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了!”近日,四川省遂宁市大英县卓筒井镇为干屏村的村民们奔走相告,共同传递着这个特大喜讯。一张张油黑朴实的脸上激情飞扬,笑容绽放,醉了山野,甜了小河,绿了桃林。
“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这是为干屏村在去年年底斩获“国家森林乡村”后收获的第二个国家级名片。
一个地处川中浅丘的普通乡村,竟能接连获得如此殊荣,究竟有何不同寻常之处?带着心中的疑问,今年夏秋之交,在经过连续几天雷雨洗礼之后,我们来到这个享誉千年的历史文化古镇,走进这个如诗如画的乡间桃源,零距离感受这片令人神往的绿色世界,管窥农旅融合给大英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带来的巨大变化。
桃果产业结出“金果子”
如果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那么可以说,是桃果产业富了为干屏人。
为干屏村的种桃史要从2006年说起。
那年6月,时任为干屏村支部书记的李万兴,到雅安农大(现四川农业大学雅安校区)参加由省委组织部组织的粮油生产和果树种植技术培训学习。这个头脑活络、敢闯敢干的中年汉子正在为村里一穷二白的面貌发愁,满门心思想着要为村民们找到一条发财致富路。趁着这个难得的机会,他主动找到授课老师,恳请老师帮忙支招。在老师的点拨下,他萌生了发展桃果产业的想法。回村后,他把自己的想法汇报给村委会讨论,得到与会人员一致赞同。经过组团到安居区玉丰镇考察学习,大家更坚定了发展桃果产业的信心。镇政府得知消息后,特地下拨了3万元的专项经费,并安排人员全程指导和协调。通过政府牵线搭桥,经过多次洽谈,为干屏村成功引进蜀中果业有限公司,走上了以种植桃果为主的新型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
“若许轻捐便轻得,古来创业岂云艰。”要创业,难免会遇到各种难关险隘。如何做通村民的思想工作,得到群众的大力支持,成了摆在大家面前的一道难题。
为干屏村村民世代务农,传统农耕思想早已根深蒂固。民以食为天,大家都不愿放弃耕种了上千年的玉米水稻。当然,村民们的顾虑也不无道理。不种粮食吃啥?桃子又不能当饭吃,大家都种,如果销不出去,不就会断了大家的口粮吗?
如何妥善处理好发展产业与保证农业生产的关系,解决好钱粮之间的矛盾,村委会提出“田里保肚子、土里找票子”的发展思路。为打消村民的顾虑。李万兴说服妻子,带头把家里的二台土以上的土地都种上了桃树。在他的带领下,村里的其他干部也纷纷响应。李万兴又带着村干部走家串户,从亲戚朋友到普通村民,一家一家地做思想工作,为大家宣传党和国家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战略意义,描绘村里发展桃果产业的辉煌前景,承诺桃子丰收后保证为大家找到销路。就这样,村间的崎岖小路,他们不知来来回回跑了多少回。
功夫不负有心人,大家的辛苦总算没有白费,大部分村民都答应试着种植桃树。村干部又忙着实地测量征地面积,分户分类计算赔偿款项。随后,挖土机开进了村子,树苗运来了,大家连更晓夜地平整土地,种植果树。然而就在果树种了一大半的时候,2社的村民胡绍礼却不干了,硬是挡在挖土机前不让施工。无论大伙如何劝说,他就是不让。后来还是李万兴打电话联系到胡绍礼在外务工的儿子,让他儿子帮着一起做思想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事情才得以解决。
