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青春好还乡

——走近四川遂宁大英县乡村振兴示范点土门垭村

2020年08月13日16:26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走进土门垭村

2020年7月31日至8月3日,四川省大英县举办了“‘脱贫奔康看大英’——大英发现之旅”大型主题采风活动。此次活动邀请了人民日报社高级记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委员会主任刘裕国等十余名知名作家与县作家协会会员、县摄影家协会会员一道走进乡村,深入脱贫攻坚一线,围绕全县开展脱贫攻坚以来,经济社会发生的变化和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人物,开展采风并创作了一批具有大英特色的文学作品,总结大英脱贫攻坚奋斗历程,展示脱贫攻坚大英成就。

作家们通过看易地扶贫搬迁点、乡村振兴建设新貌,听脱贫典型、先进事迹介绍,访脱贫群众感受,调研扶贫工作举措与成效,全面了解脱贫攻坚战的具体情况。

8月2日下午,在大英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赖安珍、荣学飞和大英县作协主席刘安平等人陪同下,笔者前往遂宁市乡村振兴示范点土门垭村。由于前两天一直下雨,太阳一出,既是高温又是高湿。车外温度应该有三十好几度,人一下车就像进了蒸笼,立即浑身冒汗,幸好大英县农业农村局的干部税文君早有准备,不是给大家发矿泉水,就是给大家发藿香正气水。

然而,高温天气虽然于人畜无益,可是对于庄稼却非常必要。四季分明,该热就热,该冷就冷,作物才能丰收。学畜牧专业出生的四川省劳模赖安珍,一路牵挂着那些发展养殖产业的村社,她说:“这种高温高湿天气,人都受不了,更何况那些禽和畜。枯井村的村集体经济项目跑山乌鸡养殖基地,昨天就出现了一些问题,幸好我们局里引进有专业人才养殖专家唐利军,给他们的鸡拿了点药,及时控制住了,要不然损失就大了。”赖安珍既像是谈乡村经济,更像是在安慰自己。老百姓有句俗话说得好:“家财万贯,长毛的不算。”就是说搞养殖太难了,一场鸡瘟或者一个什么流行病,就可能让一个鸡场倒闭,让养殖户血本无归。

土门垭村距遂宁市22公里,离大英县城区仅12公里,走宽阔平坦6车道的遂大快捷通道,说话间,车已经进入土门垭村。只见绿水青山间,一个个安置小区,全是粉墙黛瓦,两三层联排或独栋别墅小洋楼,小区周围还有一些超市诊所等便民场所。

汽车从一个有着“赵坝”标志的红绿灯处拐下小路,乡村道路也全部硬化可通行汽车。不管是快捷通道还是村道两边,都可见不同的农业产业项目,一个接着一个,种植中药材的、种水果的、开家庭农场的随处可见。

据土门垭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张济中介绍,土门垭村是2020年10月村建制调整由赵坝村和土门垭村两个村合并而来,因两个村都与土门垭这个垭口相连,故取名土门垭村。“我们现在的位置,就是赵坝。”他接着介绍说:“早在上世纪50年代赵坝和土门垭村就是一个村,由于地理位置相连,道路相通,产业相近,群众习俗相同,现在两个村合并成一个村群众都比较赞同。合并后,土地集中了,更有利于连片发展产业、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左前方一排红底白字的大标语耸立在田间,上面赫然写着“大英农村商业银行助力乡村振兴”,大字后面远处靠山又是一片别墅小区。后来才知道,这种别墅小区其实是土门垭村的数个“新村聚集点”之一,随行的隆盛镇人大主席舒建国说:“土门垭村地处大英县现代农业园区核心区域,这个村老百姓已经全部集中居住了,住上新房后,老宅基地全部复耕,并且参与到土地流转当中,全村土地流转达100%。”

“土地流转多少?”我以为他口误,没想到身边大英县农业农村局和县扶贫开发局的同志都异口同声地说:“土门垭村土地流转100%!”

