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毒民警谷卓嵘:用关爱点亮戒毒人员回归之路

2020年08月29日10:39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索玛花是杜鹃花的彝语名,是迎客之花,花色洁白中透着粉红,被誉为“高山玫瑰”。当索玛花开遍巍巍凉山的山坡时,谷卓嵘黝黑的脸上绽放着微笑,他心中的花也开了。

一年来,洒下的青春和汗水终于有了收获。谷卓嵘所挂联的凉山州盐源县黄草镇成功摘除了外流贩毒情况严重乡镇的“帽子”,禁毒绩效考核全县第一,管控人数全县第一;在他的宣传教育与脱贫帮扶下,辖区群众识毒防毒拒毒意识明显提升,社会公众戒毒参与度普遍提高,他的工作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和公安机关的肯定。谷卓嵘与黄草镇的乡亲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熟悉了这里的阿大阿妈,还有兄弟姐妹,人们也认可了这个年轻帅气的汉族小伙,亲切称呼他为——“阿黑哥”。

去年四川省委省政府作出了选派综合帮扶工作队帮扶凉山全面打赢脱贫攻坚的安排,正在成都参加全国经侦“论剑2018”比武的谷卓嵘获悉消息后,主动请缨,他想投身帮扶凉山州脱贫攻坚火热战场。组织经过慎重考虑,接受了他的申请。

凉山州地处高原,这里天高云淡,谷卓嵘还没有来得及仔细观赏别样的风光,便被分配到了盐源县黄草镇当起了禁毒专职副书记,他及时转变角色,立即全身心投入到崭新的工作之中。

黄草镇总面积360平方公里,辖10个行政村59个小组,以彝族为主,汉,蒙,藏等民族合聚的地方,海拔2500多米,地处高寒山区。这里靠近云南,吸毒人员众多,全镇吸毒人员高达246名,禁毒任务十分繁重。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面对陌生的禁毒工作,谷卓嵘没有畏惧,他首先想到的是“打铁必须自身硬”,必须练就过硬的本领,他废寝忘食地一头扎进学习之中,学习社会面吸毒管理的理论知识,学习省、州、县禁毒办的《工作手册》,熟悉工作内容和考核标准,熟悉毒情,做到心中有数。他多次到兄弟乡镇康复站参观,学习他们具体工作流程,通过一边工作,一边思索,一边学习,迅速进入了工作角色。

发动群众参与打一场声势浩大的禁毒人民战争。谷作嵘积极组织物色当地禁毒社工和积极分子建立禁毒工作队,除了对他们开展禁毒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能力培训外,他还统一队员服装,自费从义工网上为队员定制工作马甲,提高队员的工作认同感。他关心队员的工作生活,不定期到社工家中走访,了解他们生活和家庭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及时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将每月过生日的社工一起组织起来,召集队员为他们过集体生日,营造栓心留人的干事氛围,让社工在康复站找到归属感。

戒毒之路充满艰辛,虽九死而不悔。按照戒毒工作以人为本、科学戒毒、综合矫治、关怀帮助的原则,谷卓嵘采取自愿戒毒、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社区康复等多种措施,积极建立戒毒治疗、康复指导、救助服务兼备的工作体系,推进戒毒人员尽早接触毒瘾,恢复正常人的生活,共同享受美好的未来。

谷作嵘在戒毒工作中特别注重情感化教育、人性化帮扶,善于从戒毒人员生产就业、生活情感等方面入手给予关心。他善于通过面谈的形式,详细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及时为他们提供救助服务,拉近与康复人员的感情,增进他们康复的信心。

涉毒人员大多人性扭曲,思想麻木。谷卓嵘认真自学了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及时对康复人员开展心理疏导,从思想上端正他们康复的态度。他坚持将禁毒工作关口前移,先后多次组织人员到外地接收涉毒刑释人员回乡,让他们从走出监狱的那一刻起就能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但涉毒刑释人员回归社会后,大多仍不愿意配合康复工作,他就带领工作队与村社干部进行家访,向他们讲明政策,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最后所有的刑释人员主动配合了社区康复工作。

普法教育要从学校教育抓起,谷卓嵘便在学生开学、每周五下午放学的时间段,带领工作人员到学校通过发放宣传单和以案讲法的形式,将犯罪的危害、预防犯罪的方法传授给他们,让他们回到家中讲给长辈听,以“小手牵大手”的方式让更多人预防犯罪、远离犯罪。(赖玉普)

(责编:李强强、高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