大赛,始终是金奖、银奖、一等奖、二等奖。

2019年11月,凉山州嘿吗咔旅游文化有限公司和甘洛县彝针彝线刺绣专业合作社作为四川省农村手工艺企业代表受邀企业之一,阿西巫之莫将彝族刺绣带到江苏南京——全国新农民新技术创业创新博览会。并以区域特色鲜明、感染力强,展示出凉山文化艺术多样性和强大魅力,获得国内外嘉宾和观众的高度认可。联合国粮农组织信息技术司司长塞缪尔(Samuel Varas)来现场视察时,还收藏了一幅她的彝绣作品。同年12月,四川省博物院征集(购买)阿西巫之莫的亲手绣制的新娘装、老年男装、老年女装、青年男装、青年女装、少年男装、少年女装及配饰,察尔瓦、披毡等,共9件(套)象征助力脱贫攻坚的作品入馆,总价值4.5万余元。

阿西巫之莫和她的作品走进全国新农民新技术创业创新博览会,向外国友人展示彝族刺绣。图片由凉山州妇联提供

从她店铺开业到现在,26年来阿西巫之莫共开设专题培训45期,培训彝族妇女3209人次。她创办的嘿吗咔文化旅游有限公司成为了集研发设计、生产销售为一体化的现代化公司,更多价格实惠、品质精美的彝绣产品走向市场,绣娘和合作伙伴获得了更稳定的经济收入。还成立了甘洛县彝针彝线刺绣专业合作社,鼓励留守妇女农闲时在家做“针线活”增加家庭收入。

“这个头帕她(阿西巫之莫)给300元的手工费,20天能绣完,一年能挣5000元左右,我们村大部分女人都在做,卡莎莎!”普昌镇哈木觉村彝族妇女阿呷以哈莫说。

经初略估算,仅2016至2019年期间,阿西巫之莫就带动农村妇女1700多人“在家挣钱”,三年创收2500多万元。

除了阿西巫之莫,普格县的米色莫子洛也是把彝族服饰推广出去、带动大家脱贫致富的彝族女能人。

米色莫子洛出生在普格县瓦洛乡翻身村,因为母亲系彝族服饰非遗传承人的特殊背景,让这名出身“特殊”的女性从小树立起“特殊”的愿景——要让传统的彝族服饰与时代碰撞,并融入现代化市场。

米色莫子洛的父亲为退伍转业的林业工作人员,母亲则是从昭觉县嫁到普格县的昭觉约则家族第九代彝族服饰传承人。

当她上到初二那年,就第一次自己手工制作完成了一件彝族衣服。“从那一天开始,我就只穿两件衣服了。”米色莫子洛说,一件是校服,必须穿;另外一件就是按照自己意愿设计缝制的彝族衣服。

1976年,米色莫子洛的妈妈购进一台缝纫机。这一年,通过这一台缝纫机,妈妈让家里成为让人羡慕的第一代“万元户”。这种“荣光”激荡着米色莫子洛的心灵,她第一次认真思索这门传统更宽的路子在哪里?如何才能将彝族服饰这个产业发扬光大。

在认真思考完这些问题后,米色莫子洛便在心里种下了一棵梦想的种子,那便是让传统的彝族服饰走向现代市场。

怀揣梦想,米色莫子洛重新规划人生之路。1989年,米色莫子洛以班级第二名的成绩考入凉山财贸校。四年学成毕业后,她为了能留在西昌继续自己的梦想之路,毅然舍弃回普格的公务员工作,选择了在西昌市第一建筑工程公司就职,开始边上班边创业。

在西昌闯荡的时光,她与朋友一起开过旅行社,开过客栈酒店,办过艺术团,也经营过餐馆。这些在外人看来与彝族服饰毫不相干的行当,却是米色莫子洛在酝酿另一条出路的桥梁。“旅行社可以推荐彝绣旅游产品,艺术团可以展示彝族服饰,餐馆可以传扬彝族文化……”

2017年,经过20多年的躬耕摸索,米色莫子洛见时机成熟,开始创办凉山古夷彝秀有限责任公司,将零散的行当进行统一整合,将参差凌乱的技艺规范化,以批量生产+代理加盟的模式让传统彝族服饰以真正意义上的产品形式走向市场,融入主流社会。

