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来了“女书记”

符滨

2020年09月03日14:38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襄渝是一个平凡的人。直至2018年6月,已过不惑之年的她仍在默默无闻地沿着自已重复了一万八千余次的工作、生活轨迹,在那片生她养她的故土上,干着自已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事。但随后单位的一个决定,让她原本平静的生活激起了涟漪。那天,当她跨进时任万源市妇幼保健院党支部书记、院长李敏的办公室时,命运也随之发生了改变。

走马上任第一书记

“襄渝同志,当前正值脱贫攻坚关键时期,组织决定任命你为我院联系帮扶贫困村旧院镇高峰冠村第一书记,你是一名共产党员,要服从组织决定,用你的勤劳和智慧带领群众改变那里的贫穷落后面貌。”院长那张和霭可亲、笑容可鞠的脸在襄渝眼前浮现。既然话都说到这份了,还有啥说的,“赶鸭子上架”,“干”呗!

其实,此时的襄渝内心也十分纠结,老公饶益华在离县城八十多公里的曾家乡卫生院上班,公婆及父母年老多病,平时都是自已照顾他们的生活。高峰冠村离县城五十余华里,吃住在乡下,实在是忠孝难两全啊!但当晚上襄渝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将决定告诉老公时,老公却积极支持她,襄渝一颗悬着的心终于落地。既然有组织的信任和亲人的支持,襄渝的决心更加坚定了,决不辜负组织的重托和亲人的期望。

到高峰冠村报到的第一天,襄渝至今记忆犹新。那天,襄渝早早起床给父母做好早餐,带上行李便出发了。

襄渝透过车窗,一排排高大茂盛的景观树快速向身后退去,一幢幢栉比鳞次的高楼变得越来越矮小,身后的县城也越来越模糊。

蓝天托着白云,太阳也变得勤奋,早早地将光照撤在大地上。荷花羞涩地从池塘中探出头来,树上的鸟儿欢快地唱着歌谣。远处的群山在阳光下更加葱茏。路边一簇簇火红的映山红花挨着花、蕊拥着蕊,在微风中随风舞动,好似笑迎远方的客人。不知名的野花开满山坡,红的、粉的、紫的、黄的、蓝的、黑的五彩纷呈,好似上帝打翻了调色板,俨然一幅绝妙的田园山水画。襄渝无心欣赏风景,只想早一点赶到高峰冠,赶到自己的战斗岗位。

汽车驶离达陕高速公路,转入城万快速通道,随后在蜿蜒曲折的乡村小道上盘旋,四十多分钟后到达终点—高峰冠村委会。

高峰冠村委会位于高峰冠村碾子坪组,四面环山,地处峡谷底,一条由西向东的峡谷向旧院镇方向延伸,清澈见底的铁厂河从村委会大门前流向白沙河。村委会办公室是一栋一楼一底的白色水泥楼房,书记办公室、村主任办公室、会议室、文化活动室、卫生室一应俱全。

当院长李敏作过简短介绍后,张顺平这位长期从事基层工作有着丰富农村工作经验和阅历的老书记虽满面笑容,嘴里说着:“欢迎侯书记来指导工作。”可心里却犯起了嘀咕:“一个县城的女娃娃,又没在基层工作过,能行吗?”

从张书记一闪而过表情复杂的脸上襄渝读出了张书记的担忧。然而,襄渝从乡亲们善良纯朴的面孔里更读出了期盼和渴望。

“从今天开始,我就不走了,和大家吃住生活在一起了。”

襄渝明白,此时,无需太多的表白,事实胜于雄辩。自已不能做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唯有苦干加实干才能改变一切。

侯襄渝(左2)和保健院院长王延春(左3)驻村工作队队员冯拥军(左4)、陈敖(左1)研究脱贫攻坚工作。作者供图

接下来的工作是艰苦的,首先是摸准乡情。

高峰冠村幅员辽阔,境内山高坡陡,道路崎岖。襄渝带领工作队队员冯拥军、陈敖进村入户走访群众,踏遍了高峰冠村的山山水水,农家院落。饿了山泉水就着干粮,困了路边小憩一会儿,稍事休息。经过一个多月的爬山涉水,襄渝和队员们全覆盖无死角走遍了全村的旮旮旯旯,掌握了第一手资料。随后,襄渝和村支两委负责人一道因地制宜制定了高峰冠村近、远期脱贫攻坚规划——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引导扶持产业发展。