我没有再问,因为我已经被这个数据震惊了。

农民都去哪儿了

我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出生在隔壁邻县射洪农村,地区条件与大英相差无几——一样的丘陵地区,交通不便,地少人多,千百年来生活在这里的人民都是脸朝黄土背朝天,一年四季战天斗地,从早到晚在土地里刨食,反而落得吃不饱穿不暖。改革开放后,农民增收改善生活的唯一出路,便是外出打工。我改变命运则是通过读书当兵考军校,但能走通我这条路的人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成年后便背上行囊外出务工挣钱,可是不管走多远,不管做什么,总是揭不掉明显带有歧视的“农民工”称谓。

而我们眼前的土门垭村,却实现了土地流转100%。就是说,这个村,已经没有真正的农民了,那么这些农民又去哪儿?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土门垭村如今的负责人张济中出生在缺吃少穿的年代,长大后正遇上改革开放,肚子都管不了的年代,谁也顾不了武装脑袋,没读多少书的张济中,只好像其他同龄人一样背着铺盖卷天南海北闯天下。离开家乡的张济中很快适应了环境,加上他爱学肯钻,没过多久便做出一些成绩来,经济上也逐渐有了一些积累。后来西部大开发,很多人在新疆租地当“地主”,张济中觉得自己到底还是农民,既然老家大英人多地少,自己干脆在新疆“买”地当“地主”算了,于是他东拼西凑筹措了40万元,在新疆若羌县“买”下了100亩地种西瓜,回归老本行,当了个大农民。几年下来,张济中在新疆种西瓜也挣了些钱,一家人生活也得到了改善,但他的心中始终不踏实。他对大英,对土门垭有一种割不断的牵绊,因为他的根始终在郪江边的土门垭村。虽然人在千里之外,但这些年家乡的变化,张济中是时刻关注着的。当大英县振兴乡村的号角吹响时,张济中就毅然决定将新疆那100亩地转租给别人,自己回到了土门垭村,并被选举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带头人。

张济中接着说,实行村支部书记和主任“一肩挑”后,土门垭村一共设有书记主任1人、副书记1人、副主任1人、村文书1人。村两委班子平均年龄降至45岁,同比下降8岁,大专文化程度1人,其余均为高中文化,班子的战斗力和为民服务的能力更强了。

土门垭村全村共有20个村民小组,991户,劳动力2090人,总人口2963人。其中外出务工1480人,常年在家1483人,大都是老人、妇女和儿童,土地没人耕种、撂荒严重。近几年,村上抓住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有利机遇,回引农民工,大力发展水果和药材两大主导产业。水果主要有“爱媛38”和猕猴桃,面积760亩;中药材以刺梨、天门冬、白芨、黄精、川三七、金银花、红豆杉等为主,面积1400余亩。农户除收取每亩750元的土地租金外,还能在基地务工,这些基地常年需要务工人员达300多人,工资50元/天,一般人一年能挣8000—12000元,同时还能学到种植技术。比如3社的漆勇,在看到这些业主效益可观后,便自己种植香桂15亩,并经营渔塘15亩,年收益达3万元以上。

“也就是说,现在全村百姓土地全部流转以后,他们除了继续外出务工,剩下的人就直接在家门口就业了。全村农民都成了产业工人了,是这个意思吗?”

“是这样子的。”张济中答道。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石

2017年12月29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2020年4月27日,大英县召开2020年乡村振兴工作推进会。会议总结2019年工作,安排部署2020年乡村振兴工作重点任务。县委要求全县各级各相关部门要进一步提升认识,强化措施,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落实、落地、落细,努力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中走在全市前列、作出示范。在会上,隆盛镇、卓筒井镇汇报了乡村试点村工作推进情况。