当年,村里就种植桃树900多亩。第二年,发展到4个村1300多亩。
2007年11月,大英县卓筒井翠口香油桃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1200余户果农总算有了自己的“家”。
种下桃树,就是种下了希望。要把希望变成现实,还得靠精心护理、科学管理。管理好桃树的关键在于技术。施肥、修枝、疏花疏果、排水灌水、病虫害防治,这些都是含金量高的技术活,对于那些种了大半辈子老实庄稼的村民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当我们问到村上是如何破解技术难题时,支部书记代绍刚笑着说:“我们的三大法宝是聘请洋专家,培养土专家,最后人人成专家。”
2007年初,由镇政府出面,与新疆塔里木大学退休教授、桃果种植专家周其石签定长期合作协议,由周教授负责全镇桃果种植技术指导。
周教授当时住在成都,每月按时到村里开展桃果种植技术培训,对桃果管理进行现场指导,为村民答疑解惑,替桃果把脉治病。每次来了都要住上三两天。到修枝疏果、施药施肥等关键时期,来的次数就更多。平时村民遇到难题也可以通过电话进行咨询,他总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周教授扎根为干屏村12年,把自己的毕生所学都用在了这片桃果上。由于他悉心指导,倾囊相授,一大批懂种植、会种植的土专家很快就成长起来了。
在众多土专家中,谭斯列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2006年以前,谭斯列在北京一家工地打工。当他得知老家要大力发展油桃产业,便毅然带着全部积蓄,走上返乡创业之路。从最初的3亩到现在的10多亩,他的桃果种植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如今他已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种桃大户和技术专家,2012年还当选为县人大代表。
“老谭是一个特别爱面子,性子好强的人,只要是他认定的事情就是九头牛也拉不回来。”谭斯列的妻子舒国蓉告诉我们,当初她家种桃也吃过缺技术的亏,品种不好、产量低、成色差,不好卖。老谭没有灰心,一心想从桃地里弄出点明堂来。他白天搞管理,晚上就看书上网学技术;只要周教授来了,他就像影子一样跟在后面虚心请教、学习;对于政府每年组织的技术培训,他总是一堂不落地跟班学到底。所以无论是县上聘请的专家、还是镇县派驻的农技员,对老谭这个勤奋好学的“大学生”印象都十分深刻。2012年,他还远赴省农科院、南充等地学习。
通过学习培训和实践摸索,谭斯列系统地掌握了油桃种植技术,硬是把自己变成了一个种桃能手。现在,谭斯列不但把自家的10多亩桃园打理得井井有条,还被村里聘为农技员,帮助指导村民管理桃树,闲时还受邀到重庆等地为桃农修剪桃树,指导施肥、施药。
在谈到桃果种植和管理技术时,谭斯列如数家珍,向我们娓娓道来。如果树造型不要修剪成主干型,而要修剪成开心型,这样光照充足、桃果品质好,又便于采摘;施药主要用石硫合剂,要把握好时间和剂量,开春和冬季各施一次,春量小冬略大,开春要赶在花瓣未展开时施药;夏季要注意修枝疏果、排水灌水,如此等等。令我们不得不对眼前这个农村男子刮目相看。
“今年虽然天旱,但在老谭的帮助下,我家的10亩多桃子还是卖了5万元。”为干屏村2社贫困户严昌元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
如今,在老谭的指导下,为干屏村的村民人人都成了种桃“专家”,对于什么时候施肥、如何修枝、怎样防治病虫害,都烂熟于心、运用自如。
