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作为党员干部,应该带头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不断在树立勤俭节约之风上“修炼内功”。
勤俭节约是一种良好的风尚,需要长期着手,抓细、抓常。近年来,随着全面从严治党的不断深入,八项规定不断中基层落实,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典型的“四风”问题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公务接待的开支不断压缩,从党中央到各级组织和部门,节俭的风尚已经逐渐形成。但是,依然有部分党员干部在厉行节约之风方面做得不够,特别是在如涉及婚宴、生日宴等场合,又开始讲排场和阔气,浪费现象不断发生。由此可见,对于勤俭节约这样的习惯,是长期形成和养成的,就势必要党员干部不断“修炼内功”,久久为功。
修炼节俭的“内功”,务必坚守节约的原则底线。节俭的目的不是吝啬,不是要饿肚子,更不需要勒紧裤腰带,就是要求每个人从个人的需求出发,按需消费,这就是一种理性的餐饮消费习惯。这一点,部分党员干部依然在认知上存在偏差,其实根源就在于理念上的偏激。互相攀比,讲究“面子”、“形象”的观念依然存在。因此,要引导广大的党员干部树立“理性消费,按需消费”的思想观念,从生活吃饭、饮食以及宴请、公务接待等的细微处着手,摒弃“面子”、“形象”的虚假、奢靡的不正之风,真正树立节约、节俭消费的原则底线,并且要求党员干部中任何时候都要有保持节约、节俭的定力。
修炼节俭的“内功”,需要不断完善节约的长效机制。十八大以来,中央八项规定出台,杜绝浪费、摒弃奢靡之风的专项整治行动迅速开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部分党员干部思想上的松懈,让奢靡之风又有卷土重来的反弹回潮之势。要形成良好的节约新风尚,就需要制度的刚性约束,才能够让党员干部带头做到守规矩,厉行节约。这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带头从各个政府部门、党委机关的食堂开始整顿,从整顿每日的工作餐开始,对任何存在浪费的就餐行为,给予严肃处理,长期抓下去,最终形成默认、可行的约束机制。
修炼节俭的“内功”,需要不断涵养勤俭节约的精神。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精神的支撑和优良品质的熏陶。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历久弥新,值得继承和发扬的优秀品质。今天取得的伟大成就,与昨天的奋斗和勤俭节约,不断积累改革发展成果密不可分。作为党员干部,更应该以勤俭节约的精神鼓舞和激励自己,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日常的生活中,都应该努力涵养勤俭节约的精神,逐渐形成降低消耗,理性消费的文明意识,成为新时代节约的文明“先锋”。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连年丰收的中国,面对今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之后,也不得不保持粮食危机意识。这就更需要党员干部,作为社会的引领者和先行者,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不断修炼节俭“内功”,才会真正有力遏制“舌尖浪费”,形成节约、勤俭的文明理性氛围。(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