隆盛镇主要领导在会上专门汇报了乡村振兴试点土门垭村的主导产业情况。土门垭发展定位是“农业园区核心村、农旅融合示范带”。土门垭村现有红心猕猴桃、刺梨、覆盆子、香桂、早春糯玉米、白芨、鱼塘、三七、天门冬、黄精、金银花、柑橘、红豆杉等产业2524亩,其中红心猕猴桃200亩、刺梨1010亩(村集体450亩,遂宁德创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560亩),覆盆子100亩,香桂10亩,早春糯玉米300余亩,白芨60亩,鱼塘15亩,三七52亩,天门冬120亩,黄精157亩,金银花200亩,爱媛38柑桔560亩,红豆杉240亩。

其中,被誉为 “水果之王”的红心猕猴桃200亩,亩产3000斤左右,产值4.5万元/亩,收益在3万元/亩以上。刺梨盛产期亩产可达1000公斤以上,收益在3200元/亩以上。2017年引进德创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展560亩刺梨产业可实现收入179万元以上,纯收入可达60万元以上,户均增收500元以上。中药材覆盆子为两年生植物,亩产可达500公斤以上,亩产值6000元以上,收益在3000元/亩以上。香桂盛产期亩产值可达8000元,纯收益在4000元/亩以上。在白芨、覆盆子、金银花的种植地中进行套种早春糯玉米300余亩:大概6月份成熟,亩产量2000斤左右,产值1600元/亩以上……

这一组组令人眼花缭乱的数字,展示着土门垭村每一亩土地的种植养殖及收入情况,我不再对这个遂宁市乡村振兴示范村“土地流转达100%”有任何疑问了。

回乡创业助力乡村振兴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原则,土门垭村积极开拓思路,着力推进乡村振兴,大力发展生态、高效的特色产业,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全面改善人居环境,创新发展方式和管理模式,以全新理念建设“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现如今,“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美丽乡村已初显成效。

在县、镇两级政府和县扶贫开发局、农业农村局等单位领导支持下,土门垭村为破解制约产业发展的难题,实现乡村振兴,通过“亲情招商”和“回引工程”等方法,吸纳了不少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回乡投资创业。通过土地流转发年金、就地务工挣现金的方式,将产业发展与村集体经济、贫困户脱贫紧密结合,让大量村民脱贫致富,并且随着绿色产业的不断壮大,发挥的社会效益也越来越明显。这一点应该好好地大书特书。

振兴乡村必须解决好人、地、钱的问题,尤其是人的问题。人们已经意识到,只在农村内部打转转,路子越走越窄,会走入死胡同。城乡融合是破题的希望,应建立相应的体制机制和健全政策体系,把人才作为突破口和牛鼻子,实施人才强村战略,制定激励政策,才能吸引大学生、复员退伍军人、返乡农民工等回来建设家乡。

为大力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培养和一大批符合时代要求、具有引领和带动作用的乡村人才队伍,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不断注入活水。2020年1月,遂宁市委组织部联合遂宁市农业农村局开展了“乡村人才振兴百村千户示范工程”5年行动,评出2019年度5个市级乡村人才振兴示范村和50户市级乡村人才振兴示范户。土门垭村的邓永军、秦辉和李方平三人,就位列其中。

休闲农庄是乡村旅游的一种类型,近年来,大英把发展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作为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大力培育经营特色化、管理规范化、服务标准化的休闲农庄。

邓永军,与村支部书记张济中一样,早年外出谋生, 2013年回老家土门垭村创业,承包群众土地70余亩,建设军辉家庭农场,主要从事养殖业。随着遂宁到大英快捷路修通,并路过自家农场门口,邓永军进一步扩大生产,现在总共流转土地300余亩,主要饲养跑山猪300余头,跑山鸡、鸭、鹅共2000多只,种植蔬菜水果等,每年收益40万元左右。