桃果丰收了,销路又如何打开?要将上万斤的桃子卖成现钱,应该会遇到许多困难吧。
当我们提出自己的疑问时,代书记笑呵呵地说:“你说的那是以前的事了,现在我们的桃子根本就不愁销,同一品种从开始摘果到全部卖完,最多不超过半个月,而且价格也高,最高时每斤能卖到四五块。”
会种还要会销,这才是致富道。2009年,第一批种植的桃树已经大量挂果。和大多数地方发展农副产业一样,为干屏村的桃果也遇到了销售难题。一是因为种植技术和经验不足,桃果品质不太好;二是因为刚走上种植之路,规模不大,缺乏影响力。俗话说:酒好也怕巷子深,何况为干屏村的桃果还没有“美名远扬”呢。
面对着大片大片的桃果,村干部们都犯了难,村民们也成天望“桃”兴叹。决不能让村民的三年努力白费,不能让大伙失去希望和信心!镇党委及时组织村委干部和合作社成员,带着装箱的桃果,远赴成都、绵阳、宜宾、泸州、南充甚至重庆等地,开始了艰难的营销之路。他们跑遍了当地的各大市场,看品牌、摸销路、问情况,有时还请当地的营销员进行代销。
成都蒙阳国际市场是一个卖水果的大市场,为了打通销路,站住脚跟,营销队员们一连跑了五六次。那位杨姓老板终于被他们的诚心打动,答应让为干屏村的桃子进驻他的商场。他感慨地说:“有你们这样认真办事、一心为民的好干部,你们的桃果产业一定会发展壮大起来的。”
正如杨老板所言,卓筒井镇桃果产业越来越红火。由2006年的1个村900亩发展到2019年的9个村10200余亩,年产值由最初的700余吨200万元发展到2019年的9548吨2864万元。桃果销路也逐年好转。2012年经过品种改良,现有春蜜、春雪、加洲早甜、中油5号、霞非6号、夏之梦等多个早、中、晚熟优良品种,可以满足5至7月不同时期的供货需求。代书记告诉我们,到了收获旺季,有时一天就有20多辆卡车进村拉货,简直比城里都闹热。
农旅融合引来“金凤凰”
时间很快进入到2016年9月。时任镇党委书记敬云川带队深入全镇各村社调研农村产业发展现状,谋划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在为干屏村,看到满眼葱绿的桃树,听到村委干部的介绍,他的脑海里出现了一幅“桃花满陌千里红”美丽画卷,一个大胆的想法油然而生,挥之不去。回到镇上,他召集班子成员召开工作会,提出结合积淀千年的“卓筒井文化”和现代化“万亩桃园”两大特色,举办乡村旅游节,打造自己的乡村旅游品牌,通过农旅融合带动乡村振兴,助力全镇脱贫攻坚奔小康。大家一致赞同并纷纷献计献策。经过反复实地考察调研,一份举办乡村桃花旅游节的报告呈送到了分管文旅工作的副县长手中。这份报告很快又呈报给了县委相关领导。
不久,县委常委会议专题研究并原则通过了举办卓筒井镇桃花旅游节的报告。县委庚即成立活动筹备委员会,组织10余个部门共同参与,确定活动名称,反复研究细节,一份融合卓筒井千年历史文化沉淀和现代新兴桃果产业,打造“宋井桃蹊”乡村旅游品牌的活动方案终于出炉了。
方案报到市上,受到市委的大力支持。市委决定,将遂宁市第二届乡村旅游节与大英县首届桃花美食节合并举办,同时将活动正式命名为“遂宁市第二届乡村旅游节暨大英县首届桃花美食节”。
举办全市乡村旅游节,对大英来说,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巨大考验。时间紧、任务重、缺经费、无经验,所有这些无不考验着党委政府的能力与担当,考验着大英人民的智慧和勇气。要在短短四个月时间内,完成活动选址、征地赔偿、道路拓展、景点打造、农房风貌改造、观光道修建、主会场布置、景区绿化美化以及宣传筹划等工作,其难度之大可想而知。然而,我们大英人却做到了!
