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消融近70% 达古冰川试盖“被子”

这是国内首个用“地球工程学”措施减缓冰川消融的试验

2020年08月17日07:52  来源:成都商报电子版
 
原标题:50年消融近70% 达古冰川试盖“被子”

2020年8月5日,一个20人的小分队登上了四川阿坝的达古冰川,不是为了旅游,而是为了给达古冰川“盖被子”。

中科院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王飞腾研究员告诉记者,这是全国首个应用“地球工程学”措施减缓冰川消融的试验。

近半个世纪以来,达古冰川融化速度很快,整个冰川面积消融了70%。为了减缓其消融速度,达古冰川风景名胜区管理局2018年就与中科院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合作进行研究试验。这次选取了在冰川表面铺盖隔热反光材料的方式,在500平方米的冰川上进行试点。如果效果良好,将会把这项措施优化推广。

据介绍,中科院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2018年4月出具的《达古冰山冰川旅游研究项目总结报告》显示,2016年,达古冰山冰川总面积为1.70平方千米,比2007年第二次冰川普查时减少了25%,比1962年至1971年第一次冰川普查时面积减小了69.64%,冰川消失了4条。

王飞腾表示,此次之所以选择在达古冰川开展冰川消融试验研究,主要是考虑到达古冰川是海洋性山地冰川,是我国海洋型冰川纬度最北、最东的冰川分布区,被称为“冰川遗迹百花园”。

实验方案

用土工布覆盖冰川 外挡阳光内可保温

“目前,在应对冰川消融的工程措施方面,相关研究极少。之前国家从节能减排、阻止气候变暖方面着手保护冰川,我们将这两个问题合为一个行动方案,从具体方面直接针对冰川进行保护。”中科院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王飞腾表示,此次试验是中国科学家在面对冰川消融问题上首次应用“地球工程学”措施开展的科学试验。“地球工程学”指大规模地改造地表环境,以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据悉,2018年达古冰川风景名胜区管理局与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合作,决定进行冰川消融实验。

据王飞腾介绍,此前奥地利和瑞士都曾做过类似缓解雪场、冰川消融的试验。科学家将白色的羊毛毯覆盖在冰川上,通过遮挡和反射太阳辐射来达到缓解冰川消融的目的,“其效果还处于定性的描述上,没有定量分析。”所以实验室决定做一次实验,验证铺设材料到底能对冰川消融产生多大缓解作用。

一系列室内实验后,科研人员选择了土工布作为遮盖材料并决定进行野外实验。

“土工布具有高反射率,能增强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从而限制冰川的净辐射。同时土工织布减少了冰川与外界的感热通量、潜热通量,对冰川具有保温作用。”王飞腾告诉记者,“这次实验我们用5至8毫米的土工布,考虑了成本问题,如果成功,大面积推广可以控制成本。”

如何铺盖

缆车将材料运到高海拔处

利用材料本身重力向下滚

8月是达古冰川消融最厉害的时候,4位实验室的专家和景区的十几名工作人员决定于8月5日开始铺设材料。科研人员选取了冰川中下部的17号冰川,在这里建立了1个500平方米左右的试验场。

铺设的隔热材料宽2米长50米。在施工时,首先通过达古冰川缆车,将材料运输至冰川海拔4860米处,然后再铺设至施工作业区。施工时研究人员自海拔高处向低处铺设,利用材料本身的重力向下滚动。整幅材料铺设完毕后,相邻的材料搭接在一起用沙袋压好。铺设时每间隔3米用拴着沙袋的绳索固定。

王飞腾表示,量化测量隔热防冰川消融效果也是全国首次,他们会根据在冰川附近铺设的花杆网阵和三维激光扫描仪,测量判断冰川消融的高度和体积。“我们在冰川上安插一些杆子,根据两个月里杆子露出多少,判断冰川消融的高度距离。再根据高度和冰川表面测量出消融的体积。将这些与未铺盖的地区进行对比分析就可得出铺设隔热材料的效果。”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邵洲波 实习记者 郭懿萌

(责编:袁菡苓、高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