紧接着,在旧院镇党委、政府和市级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襄渝带领全村群众开始了脱贫攻坚的漫漫长征之路……

用爱心点燃生命的火焰

庚子年6月的一天,气候炙热,空气中没有一丝风,太阳火辣辣照在人身上,仿佛要把大地烤焦似的。在高峰冠村兰溪寺组村民杨玖明的院坝里,一夜之间苍老了许多的村民陈思会满眼通红、泣不成声,拉住襄渝的手久久不愿松开:“侯书记,你真是我的救命恩人啊,我替我的小孙女感谢你。”

在场人无不为之动容、潸然泪下。

原来在一个月前,襄渝考虑到村民们平时忙于生产,就医、看病很不方便,于是便给单位作了汇报,在院支部书记、院长王延春的支持下,组织专家对村民作了一次义务体检。谁知厄运再次降临到了杨玖明、陈思会夫妻头上,年仅9岁正在读小学的大孙女杨文洪不幸染上了白血病,这一噩耗瞬间将陈思会击垮。原本就命运多舛的杨玖明、陈思会夫妇更是雪上加霜。

杨玖明、陈思会家庭共有6人,2个儿子,大儿子已成婚,育有2个女儿,小儿子尚未结婚。7年前,儿媳因家庭贫穷出走他乡,从此杳无音讯。一对女儿平日全靠杨玖明、陈思会夫妇抚养。

然而,福不双至,祸不单行。就在两年前的2018年,陈思会不幸查出身患甲状腺癌症,在达州市中心医院做完手术,身体尚未康复。接二连三的变故给原本就风雨飘摇的家庭带来了灾难性打击。为了给孙女治病,杨玖明、陈思会夫妇已举债高达37万余元。看到家徒四壁的杨玖明、陈思会一家人,同龄的襄渝心痛不已,默默地掉下了眼泪。然而,第一书记的使命感,使她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我一定要救救这个孩子,绝不让祖国的花朵过早凋零。

襄渝回到村上决定多方想法筹措资金。当天她就马不停蹄地给镇党委、政府和单位作了汇报。市妇幼保健院在院长王延春主持下迅速发动职工爱心捐款5000余元,旧院镇政府也及时伸出援手解决困难救助2000余元。村民及社会爱心人士捐款30000余元。襄渝也从自已微薄的工资收入中拿出300元献出了爱心。涓涓细流汇成江河,总算解了杨玖明、陈思会一家的燃眉之急,使这个濒临绝望的家庭再度燃起生命的火焰。

黑鸡唱响致富经

高峰冠村兰草寺组平均海拔800余米,是典型的山地,田少地多。过去到旧院、石塘赶集要走一个多小时山路,往返就是大半天。山里的农副产品和山外的农资、生活用品全靠人力运送,十分不便,交通制约成为了乡亲们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瓶颈。

“现在路也通到了家门口,我们出行也方便了,再也不用当背二哥了,党的恩情我们永世都不得忘哦!”56岁的庄稼汉庞大洲说。

“今年我养了40只黑鸡全都是散养,绿色环保,营养丰富,到年底可以卖6000多元。2头牛,可以卖30000多元。3头肥猪,1头母猪,12头小猪,可以卖30000多元,加上养羊、养鹅、养鸭等,光养殖业的收入就在70000元以上。”

“粮食嘛,打几千斤没问题,足够全家人吃的了。”

刚刚易地扶贫搬迁新居的庞老汉说到他的养殖业,如数家珍,脸上幸福满满。

“这都是党的政策好,更要感谢侯书记呀!”

