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百花岭“物种基因宝库” 百花岭上万物生

2020年09月10日08:59  来源:海南日报
 
原标题:百花岭上万物生

“一个旅行家要想在一片热带雨林里找到两株属于同种的树木,简直就是徒劳。”这是19世纪英国博物学家华莱士从雨林考察归来后,在日记中写下的感受。之所以发出如此感慨,只因热带雨林作为地球上抵抗力稳定性最高的生态系统,几乎孕育出世界上大于一半的动植物物种,物种之丰富实在让人难以分辨。

从树、藤、岩、泉掩映成趣,到山、水、石、林巧合成景,独特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造就琼中百花岭形态万千的热带雨林景观,撑起一道生态屏障,同样也引得成千上万的生物精灵汇聚于此。

古树参天 藤蔓蔽日

热带雨林里的每分每秒,几乎都有新鲜的生命诞生。可若要论最为醒目的主角,耸入云天的高大乔木自然拔得头筹。

步入百花岭景区,左侧一株苍劲雄伟的高山榕跃入眼帘。开放生长的特性,让这株榕树撑起浓密的枝丫,从树枝上垂挂而下的“气根”多达数十根,落地后又成为“支柱根”,衍生成另外三株粗壮的大树。就这样,柱根相连,柱枝相托,枝叶扩展,由此形成遮天蔽日的奇观,底部最为粗壮的树干甚至需要三个成年人手拉手才能环抱。

随着海拔上升,百花岭的植被群落在垂直分布上也呈现出明显变化。

以百花大瀑布为中心,海南樫木、白桐、滑桃树、破布木等低海拔乔木广泛分布;行至天池一带,鸭脚木、枫香、无患子、毛丹、南酸枣等中海拔植被渐次密集;再往上攀登,则是大叶水榕、皱皮油丹、毛丹、岭南酸枣等高海拔植被的乐土。

雨林中的古老树种遮天蔽日,有的直耸入云,有的倾斜向上,将它们一一关联的,是一条条盘根交错的藤蔓。扁担藤、三叶崖爬藤、腰骨藤、多花山猪菜……它们或圆粗如巨蟒,或纤细如丝线,腾空飞挂于大树之间,无所不在地显示着它们“道高一丈”的生存本领,也将雨林装扮得愈发动人。

一直往百花岭深处走,一株株参天古树的枝干上、枝杈间,或是灌木丛的最底端,遍布一簇簇、一团团翠绿的蕨类等附生植物,好比一盆盆绿植吊挂在树上,又似一个个鸟巢,吸引虫鸟觅食栖息,由此形成一处处“空中花园”。其中几株古树的枝杈间,附生的各种植物多达三四十种,形态各异,尽管枝干历经风霜,古树依旧生机盎然。

热带雨林的生存之道,由此可见一斑。

从乔木、灌木丛、藤蔓到苔藓和地衣,雨林植物们以各种生存方式占据自己的生存空间,而当独木成林、植物绞杀、老茎生花、“滴水叶尖”等十大热带雨林现象一一跃现眼前,百花岭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雨林欢腾 鸟兽共舞

在高温、多湿的热带雨林,数不清的神秘树种向上疯长。茂密枝丫纵横成网,构成复杂的植物群落结构与丰富的食物来源。

一阵“沙沙”的声响从林下落叶层传出,转头望去,三五只橄榄褐色且具黑色横斑的鸟儿正钻入灌丛刨食,从一条延伸至后颈的白色耳羽可辨认出,这身影便是海南三种特有鸟种之一的海南山鹧鸪。

葱郁的林冠是鸟儿们的天堂,顺着层层叠叠的枝丫往下,巨松鼠、小灵猫、树鼩、海南兔、椰子猫轮番登场,它们在树枝间跳跃自如,或从阔叶林的灌木层、树洞、石洞中蹿出,三两下便将酣睡的鸟儿或昆虫收入腹中。

热带雨林里的生物们要想在生存竞赛中活下来,一点也马虎不得。好在百花岭的繁复植被与地形,为死里逃生的小动物们提供了喘息、平静安定的庇护所。

隐于草丛洞穴或石缝中,沼水蛙在百花岭的水系边随处可见,他们以昆虫为主要食物,常在夜幕四合时才出来活动。与灵活的蛙类不同,龟类往往靠将脑袋缩进壳内躲避危险,可生活在百花岭山涧中的平胸龟却是个例外。因龟壳扁平,脑袋又长得不合比例的大,平胸龟的头只能直挺挺地伸在壳外,幸好它的“牙口”足够硬,各种鱼虾螺贝自不用说,一些蛙类也是它们的猎食对象。

从树冠到灌木丛,一群群神出鬼没的野生动物相互依赖又彼此制约,构成复杂的生物链与食物网,将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演绎得淋漓尽致。

(海南日报记者 李梦瑶 于伟慧)

(责编:高红霞、罗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