“有个信仰不迷路。”米色莫子洛从小深受其父亲共产党党员正直无私的作风影响,早在1993年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近年来,米色莫子洛积极投身到全州如火如荼的树新风助脱贫行动中,践行着一名具有20多年党龄的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要找上门学习彝绣的,我都毫不保留讲授指点技艺。”

米色莫子洛为大家毫不保留地讲授指点技艺(右二)。图片由州妇联提供

从西昌周边到覆盖全州17个县市,从20多名到如今的268名,正式与米色莫子洛公司签订有合作协议的“绣娘”规模不断扩大。“在这268名固定的‘绣娘’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有56人。”米色莫子洛说,公司将优惠政策向困难户倾斜,首先所有公司的业务要先满足56名贫困户,多出的业务才交由其余绣娘完成;其次,56名贫困户在价格上还要多优惠10%。从工种看收入,最低的档次一个月也能收入1200元至1800元,高一点的一个月能达到2500元至3000元。

米色莫子洛用朴实的行动践行着使命。而在巾帼行动中,相关部门组织的培训及与各地“绣娘”的交流也拓展了米色莫子洛的视野和思维。通过不断改良产品样式,丰富产品形态,“古夷彝秀”逐步走俏市场,产品辐射云贵川广大彝族聚居地,营业额更是从2018年的180多万元增加至2019年的400多万元。

“让彝绣走出大山,走向世界,走进更广阔的世界市场……”一生做一事,初心不曾变。米色莫子洛并不满足外界“事业有成”的评价,已将梦想的目光放在更远的未来。

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吉克石乌走出了一个多彩的人生。吉克石乌是昭觉县庆恒乡庆恒村妇联主席,因工作出色、村民支持,又当选村支书。2018年,吉克石乌被选为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019年,又获得四川省三八红旗手标兵荣誉。

庆恒村,曾是大凉山腹地的一个深度贫困村,道路不通,经济发展滞后。人们思想闭塞,主动送孩子上学(特别是女孩子)的都很少,生活习惯、生活质量也与外面的世界颇有差距。

吉克石乌2001年从雷波县她嫁到庆恒乡庆恒村尔巴克苦社。她把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率先在村里搞起了养殖,她跑过运输、还酿过白酒,日子渐渐富裕起来。自家发展的产业已为村内创造12名固定就业岗位,临时性岗位一年估计达到100名左右。

从妇女的“娘家人”,到村里的“当家人”,吉克石乌很骄傲地说:“我是民主选上的村支书,是全村男女老少认可了的。”吉克石乌的骄傲来自村里老百姓的认可,而老百姓的认可来自这几年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几年来,庆恒村通村的毛路修通了,农网升级改造完成了,彝家新寨建起了,安全饮水的问题解决了,群众看病有了卫生院,农业银行、农商银行来到村里给老百姓提供贷款解决了大伙的燃眉之急,现在还办起了一村一幼,学龄前儿童再也不用在山上“放敞”了。

最初,吉克石乌只是有一个小小的心愿,希望帮助亲戚们过上好日子;但到今天,却实实在在帮助村里的老乡改变了生活。家家有大事小情,总会第一个想到她,吉克石乌也会尽其所能地帮助他们,他们都称呼她为“阿乌,嗨妈扎”——好心肠的阿乌。

吉克石乌已经连任两届村支书了。这些年来,村里发生了诸多变化,而吉克石乌觉得最大的变化是女性地位的变化。“过去在我们老家,妇女的地位很低,大事小事都是男人说了算。现在不一样了,妇女不仅能顶半边天,好多事情还要靠女娃儿挑大梁哦。”吉克石乌说。

在脱贫攻坚中,通过对村内的调研走访,吉克石乌发现很多妇女在农闲时都在做彝族手工绣品,就想到能否组织大家开办彝绣作坊,又能推广彝族文化,还能为这些妇女增加收入。通过协调和寻找场地,庆恒村办起了昭觉县第一家彝绣坊——阿依几几彝绣坊。

彝绣坊解决了不少妇女的就业,而且最好的绣品一件就能够卖到3000元,极大的增加了绣娘的收入。经济收入的提高,又让妇女的地位进一步得到提高。庆恒村发展妇女开展彝绣生产的做法,取得了显著成效,得到各级联的高度认可。

