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掉假期零食、电子产品、网络上瘾

专家为家长支招 “神兽”开学如何戒瘾?

2020年09月01日09:23  来源:广州日报
 
原标题:“神兽”开学 如何戒瘾?

  “神兽”回笼,不少家长开始担心,因为孩子在暑期里染上了一些“瘾”。该如何帮孩子戒“瘾”?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深圳市康宁医院、深圳实验学校相关专家为学生和家长支招,帮助青少年戒掉烟草、零食、糖、电子产品、网络等“成瘾”的相关知识。

  深圳实验学校高中部心理教师、国家级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刘蒙指出,青少年的成瘾问题,其实分为两大类:物质的和网络(手机)的,前者是对物质的某种成瘾性依赖与滥用,比如酒精、烟草、零食、甜品、特殊药物乃至毒品,都属于这个范畴,后者主要是精神层面的成瘾,包括手机、网络、偷窃、恋物等。

  那该如何帮助青少年戒瘾?看各路专家怎么说。

  过完暑假 嘴馋老想开冰箱

  “妈妈,我能再喝一瓶可乐吗?”二年级小学生凡凡(化名)刚喝完一瓶水果味的酸奶,又忍不住向妈妈提出想喝可乐。凡凡的母亲杨女士告诉记者,凡凡原本不经常喝饮料,可暑期里,经常有小同学来访,为了让孩子们玩得开心,她就准备了一些饮料招待客人。没想到,凡凡尝到了“甜头”后就经常提出要喝饮料,她现在特别苦恼,希望能尽快让孩子戒掉“零食饮料瘾”。

  记者从一些家长群了解到,很多家长都有相同的苦恼,有的家长吐槽,孩子老嘴馋,经常开冰箱拿零食,一会儿要吃果冻,一会儿要吃蛋糕,嘴巴就没停过。

  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肥胖与代谢性疾病防控科主任、主任医师、深圳市儿童青少年健康发展协会理事长熊静帆一直关注青少年膳食营养。她指出,家长的担忧不无道理。根据《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指南》,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存在零食消费过多,缺乏科学指导等问题,我国2岁及以上人群零食消费率从1990年代的11.2%上升至近期的56.7%。尤其是含糖饮料消费。儿童青少年消费零食(包括含糖饮料)的主要原因是感觉好吃、感觉饿了或渴了等,此外还受朋友、赠送玩具、电视广告的影响。

  “零食对儿童青少年健康的影响具有两面性。”熊静帆说,但负面影响更大,研究显示,过多饮用含糖饮料会增加龋齿、肥胖、2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等慢性疾病的风险。

  尝试第一口烟的年纪越来越低

  让熊静帆更担忧的是青少年的“烟瘾”问题,有的孩子在暑期里可能偷偷学着大人抽卷烟。熊静帆此前曾进行过相关调查,调查结果让这位控烟“老司机”有点吃惊。

  据调查,深圳市青少年学生(含初中、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尝试烟草制品(包含卷烟和电子烟)使用率和现在烟草制品使用率分别为14.1%、3.6%,学生烟草使用率和现在烟草使用率随年级增高呈上升趋势,其中职高三年级学生尝试烟草使用率达到了28.1%,尝试第一口烟的年纪也越来越低。

  “看似时尚的电子烟也走进青少年的生活。”熊静帆说,调查发现,青少年现在电子烟使用率(2.5%)高于现在卷烟使用率(2.3%),在同时使用过卷烟和电子烟的学生中,先使用电子烟后再使用卷烟的比例占到了24.2%,且初中最高,占到了32.5%。

  玩游戏成了生活中最重要的事

  “虽然知道孩子打游戏不好,可我们要工作,有时候无奈只能让他打游戏。”在采访中,不少上班族家长都透露这种无奈。现在要开学了,家长们很担忧,孩子难戒“游戏瘾”。

  深圳市康宁医院成瘾医学科、主任医师、成瘾医学诊疗研究团队学科带头人杨梅说,在中国,使用过互联网的青少年,游戏成瘾的发生率一般报道在2%~16%之间。并不是每个玩网络游戏的孩子都会发展成游戏障碍,也就是通常说的游戏成瘾,一般来说,在经常进行某种成瘾性行为的人中,只有10%左右,或者还不到10%,会成真正发展到成瘾的程度。

  杨梅表示,但如果孩子出现一些状况就确实要考虑成瘾问题,比如失控,也就是失去对这种行为的自我控制,玩游戏,本来设计只玩2个小时,可有的孩子玩上就停不下来,甚至玩通宵。第二种是“想瘾”,也就是极其想要,想尽一切办法,使用一切手段要得到,包括欺骗、威胁、甚至暴力等,这种“想瘾”几乎不能自控。

  还有出现耐受性和戒断反应,比如玩游戏的孩子为了要过瘾,玩游戏的时间越来越长,渐渐地,玩游戏成了生活中最重要、最主要、甚至是唯一的事情,其他兴趣和活动渐渐被推到一边、无暇顾及。

  家长和老师需正确认识与引导

  刘蒙老师指出,区别于成年人,青少年的成瘾行为特点和受重视程度不一。烟草、酒精和药物,不要说成瘾,哪怕只是猎奇而做出的尝试行为,都会被定性为品行道德问题而被惩罚;零食、甜品类的成瘾,在后果凸显前,往往不会引起家长的重视,甚至当作奖励给予孩子。手机(游戏)、网络比较特别,会被家长老师通常视为学习成绩不好的“替罪羊”,分散学习精力的“罪魁祸首”,玩物丧志的祸害,但现实中又无法回避对手机和网络的正常需求,父母心中“恨它又无法消灭”。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所有对某种东西的迷恋、投入乃至成瘾行为,都是因为这个东西(事情)带给了当事人足够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至少是归属感与存在感。直白地说,是TA接触的所有事物里最有趣的。所以,老师和家长的正确引导非常重要。对成瘾的孩子,可以帮助及时转移注意力,调动他们对其他方面的积极性,但切不可采取暴力强制措施。(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鲍文娟 通讯员深慢病)

(责编:章华维、罗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