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的大巴山,翠绿一层浓似一层。万源市青花镇方家梁村,漫山遍野的猕猴桃挂满枝头,采摘体验的城里人在绿荫中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收获猕猴桃的乡亲们遍布山野,他们哼着小调,丰收的喜悦溢满脸上。
自2016年以来,万源市委组织部定点帮扶青花镇柳花坪村和方家梁村,帮助90户贫困户如期实现脱贫摘帽。在全国脱贫攻坚普查验收中,两个贫困村以高标准的脱贫成效顺利通过验收。
“吴书记,我们村都脱贫了,普查也整完了,你咋还没走呢?”
“还早。”第一书记吴文千帮忙卸下满满一筐猕猴桃,他心里清楚,要确保稳定脱贫,身上的担子还不能卸,未来接续乡村振兴的路依然艰巨且漫长……
“这个书记真不简单”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脱贫看党员,党员带头看干部。这里说的“干部”特指驻村干部。2014年以来,万源市陆续选派3个批次共计1743名驻村干部投身脱贫攻坚一线。他们很多都没有级别,没有高大上的光环,往往是一个草帽、一个挎包、一双运动鞋、一辆摩托车包打天下,被戏称为堂堂“正村级”干部。
就是这些“正村级”干部,吃住在村,奉献在村,一步一个脚印开辟出群众脱贫致富路,一针一线绣出了乡村振兴图。
“感谢组织的信任和培养!感谢老百姓的大力支持!”全市组织工作会议上,青花镇方家梁村党支部书记廖厚伦作为优秀村支部书记代表上台发言,“在此,还要特别感谢我的搭档——吴文千同志!”
吴文千何许人也?这要追溯到三四年前。
那是一个夏天,稻浪起伏,一片金黄,谷穗飘香,万源大地上脱贫攻坚鏖战正酣。因为临时人事变动,青花镇方家梁村第一书记出现空缺。市委组织部坚持“把最精干的力量选派到脱贫攻坚一线”,在部机关立即发起“竞聘上岗”。
“吴文千,专业匹配92分,岗位匹配90分,能力匹配94分,综合得分92分,排名第一!”时任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蒲智慧在干部职工大会上宣布竞聘结果。
经过三轮角逐,市委组织部干部吴文千走马上任,开启了“奔走”模式。
方家梁村党支部曾是四川省委组织部督导整改的后进村,多年来没有发展一名党员,没有引进一家企业……作为村党组织第一负责人,吴文千眉头紧皱。
断病断因,治病治根,支部弱则抓党建,这是精准扶贫的核心要义。吴文千充分发挥市委组织部行业优势,在“党建绩效指数”上苦下功夫。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他随即摸清了方家梁村党支部的“家底”——中共党员19名,60岁以上的8名,点状分布在3个社。每逢“党员活动日”,“我在挖地”“我要赶场”等等“请假”电话纷至沓来,连哄带骗也仅能到位十之五六。
请不进来,为何不走出去?吴文千创新“党员活动日”形式,将“阵地战”变为“游击战”。
廖贵德,1938年生,是一位有着60年党龄的老党员,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见证者。因为身体原因,在参加党组织集体活动时,通常是有心无力。
万源市青花镇方家梁村第一书记吴文千(左)正在开展季度遍访。作者供图
吴文千将“党员活动日”集体学习与“农民夜校”合并举办,地点就设在廖贵德家的院坝内。邀请廖贵德讲了一堂题为“我党的光荣传统——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特别党课,大家听得意犹未尽。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有人打趣道。
类似的群体活动,吴文千在主题、形式上不断求新求变,还融入产业经济、制茶工艺等内容,大家是络绎不绝,连隔壁村的群众也来“凑热闹”。
然而,吴文千并不满足于此。一场更深层次的“变革”正在他脑中酝酿……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断让吴文千找到了着力点。
他组织村“两委”、致富带头人和村民代表等进行会商,研究制定“干部群众量化积分管理办法”,致力提升群众内生动力,破除“等靠要”思想。