没有资金,政府就打紧安排从年初预算经费中紧急划拨;人手不够,政府就想方设法从党员干部和当地群众中抽调选聘;设备紧缺,政府就统筹协调从有富余设备的单位中借用支援;经验不足,政府就选派人员到市上、省上甚至省外有举办经验的区县考察学习。全县各级部门闻令而动、雷厉风行,日夜奋战在筹备工作第一线。为了抢进度、赶工期,不少施工单位都是加派人手,加班加点,经常工作到深夜十一二点。
老书记李万兴就是当年筹备工作的参与者之一。他告诉我们:“因为要办旅游节,村民们积极性都很高,干活都特别卖力,效率快、质量高,许多工程都是提前完成。党和政府只要是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都会得到群众的支持。”
是呀,人心齐,泰山移。经过四个月的全民奋战,各项筹备工作全部就绪。这是一场与困难作战、与时间赛跑的百日会战,是一场党政指挥、全民参与、上下同心的人民战争。县、镇两级政府共投入资金150余万元,动员2000余人参与,完成为干屏村5.5公里道路扩宽建设、7000平米的主会场建设,打造20余户独具特色的农房风貌和庭院样板、10公里旅游精品路线、4000平米的特色美食区,设立“许愿林、爱情小道、观景台”等13处景点,规划建设全县首个“旅游后备箱”工程以及“河莲鱼池”建设工程,并增设停车场6处、移动厕所10个、路线标识150余个,为旅游节成功举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它的胜利凝聚了大英智慧,展现了大英速度,彰显了大英力量,创造了又一个大英奇迹。
“桃花朵朵开,我在等你来。”2017年3月10日,“遂宁市第二届乡村旅游节暨大英县首届桃花美食节”在为干屏村隆重开幕。成千上万的游客从四面八方赶来,共赴一场“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浪漫之约。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三月的乡村,春意盎然,桃花烂漫;沸腾的会场,锣鼓喧天,彩旗招展。景区内外,车辆穿梭,人头攒动,男女老幼身着节日盛装,前呼后拥、往来不绝,尽情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享受着合家欢聚的亲情,享受着游玩带来的乐趣。
粉红的花海漫山遍野,中间点缀着金黄的菜花、雪白的李花和村居民屋的白墙黛瓦,令人心旷神怡,如临仙境。置身花海,看人面桃花,听潺潺流水,赏莺歌燕舞,品大英美食,还能与花下那些貌若天仙、婀娜多姿的“桃花仙子”拍照留恋。此情此景,让人不由得生出“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或是“人在花间走,如在画中游”的感慨来。
“平时难得有空出来放松一下,这里空气清新、景色宜人,真有一种回归大自然的感觉!”来自安居区的蔡女士感慨着说。
这样的盛况前后持续长达一个月。除大英传统节目蓬莱大乐、象山花锣鼓、卓筒井狮龙队表演外,还有钓鱼大赛,“桃花仙子”评选活动,“情定桃花节”相亲活动,摄影、采风、写生比赛,田园音乐欣赏,露营、烧烤,县域美食联欢汇及美食评选活动,特色农产品展示,骑游健身活动以及蓬乐路沿线农家乐及农业专合组织特色活动展示等系列特色活动,让八方来客乘兴而来、尽兴而归。
产业兴则旅游兴,农旅兴则乡村兴。在卓筒井镇的镇情介绍中,我们看到了这样一段话:
乘着“四川省百镇建设试点行动”的春风,依托四川省特色小城镇建设,卓筒井镇发挥特色桃果产业“万亩桃园”发展优势,探索“农旅”融合发展之路,连续成功举办三届桃花美食节,旅游经济收入2500余万元,接待游客近百万人次,带动本地及周边村民就业4000余人从事旅游业,群众年人均增收600余元,凸显旅游经济发展强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500余万元、近百万人次、4000余人、600余元,这些数据,向我们述说着卓筒井镇农旅融合发展的优异成绩。这些成绩的背后,是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是广大干部群众的担当作为,是大英人民为脱贫攻坚书写的高分答卷。
采访中,一个细节让我们颇为感动。节日期间,因为游客量暴涨,原来新增的10个流动厕所远远不能满足游客入厕需求,从而出现部分农户乱收入厕费的现象。卓筒井镇政府发现问题后,即时商议出台解决办法:景区内所有农户家的厕所免费向游客开放,由政府每年一次性补助每家农户500元,同时,每天晚上派车辆到农户家将粪便运出景区统一处理。此举虽小,却方便了游客、实惠了村民、净化了环境、美化了形象,如此用心用情用智用功,又怎能不政通人和、百业俱兴呢?