邓永军的军辉家庭农场分为绿色果蔬区、生态养殖区、餐饮娱乐区、垂钓休闲区等四个区域,结合生产、生活和绿色生态于一体,不仅有效提高了生态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改善城乡生态环境,而且还能常年吸纳农民就业近100人,扩大了当地居民的就业面,有力地支持了土门垭村的脱贫攻坚工作。2018年,邓永军的农场还主动帮扶隆盛镇的贫困村黎明村,通过赠送价值8万余元的60多头跑山猪猪仔给黎明村,促使全村40户贫困户97人脱贫,为全县脱贫攻坚及农业产业发展做出了贡献。

邓永军本人于2017年12月被县旅游局评为“乡村振兴带头人”,他家的军辉家庭农场也于2018年1月被省农业农村厅评为“省级示范休闲农庄” 。

秦辉也是土门垭村的能人之一。上个世纪90年代初,秦辉与其他南下打工的同乡一样,怀揣着梦想去了沿海发达地区,在那里他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和才干,并掘得了人生第一桶金。2008年,一心牵挂着大英这片红土地的秦辉,毅然放弃了那边的高薪工作,回到家乡创办起遂宁首家本土二次供水技术服务公司。随着全国精准扶贫的大力开展,2015年,他回到生他养他的土门垭村,开始了他人生的第二次创业——回来当一个农民。当然,此时的农民,已经与三十年前农民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了。

秦辉回到土门垭村,利用自已祖上留下的老房子为基础,流转乡亲们的土地,发展休闲养老产业。他成立了“大英县浩翔种养殖专业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农户+服务+市场”的模式,带动村民致富。目前秦辉共种植有“爱嫒38”橙子420亩,粑粑柑60亩,桃、李各30亩,观光植物红霞杨30亩,套种红豆杉200亩,樱花、紫薇花50亩,果园内还放养四川山地黑鸡,实现了生态种养。

几年下来,秦辉投资创建的“红豆杉养生谷”项目占地达600余亩,总投资达2000多万元,以“观光旅游”和“生态养老”为主题,打造出了酒店式生态养老院及休闲度假区。既保留了传统林农业不变,又融入现代林农气息,形成人与自然相结合的和谐特色旅游。

秦辉说:“年轻时觉得钱赚得多,过上城里人的生活才算成功,但随着年龄和阅历增长,我还是放心不下土门垭那片热土。我回乡创业的目的,就是要让乡村‘活’起来,让乡亲们富起来,过上城里人的生活。”

在秦辉新装修的综合楼四楼会议室,他指着窗外不远处一些邻居的房屋说:“下一步,我准备把他们那八户人的房子都统一装修,做成民宿,带着他们发财。”

秦辉送我们离开时,站在路边指着右前方的高山说:“那是寨子坡,很多年前上面是住着土匪的。”也许其他人没有注意,我知道秦辉想要表达的是,只有在如今国泰民安的太平盛世下,自己作为一个小小百姓,才能做出如此成绩来。

被评为遂宁市乡村振兴人才的李方平却是个“外来户”,李方平是内江市东兴区杨家镇铁炉村人。2000年从浙江省温州市联谊公司返回家乡杨家镇投资中药材种植,以杨家镇为中心,带动苏家、永福、永久、高粱、大治、同福、双才、中山及威远等地种植中药材共5000余亩。2003年度,他就获得了共青团四川省委、四川省农业厅等部门授予“四川省农村青年增收成才带头人”称号;2004年度,他又被共青团中央、农业部授予“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称号;2005年度,他被授予内江市东兴区第五届“十佳优秀青年"称号。2009年度,他获得了内江市“优秀农村人才示范岗”称号。2012年到大英发展,任四川丰侨集团-遂宁市大英天丹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公司行政副总经理。2015年任上海弈慧集团-云南金平慧达农林发展有限公司中药材加工厂厂长。2016年应昆明内江商会力荐,与云南全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资返乡成立“内江市恩德种植专业合作社”,现任专合社法人、总经理。2016年下半年到赵坝村从事中药材种植,承包土地200亩,主要种植中药材黄精。近年来,药材长势良好,共雇佣务工人员3000人次,支付工资15余万元。预计2020年开始销售,产值达600余万元。