在吉克石乌的带领下,村里在“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上下功夫,通过农民夜校,向村民宣传新思想、好政策,组织大家开展“四好”创建。她本人也几乎每天穿梭在村上的每个角落,协调处理大大小小的扶贫上事项,引导村民真正理解扶贫工作,激发大家的主人翁意识,鼓励村民积极参与,顽强奋斗。

为尔巴克苦社23户贫困户修建安全住房期间,当时还没有通组的公路。吉克石乌就带动村领导班子,并发动贫困户,人背马驮,将建筑材料运到建筑工地,通宵达旦地干。榜样的示范最有力,劳动的果实最甜美,奋斗的生活更火热。在这一过程中,没有任何老乡有怨言,终于完成这件大好事。村民们建起的不仅是新房子,更是树立了新的观念。一砖一瓦是亲手搭建的,新生活的道路是一步一个脚印踩出来的,村民们有很强的获得感、幸福感,也更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幸福。

在党和政府的政策帮扶,加上吉克石乌和村民们的努力,庆恒村的脱贫攻坚成效显著。2018年,庆恒村顺利通过验收,退出贫困村序列。

吉克石乌总说,自己的亲身经历体现了彝族妇女在党的关怀下成长的过程,也体现了彝家女儿在新形势下的成长。

每每看着庆恒村的点滴变化,吉克石乌总是感到很欣慰。在全国人民一起奔小康的道路上,吉克石乌坚信,他们的日子一定越来越好!

吉克石乌近照 图片由凉山州妇联提供

在各级妇联努力推动下,巾帼行动计划得以顺利实施,凉山州广大乡村妇女内生动力进一步得到激发,雷波县的彝族残疾人阿子拉洛就是其中之一。

阿子拉洛是雷波县簸箕梁子乡依登阿门村贫困建卡户,1990年阿子拉洛经人介绍与彝族青年斯日尔后相恋,但是斯日尔后带着哥哥嫂嫂病逝后留下的侄子,在家人朋友反对声中,阿子拉洛还是嫁给了斯日尔后。婚后两年,阿子拉洛生下一个女儿,25岁那年阿子拉洛突发脚疼,并落下残疾。精准扶贫开始后,阿子拉洛家被确定为建卡贫困户。斯日尔后通过培训,掌握了泥工、木工、电焊等技术。在侄子帮助下,一家人自己动手修建了新房,斯日尔后还义务帮助村里其他人家建房,阿子拉洛夫妇的为人,受到村民的好评。

阿子拉洛说,驻村干部教育大家要创“四好”家庭,她虽然不能干重体力活,但可以力所能及做家务事,为此,丈夫在外做工,阿子拉洛便把家里家外、房前屋后打扫得干干净净,家具、用品等擦拭得一尘不染。走进阿子拉洛家,看到家具堆放得整整齐齐,房屋内外有条不絮,即使牲口圈舍,也看不到乱糟糟的蜘蛛网,地面干净整洁。阿子拉洛良好的卫生习惯成了教育其他村民的活教材,不仅村两委多次组织村民到阿子拉洛家参观,外村群众也到阿子拉洛家学习经验。受阿子拉洛的影响,依登阿门村乃至簸箕梁子乡的群众正逐步养成讲卫生爱整洁的好习惯。

各地力促巾帼行动

随着“树新风助脱贫”巾帼行动的深入开展,心及“四好创建”、移风易俗、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的融合推进,盐源县广大妇女以更澎湃的激情、更务实的作风、更雄劲的步伐,大额保顺利实现“一年见成效、两年大变化”的总体目标,把家庭文明建设作为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的重要内容,全面推进贫困家庭养成文明习惯、实施科学家教、涵养优良家风,为助推盐源县与全州、全省、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

木里县注重激励和典型示范,将巾帼行动不断推向高潮。全县基层工作者,巾帼志愿者以及广大家庭积极行动、创新作为,全面推进巾帼助脱贫工作的贯彻落实, 为激励广大干部群众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投身 “树新风助脱贫”巾帼行动,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和志愿者加入“树新风助脱贫”巾帼行动行列,县妇联推荐全州移风易俗先进集体2个,先进个人4名,推荐州级“树新风助脱贫” 村妇联先进个人30名。