没有虚情假意和华丽的词藻,老实巴交的大山汉子用朴实的语言道出了自已的心声。

庞大洲是堰塘乡铜岭冠村人,1999年入赘到高峰冠村兰溪寺组青龙嘴落户。由于是组合家庭,子女较多,全家共有8人,家庭一直很困难,2014年被纳入精准贫困户。2012年这个勤劳纯朴的庄稼汉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自等资金1万余元,修了300米便道,硬是将公路修到了家门口。

对于自强不息、不等不靠的庞大洲一家人,襄渝更不会忘记。庞大洲的爱人王生礼因患腰椎间盘突出,不能从事体力劳动,她多方做工作为其申请低保。

手把手教,心贴心帮。襄渝坚信:小养殖也能办成大产业。襄渝利用山区粮食出产富庶和林草资源丰富的特点因地制宜为庞大洲制定了发展养殖业的规划。庞大洲从亲友处筹集资金1万元办起了养殖场。襄渝主动联系相关部门为他申请了小额贷款5万元。

襄渝深知:发展养殖业存在较大的风险,庞大洲一家的情况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她的心,那怕是一件极小的事都会牵动她那根紧绷的神经。去年深秋,一天夜里,门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清脆的敲门声划破寂静的夜空在村委会上空回荡。襄渝连忙起身打开房门,见是庞大洲满面愁容地站在门口。“侯,侯书记,我家的两头小猪病了。是不是得了非洲猪瘟啰?这可咋,咋办呢?”老实巴交的庞大洲老汉紧张得说话有些结巴。襄渝联想到最近境内流行非洲猪瘟病,邻乡猪场里的三百多头生猪一夜之间无一幸免,全军覆没,损失惨重。若庞大叔家小猪被传染上病,对于他家刚刚起步、基础薄弱的产业来说将是一个致命的打击,举步维艰的他一家人今后该怎么生活啊。勿容多想,襄渝立即拉上庞大洲徒步十余华里来到镇政府,说明情况后,又拉上畜牧员去到庞大洲家中,经检查小猪只是患了普通的胃肠炎,只需给小猪服用一些抗炎症之类的药和打一些抗生素类针剂即可治愈。返回途中,襄渝走在崎岖的羊肠小道上,看着满天的繁星,衣服湿漉漉的,她分不清是汗水或是露水,但心情却格外轻松愉悦。襄渝轻快地哼起了“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

第二天,庞大洲看着活蹦鲜跳的小猪,逢人便说:“侯书记真是一位为民办实事的好书记啊。”

“侯妈妈”的童趣

五颜六色的花环和戒指让襄渝仿佛回到了那快乐的童年时光里,和贺兴媛、张佳瑞等留守儿童戴着用野花编织的花环、戒指做游戏的情景,时常在她脑海中浮现。

贺兴媛,女,10岁,父母在上海务工。

李洪媛,女,9岁,父母在上海务工。

张柳玺,女,10岁,父母在广东深圳务工。

张佳瑞,女,4岁,父母在广东深圳务工。

……

襄渝从小在农村长大,有过美好的童年。她深深懂得,他们需要什么,渴望什么。已为人母的襄渝明白,他们虽缺乏父母的呵护,但不能让他们的爱缺失,她要给他们更多的关爱。

襄渝和其他两个驻村队员商量后,利用队员冯拥军爱好绘画、陈熬擅长乐器的特长,业余时间办了个兴趣班。于是,襄渝和队员们像辛勤的园丁浇灌着祖国的花朵,教他们绘画的基本知识、认识乐器和简单的弹唱,培养娃娃们广泛的兴趣和爱好。襄渝还常常带着孩子们去爬山、采摘野花、河边戏水,并将手机里定格的美好瞬间发给他们的父母,让他们留住孩子们的童年记忆。一有时间,襄渝还亲自给他们做好吃的,给他们买来牛奶和各种喜欢吃的零食,让他们感受到母爱的温暖,感受到童年的幸福快乐。日久生情,久而久之,孩子们亲切地叫她“侯妈妈”。