“我觉得应该加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脱贫攻坚的占比要提高一点。”
“村社干部和村民代表都要参加评议,而且村民代表不能保持不变。”
“有奖就有惩,惩罚的规定要再细化,方便操作。”
……
村民大会上,干部群众你一言我一言,场面十分热烈。方家梁村“干部群众量化积分管理办法”最终定稿并高票过会。一场以精准脱贫为主线,融合了自力更生、环境整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的基层治理变革开始上演。
“这个书记真不简单!”群众纷纷点赞。
“现在老百姓的变化太大了!”支部书记廖厚伦兴奋地说道,“以前大家为了低保和公益性岗位争得面红耳赤,现在我只需说一句——拿积分说话,问题就迎刃而解。”
在吴文千的带领下,方家梁村党支部“标准党建”“惠民党建”“富民党建”等亮点纷呈,战斗堡垒作用凸显,重新赢得了村民认可。
“水泥路修到家门口来了”
山高、坡陡、谷深,勾勒出柳花坪村最原始的“三山三河两流域,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貌特征,多少年来,一直困扰并制约着世代散居在这里欲想“靠山吃山”的人们,只能望山兴叹。走不出大山的他们,靠在仅有的一分水田和一分薄地上奋力拼争,终究也没能摆脱那靠天收成的贫困窘境,人们被头上的大山压得几乎喘不过气来,“一方水土根本就养不起一方人”的心痛现实,就这样延续了一年又一年……
一条水泥路对于很多地方可能根本不算什么,可是对于柳花坪这个大山深处的小村子来说,是一件想都不敢想的事。任凭这大山之中水流潺潺,青竹翠影,却没有多少人能够看到。“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腿泥,这路况让人十分恼火”,熊琦回忆刚到柳花坪村的情景感慨万分。
“熊琦,柳花坪村基础设施薄弱,既然我们组织部派你去做驻村工作,你就要为群众切实解决这些问题,大刀阔斧的去干,有什么困难及时报告,不要辜负组织部和当地老百姓对你的期望!”时任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国洲语重心长地嘱托。
2018年,熊琦被派去当柳花坪村的第一书记,他这一走,不仅是带着市委组织部的任务还带着柳花坪村的希望而去的,他的内心很矛盾。
路怎么修,桥怎么搭,资金怎么来?这些问题总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不自觉的浮上熊琦的脑海。
万源市青花镇柳花坪村枣坝河涵桥即将建成通车。作者供图
让水泥路通到每家每户,这是熊琦的目标。于是他开始每天奔走在乡村的各个大路小路,思考着哪些路可以直接铺设水泥路,哪些路需要改道,哪些路需要占地。一次又一次,一天又一天,熊琦对路况有了充分的了解,开始号召柳花坪村的男女老少为架桥铺路做好准备工作。
2018年秋天快结束的时候青花镇柳花坪村公路改善工程及枣坝河涵桥新建工程正式启动。
施工队迅速搭建活动板房和帐篷,一旁的村民们也赶来帮忙,一个个都欣喜万分,端茶递水。第二天正式开工,虽然已是深秋,还是有几个工人光着膀子,黝黑的皮肤结实的肌肉显得格外有力,“一二,一二”粗犷的号子声从喉咙喷薄而出,他们正在将一块巨石从排水沟移除,还有一些工人轮着小锤在铺设碎石,拌水泥的工人似乎永远都在嫌弃搅拌机转动太慢。
小孩放学后,总要来这里看看热闹,围绕着挖掘机指指点点,嘻嘻哈哈;大人们干活前,也总要跟工人们说些个客套话或请他们点上一根烟。
寒冬腊月,天寒地冻,但是群众修路的热情不减!越来越多的村民积极配合工程队修路扩路,修到谁家门口还主动地为施工队伍端茶送水,出人出力。
“抢抓进度的同时,也一定要确保工程质量,这是民生工程,不能马虎”,作为第一书记,熊琦始终将部领导的嘱托牢记在心。
“水泥标号不够”“路基厚度是不是还差点”“错车道再弄宽点”……修路现场也是熊琦和施工队斗争的战场。“老百姓还要靠这条路脱贫致富呢,一定要整好。”熊琦坚定地说道。
2019年初,最后一块木板从水泥路上移开,路面硬化全部完工,也标志着柳花坪村公路全线贯通。
走在霍家坪新修的水泥路上,熊琦跺了跺脚下的水泥路,自豪地告诉到村帮扶的部机关“娘家人”,“霍家坪是柳花坪村海拔最高、离镇上最远的一个组,这里能通水泥路以前想都不敢想,现在水泥路修到家门口来了,老百姓很高兴也很感谢我们!”