按照《木里县村妇联主席考核办法》(木妇发〔2019〕17号),村妇联主席考核由乡党委牵头,组织乡镇妇联、村两委以百分制打分的方式对村妇联主席进行绩效考核并兑现村妇联主席补助,全县共计兑现113个村村妇联主席补助66.816万元。

按照《木里县妇联“树新风助脱贫”巾帼行动计划村妇联执委及“三支队伍”激励奖补工作的通知》(木妇发〔2019〕18号),对全县积极参与“树新风助脱贫”巾帼行动计划无财政补助的基层妇联工作者及巾帼志愿者共计1500余名先进个人进行激励奖补,对考核合格的村妇联副主席(每村2名)每人给予奖金400元,对全县村妇联妇联执委和村“三支”巾帼志愿者队伍工作经过考核分三个等次进行奖励,一等奖226名(每村2名),每名奖励奖金500元;二等奖565名(每村5名),每名奖励奖金400元;三等奖452名(每村4名),每名奖励奖金300元;在妇女群众中评选“最美锅庄舞蹈队员”100名,每名奖励奖金400元;在全县“村三支队伍”评选先进队伍30支,每支队伍中表现优秀的10名队员奖励奖金300元,累计发放激励奖补奖金64万元。

激励奖补政策进一步吸引全县广大妇女和家庭加入到“树新风助脱贫”巾帼行动计划中,引导全县广大家庭齐心协力经营好家庭、建设好家乡,助推 “树新风助脱贫”巾帼行动保质保量完成阶段任务,确保工作顺利实施,落地落实,达到预期目标。

“树新风助脱贫”巾帼行动计划发起之地昭觉县,为促进巾帼行动顺利推进,用考核作为“指挥棒”,建立健全良好的活动运行机制,用制度来规范约束、用制度来管人管事,达到以制度促规范促提升的目标。在实施巾帼行动过程中实行挂图作战,建立巾帼行动计划进展情况每月上制度,县目督办将“树新风助脱贫”纳入考核,由县妇联一月一报工作开展进度。通过考评,奖优罚懒,树立勤劳致富的好风尚,带动农村家庭和广大妇女群众乐观向上、共建共享健康生活,真正使文明新风吹进各乡、各村、各寨、各个家庭。

昭觉县碗厂乡扶贫帮扶综合工作队队长徐振宇正在给孩子们总的兑换美德积分,发放爱心礼物。 图片由凉山州妇联提供

为进一步激发农民群众的内生动力,改变其等、靠、要落后思想,2019年5月起,昭觉县妇联在全县14年村试点,创建了“里鲁博超市”(汉译为美德超市),乡村两级党政和妇联就“文明习惯进家庭、科学家教进家庭、优良家风进家庭”制定了详细的指示,进行定期考核并奖励积分,村民通过积分兑换的方式在“里鲁博超市”兑换奖励物资,奖励物资的来源主要由县妇联下拨及省州妇联和社会力量爱心捐赠,美德超市的建立充分党的激发了村民的内生动力和主动作为的积极性。2019年10月,“里鲁博超市”在昭觉全县铺开,全域覆盖共建了263年“里鲁博超市”,让贫困村和非贫困村的村民都投身到“树新风助脱贫”的行动当中来。

后记

千百年来,在这片6.0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从未停止过改变自然改变命运的抗争与奋斗,但是,她们从未有过像今天这样更接近胜利,更具有获得感和成就感。在大凉山每天都会发生着不同的变化,每天都会发生无数令人感动的扶贫故事。大凉山的变化会记录在人们心里,大凉山脱贫攻坚的故事定将被记入史册。

我们相信,在这脱贫攻坚最后冲刺关键的历史阶段,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在各级妇联的组织带领下,轰轰烈烈的“树新风助脱贫”巾帼行动正顺利推进,全州妇女必将在自己的岗位上感恩奋进发光发热,助力打赢凉山脱贫攻坚战,努力实现“幸福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目标。巍巍大凉山,朗朗蓝天下,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多少人激情奋战,多少人前仆后继,曾经的贫穷和落后,终将成为历史,未来的康庄和幸福,一定属于凉山儿女的辉煌未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定会有大凉山巾帼贡献的智慧和力量!                                                        

(责编:张玉琳、高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