“侯书记是一个为民做实事的好书记,为我们村做了那么多的事情,还对我们村民这么好,我们一辈子也不会忘记她!”高峰冠的村民如是说。

高峰冠的蜕变

襄渝履职的高峰冠村位于万源市旧院镇政府西南7公里处,紧邻城万快速通道。东北临八台镇,西接石塘镇,南连白羊乡和旧院镇。平均海拔650米左右,境内最高峰高峰冠海拔近1000余米。幅员面积6平方公里左右,辖4个社,户籍农业人口240户942人,实际居住人口202户663人。全村现有耕地面积663亩(其中田303亩,地350亩),林地4500亩。现有贫困户35户115人。2014年至2019年脱贫户33户107人,预脱贫户2户8人。村民主要经济来源靠种养殖业和外出务工收入,具有季节性和低技术的特点。境内森林茂盛,土壤肥沃,光照充足,气候温和,适合水稻、土豆、玉米、油菜、猕猴桃、核桃、金银花等粮食和经济作物及中药材种植。养殖业主要是旧院黑鸡、肉牛、生猪养殖等。

按照上级的安排部署,襄渝带领驻村工作队,在村支两委班子的大力支持和老百姓的积极配合下,同心协力、攻艰克难、扎实工作。面对陌生的工作环境,一切从头开始,为了做到尽快转换角色,熟悉工作环境。襄渝坚持做到了“三勤”:一是勤于学习,增进沟通;二是勤于调研,熟悉村情;三是勤于实践,积累经验。驻村后,襄渝首先与镇驻村干部和村支两委成员取得了共识,在他们的协助下走村入户了解村情民意,摸清致贫原因和产业现状。经过分析,找准症结:一是该村自然环境差,山体滑坡隐患严重制约了该村的发展,部分有条件的村民陆续远离故土;二是村民文化普遍偏低,缺乏科学种植、养殖知识;三是产业没有合理的规划,未形成特色规模产业,导致村民无稳定收入,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针对病症,襄渝开始了辩证施治,提出了“积极争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努力改善高峰冠村生产、生活条件和通过土地流转,大力发展茶叶种植和发展旧院黑鸡养殖、水产养殖和中蜂养殖”的发展思路。

两年后,高峰冠村的脱贫攻坚工作初见成效。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争取国家政策资金扶持,为16户贫困户实施了易地搬迁、35户村民实施了危房改造、147户农户实施了人居环境改善,硬化村道路3.5公里、社道路8.5公里,加宽村道路2公里,新建垃圾池4个、集中供水池2个、微水窖24个,安装路灯5盏。同时,向社会筹集资金4万元新建兰溪寺社道路1.2公里。争取帮扶单位捐资10万元维修村活动阵地、修建防洪堤100米、维修碾子坪大堰和水毁道路150米等。同时,进一步规范了村党支部、村委办公室、村集体经济办公室等各项规章制度。

产业发展方面:一是发展种植、养殖业,以产业助推贫困户脱贫、农户增收。引进巴山传承集团,流转土地500余亩种植茶叶,现已种植茶叶300余亩。既解决了土地闲置问题,又解决了农民务工问题,使农户足不出户在家门口就挣到了钱。全村农户仅此一项,每年总收入20余万元。发展农户养殖旧院黑鸡12000余只、肉牛30头、水产养殖5亩,加上外出务工收入等,2019年贫困户人均收入超过4200元。二是壮大村集体经济,以集体经济收益助推脱贫攻坚工作,经村支两委和全体村民同意,在镇党委、政府的协调下,将村集体发展资金10万元入股万源市丰冠建筑劳务有限责任公司,每年分红利润5000元注入村集体经济。2018年和2019年共收入10000元,2020年增加中蜂养殖50箱,预计增加收入5000元。

经过艰苦努力,高峰冠村2018接受省级验收后整村退出了贫困村的序列,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由2014年的35户115减到现在的2户8人。

基础设施建设的进一步完善和产业发展的壮大,使高峰冠村贫穷落后面貌实现了蜕变。华丽转身、凤凰涅槃的高峰冠村,村里97%的贫困户走出了贫困,摘掉了贫穷的帽子。襄渝无私奉献和“拼命三郎”的精神以及突出的工作业绩,赢得了当地群众的高度赞扬和上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认可。2020年5月,襄渝获得了四川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的殊荣,受到了省委、省政府通报表彰。 

(责编:高红霞、章华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