路连通了,更重要的是人心相通了。水、电、通讯等问题也得到快速解决。人居环境改善、厕所革命、易地扶贫搬迁……基础设施改造一系列组合拳强势出击,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2018年7月开始,组织部开展“群众微心愿,干部大行动”活动,在方家梁和柳花坪村相继协调各部门铺设饮用水管道60余公里,新建人畜饮水池3口,整治维修山坪塘2处,切实解决600余人安全饮水问题,升级改造农村电网14.3公里,协调资金新建卫生室和文化室,配备基础医疗设备、药具和图书2万余册。
“一谢共产党,精准脱贫政策好;二谢共产党,结对帮扶办法妙;三谢共产党,规划到户摘穷帽;……十谢共产党,脱贫奔康乐道遥”。贫困户廖双德在自家墙上写下“十谢党恩”顺口溜,由衷表达脱贫奔康的真性情。
“山里飞出个‘羊’状元”
大年三十,天气异常寒冷。
“看样子是注定不能去探望那一圈新生的羊崽了。”待在家中的市委组织部“5+2”帮扶办负责人李帅心里犯了难。因为新冠肺炎疫情,道路封闭,哪里也去不了。
无法预测疫情何时结束,李帅每天只能刷着手机了解疫情,小心翼翼地熬着日子。在那段灰蒙蒙的日子里,他想念着方家梁村口边即将盛开的野樱花,想念着村里那一片清脆李子林,也想念着联系户曹明显那一群刚出生的小羊。
万源位于大巴山腹心地带,幅员辽阔,植被丰富,水草丰茂,非常适合养羊。市委组织部在联系帮扶工作中,非常注重发挥退役军人在脱贫攻坚中作用,在组织部帮扶干部的“劝说”下,青花镇干溪沟退役军人曹显明决定回乡养羊。通过部办公室的帮助,曹显明很快申请到3万元小额扶贫信贷支持,这个“羊秀才”便如火如荼开始了养羊事业。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7年底,曹显明的羊不仅出栏50多只,还存栏种、小羊50多只,当年销售收入4万余元,获得纯利润近2万元。2019年,曹显明将山羊规模扩大到了200多只,同时养了土鸡100多只、蜜蜂20来桶,家庭收入随之翻番。借助易地扶贫搬迁,曹显明一家搬进了山脚下的新房,日子愈加红火。
然而,产业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
七月中旬,连日的高温天气,曹显明的羊出了状况。
第一书记吴文千知道这个情况后,立刻向部领导汇报,并火速赶到曹显明家中。“先让方家梁村最近的兽医赶过去,我马上联系市防疫站的同志到曹显明家进行会诊。”分管副部长刘大松亲自进行安排。
万源市青花镇方家梁村村民自建羊舍。作者供图
因为处置及时,仅损失山羊2只,在市委组织部的协调下,曹显明也拿到养殖保险2000多元。
经过这次教训,曹显明深知致富不易,也很感谢组织部的同志们为他的事忙前忙后,下定决心要把羊养好,不让大家失望。
落日的余晖下,曹显明手里拿着羊鞭,坐在石头上,心里若有所思:“党的政策好,如今我是富起来了,可是乡亲们的日子还是很恼火,这个贫困村的帽子还没有摘,我也得出一份力啊。”
他站了起来,望向远方,心里有了主意。
曹显明第二天就拨打了李帅的电话,说想帮助乡亲们一起养羊发展产业,自己可以提供技术和种羊,希望开个动员大会。
这与市委组织部的帮扶思路不谋而合。动员大会,技术培训,接羊送羊……一系列活动铺天盖地展开。
不久,依托养羊产业,村里的集体经济又增添了新成员,带动很多外出务工的人回来学习养羊技术,一起发展产业。
如今曹显明成了养羊状元,致富能人,通过产业扶贫微讲堂,讲述山羊、中蜂、土鸡养殖技术及有关问题,以技术、资金、劳务等方式带动40余户贫困户顺利脱贫,被表彰为省“脱贫致富光荣户”。
近年,市委组织部通过开展“金凤回引”行动,回引优秀农民工100多人返乡创业,分别在两个联系贫困村兴办家庭农场、中药材基地等产业项目20余个,年产值达100余万元;培养科技明白人50人、培育发家示范户20户、培树产业基地群5个,其中培育5户养殖规模达到生猪200余头、巴山土鸡2000余只,带动周边贫困户增收50余万元。
“谁帮谁还不好说哦。”
“爱心帮扶‘五个一’是指同吃1顿饭、同整理1次家务、同打扫1次卫生、开展1次交心谈心活动、做1件好事……”在“党员活动日”,机关支部书记王礼芳正在布置帮扶工作。
其实,“爱心帮扶日”是市委组织部牵头制定的一项重要制度。作为全市帮扶工作的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也是一个普通的定点帮扶单位。全体组工干部把结对帮扶当作主责主业来抓,帮着帮着,有的成了贫困户的朋友,有的还成了贫困户的亲人。
“建档立卡以来,总体生产生活状况有什么变化?”