今年春天,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乱了人们的生活,第四届桃花美食节遗憾爽约。县文化广电旅游局和县融媒体中心联合录制了“花开天府、醉美大英”系列节目,通过电视、新媒体等方式,把大英的诗和远方送给了奋战在抗疫一线的人们,让大家通过电视、手机也能欣赏到“万树桃花映小楼”的春景,领略到“百般红紫斗芳菲”的生机。卓筒井桃花,已经深深地烙在大英人的心里,成为战胜疫情的坚强武器。
脱贫致富奔向“金光道”
在促进农旅融合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广大贫困户主动参与,积极作为,成为最直接、最有发言权的见证者和受益者。
许多贫困户因为身体、知识、经历、灾害病痛等诸多原因,只能在家种着一亩三分地,进行传统农耕生产,收入不高、生活不富裕。卓筒井镇通过“产业+旅游”的模式,在大力发展桃果产业的基础上,推动乡村旅游,促进村民增收,帮助贫困户造血式脱贫。有资料显示,仅“宋井桃蹊”景区内就有172户贫困户通过发展甜桃产业和旅游服务业顺利脱贫,多数贫困户年收入超过4万元。
为干屏村1社贫困户蒋代全是村里第一批种植桃果的人,自家开了一个小卖部,生活还算殷实;就在2011年,妻子突然因脑溢血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为了给妻子治病,他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还债台高筑,最多时欠债超过十万元。在他的精心照料下,妻子病情逐渐好转,三年后竟奇迹般地站了起来,还能在地上缓慢行走。就在蒋代全一家生活陷入困境的时候,村委干部鼓励他们要振作起来,自强自立,还免费送来树苗、肥料,提供技术指导,帮助他家扩大桃果种植规模。他家的桃果由原来的3亩发展到现在的6亩,年收入超过3万元。因为举办桃花美食节,他家的小卖部生意也红火起来,收入比原来翻了三四番,生意最好时可以达到平时的十倍。2019年,他不但还掉了所有债务,还把房子装修一新,而且有了五位数的存款。他花钱买了一辆三轮货车、一台耕田机,除了家用以外,空闲时还可以帮别人跑跑货,耕耕地,增加些收入。同行的代绍刚书记告诉我们,蒋代全是村里有名的十星级文明户,他脱贫不忘党恩,时刻想着回报社会,平时主动帮助有困难的邻居。2018年村里扩路,需要占用他家的土地,他二话没说,硬是跑到地里砍掉了十来株长势正旺的桃树,把地腾了出来。
为干屏村4社贫困户邓帮贵急着与我们分享发展乡村旅游给他家带来的经济效益。在筹办首届桃花美食节期间,他通过务工收入9000多元。桃花节正式举办时,他是村里的文明劝导员,妻子是保洁员,一个月收入4800元,加上院坝停车和卖鸡、鸭、蛋等农副产品收入,总收入超过15000元。第二届、三届桃花美食节期间,虽然没有务工收入,但他扩大了院坝停车位,增设简易茶座,售卖食品、水果、饮料和香烟等副食,收入也不低于9000元,有时实在忙不过来,就请亲戚来帮忙。“党和政府真是好呀,只要有挣钱的机会都会想着我们贫困户。比如参加劝导呀,保洁呀,收费呀,这些大多是贫困户,摊位也是免费租给贫困户,让我们贫困户实实在在地增加了收入。”他充满感激地说。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卓筒井镇借助乡村振兴的东风,大力推进农旅融合,带领更多的村社、更多的农户走上全面小康之路。
蓄金村毗邻为干屏村,2014年被确定为省级贫困村,是卓筒井镇农旅融合发展重点辐射村之一。在镇党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13年开始大量发展桃果产业,后又引进小龙虾养殖和莲藕种植,现有桃林1400余亩7万余株,小龙虾60余亩,莲藕120余亩,年产值近900万元,人均增收超过4000元。2017年底通过省、市验收考核,成功退出贫困村序列。
在支部书记阳国顺、第一书记钱坤的带领下,我们走访了村上的两户贫困户,实地察看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
来到2社,还未走进家门,主人陈跃勇就忙着给我们准备凳子,一边倒水,一边不停地说:全靠国家的政策和领导的帮助,我才有了今天。通过交谈,我们对眼前这个中年男人有了更深的了解。这个男人是不幸的,因为小时候得了中耳炎,父母无钱医治,造成左耳完全失聪,右耳听力弱,而且只上过小学。二十多岁时结过一次婚,但妻子嫌他残疾,嫌他穷,没过几个月就跑了,到现在都不知所踪,也没给他留下一儿半女。哥哥嫂子觉得他可怜,叫他一起吃住。可他只是偶尔去哥哥家坐坐,更多的时候是一个人孤苦伶仃地生活。但他又是幸运的,因为他生在新中国,赶上了好时代。脱贫攻坚的号角吹醒了这块沉寂的土地,全面小康的光辉照亮了这个幽暗的角落。当村干部、分管镇长几次来到他家,劝他种桃的时候,他还是顾虑重重,品质、产量、销路,他都担心。后来,大家给他作了保证,他才勉强种了100株。要种,就要种好,这是他给自己定的要求。于是,他努力学习种植技术,跟教授学,跟村民学,进夜校学,到南充、成都学。有一次为干屏村开培训讲座,他来回走了将近二十里路去学习。靠着这股韧劲,他终于掌握了种桃的一整套技术。现在他家已经种植了7亩多桃果,年收入三四万元。“你种这么多桃,一个人忙得过来吗?”我问。“平时只要我一个人做就可以了,到了摘果的时候,哥哥嫂嫂和侄儿就会赶回来帮忙。”他说,“大家对我都很好!”他的脸上洋溢着幸福和感激,丝毫看不出从前苦难生活留下的阴影和伤痕。临别时,他热情地邀请我们明年桃花节时一定要来看桃花。
在众多的贫困户中,6社的刘彰友是比较特别的一位。夫妻二人身体都不好,却种了十一、二亩桃树。谈起种桃来,他感到特别自豪:“不是我自夸,我家的桃树在全村里品质最好,产量最高,销售价格也比别人家的高一两块。”问其诀窍,他说:“以前我也吃过不少亏,图桃子数量多,结果因为营养不足,导致产量低、大小不一,卖不出好价钱。后来我汲取了教训,在品质上下功夫,特别注意修丫疏果,专家说每丫留5个,我只留两三个,把形状不匀称的、色泽不好的和多余的都去掉,结果产量反而提高了,价钱也好卖了,收入也增加了。”当问到他家现在有多少存款时,他赧然一笑:“不多,有20多万吧。”谈到今后的愿望,他说:“现在党和国家的政策这么好,我希望把我们的身体养好,把我们的生活过好,更希望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好。”身体好,生活好,祖国好,这是一位普通百姓朴实的心愿,也是我们广大人民群众共同的心声。
阳书记向我们介绍了蓄金村未来的发展规划。他说,蓄金村已经纳入“宋井桃蹊”景区整体规划,除了观赏桃花外,重点打造以水库为核心的悠闲旅游基地。现已建成水库周边4000米观光道路、观景台、钓鱼台、露营地,投入使用后将进一步延伸旅游路线范围,丰富游客体验项目,扩大景区社会影响力,让蓄金村真正成为名符其实的“存钱罐”“聚宝盆”。
看着面前这一群勤劳朴实的村民,透过满山葱绿苍翠的桃林,我们在默默祝福的同时,仿佛看到了眼前一片光明!
我们共同约定,待到山花烂漫时,还来卓筒井,把盏就桃花。
作者简介:
蒋文君,男,汉族,四川大英人,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共党员,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