“变化大哦,现在日子比以前好太多了,路通到了家门口,吃的是自来水,有困难还可以找兵娃子,比自己的亲儿子还亲。”大嗓门贫困户杨志益向国家脱贫攻坚普查组说道。他口中的“兵娃子”就是市委党建办主任张从兵。
两年前,杨志益还是村里出了名的“杠精”。74岁的他是军人出身,性格耿直脾气倔,说话直杠杠容易伤人,与村“两委”、左邻右舍不很和睦。他虽然脱贫了,但是对帮扶工作很不满意。了解情况的干部都对他“望而却步”。
“我来!那个老爷子一脸慈祥,我就不信会油盐不进。”张从兵主动提出帮扶杨志益。
为拿下这个“山头”,张从兵隔三岔五就来到杨志益家里,周末直接“驻扎”下来,与他同吃同住同劳动。
“杨叔这个人没得坏心眼,并不是天生对我们有意见。只是因为他常年独居,又因为十多年前的一次土地纠纷和大家‘结下了梁子’,心里不痛快。”经过多方了解,张从兵终于找到了问题症结。
他找到村干部、邻居等当事人,扮演“和事佬”组织了几次“四方会谈”,解决了问题,打开了心结。
“兵娃子会点穴,我就被点到了。”杨志益笑着说,“我服他,这么多年没得人听我说话,他经常过来跟我摆龙门阵,我现在对帮扶工作非常满意。”
市委组织部帮扶责任人张从兵与贫困户商讨茶叶种植项目
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在帮扶过程中,市委组织部干部职工特别注重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
“下雨天,院坝到处都是泥巴。”柳花坪村曾家坪组贫困户寇绍光身患腿疾,行动多有不便。
拉水泥、运沙子、和砂浆,不到半天功夫,寇绍光屋旁的院坝便完成硬化。这位既当设计员又当施工员的帮扶干部,就是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刘大松。
“哈哈哈,现在刘部长停车也方便些嘛。”寇绍光开着玩笑说,“他水都没喝一口就回去了,一点架子都没得,真是人民的好干部!”
干字当头,实字当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只是一句口号,帮到心坎上方能赢得群众真心拥戴。
“党支部标准工作法‘五个基本’是什么?”
“这个问题好简单,基本队伍、基本活动、基本阵地、基本制度、基本保障,该你喝了!”
“那你晓不晓得党支部标准工作法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叫标准工作法?”
“这个我真不知道,你讲课,我喝酒!”
……
这段“把酒话党建”的趣谈发生在方家梁村贫困户蒲文昕家中。她的父亲叫蒲刚浪,是一名中共党员。帮扶责任人是市委组织部正科级干部高继兵。两名党员之间擦出了友谊的火花,上演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动人一幕。
“我跟他谈党建、谈理想,他仿佛一下子就找到了心灵归属;向他提供务工信息,鼓励他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去创业奋斗,他欣然接受。”高继兵笑着说,“其实谁帮谁还不好说哦,我经常下到农村基层找灵感,老百姓朴实无华的言行跟我提供了好思路、好点子,我还要感谢他们的‘帮扶’呢”!
作者简介:
张从兵:万源市委党建办主任
李帅:万源市委组织部帮扶办负责人
蒋鑫、赵啸云:万源市委组织部研究室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