此外,作为引进产业,在土门垭村种植中药材的还有好几家,其中一家种三七的不得不说。业主叫龙清明,是一位老军人,老家在资阳安岳。从重庆三医大“退役”后,本来可以钓钓鱼打打牌,安度余生,但由于学医的原因,他偏爱中药材种植,便在云南汶山与家里亲戚一起种植三七。一个偶然机会,得知大英土门垭村引进种植产业,来考察后发现这里土壤、天气都非常适合种植中药材,于是一期种植了50亩三七。经检验,龙清明在土门垭种出来的三七比在云南汶山种的三七品质还要好,因此,今年下半年他们准备再扩大种植50亩三七,下一步还将种植200亩白芷。我们离开他的三七种植基地时,正看到财务人员在给工人们发当天的工资,龙清明的爱人熊润女士说:“这些工人都是土门垭村村民,他们喜欢在我们这里上班,因为我们都是当日结算,从不拖欠工资。”

在大英县扶贫开发局四楼,县扶贫开发局党组成员、县供销社监事会主任廖成龙,谈起土门垭村乡村振兴的事,用北方话叫做“门清”。他告诉笔者,土门垭村有个叫“大英县卓维达”的水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种植红心猕猴桃,林下散养土鸡,每年举办采摘节,能吸引不少游客,解决不少就业。农业农村局的赖安珍、荣学飞曾带我去看过,他们当时正在采摘,因为三四月份干旱,今年果子明显偏小,不过因近期雨水多,猕猴桃水份充足,重量反而比较重。当时我曾随手捡了一个放秤上称,足足有82克,给我称秤的就是猕猴桃基地负责人文笃旭。廖成龙还告诉我说,文笃旭还是一个发明家,他先后围绕猕猴桃产业发明了“智能显示控制猕猴桃冷藏柜” “猕猴桃加工全自动切片烘干机” “猕猴桃干生产烘干机” “猕猴桃冷藏内循环自动保湿冷冻机” “猕猴桃储存低温气调库” “猕猴桃冷藏专用冰柜”等多项国家发明专利。

这让我立即又想起了在大英农业农村局见到的唐利军,唐利军作为大英县从外面引进的农业养殖人才,拥有9项国家发明专利。如此看来,大英县的乡村振兴跟引进这么多专业技术人才,有着必然的联系。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大英县县委党校副校长、县脱贫办干部蒋志强告诉笔者:“乡村发展的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实施乡村振兴重在‘人才振兴’,只有抓住人才核心,激活乡村振兴‘人才引擎’,让他们愿意来、愿意留,在乡村振兴的广袤天空放飞梦想、实现人生出彩,才能奏响乡村振兴的时代强音。”

当然,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正如大英县委副书记、县长胡铭超同志在全县乡村振兴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中所说:组织、人社等部门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配强基层干部队伍、加快培育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职业农民和职业经理人,实施能人回乡创业服务行动,推动组织人才振兴;农业农村局、商务经合等部门要大力引进培育农业优质企业,发展农产品加工,培育本地农业品牌,促进农村产业振兴;农业农村、综合执法、生态环境等部门要牵头做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大革命”,切实提升村容村貌,加快农村生态振兴;宣传、文广旅游等部门要加快建设村级文化活动阵地、开展移风易俗活动、传承和发展优秀农耕文化、培育新乡贤精神等,推进农村文化振兴……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作者简介:

税清静 四川射洪人,70后,9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从部队到地方,现供职于四川省作家协会。成都文学院签约作家。曾任四川省作协第七届全委会委员、报告文学专委会副主任。作品散见《中国作家》《长篇小说选刊》《中国报告文学》《中国艺术报》《中国文化报》《解放军报》等国家级报刊。著有长篇小说《大瓦山》、儿童小说《喜神来了》系列,长篇报告文学《新丝路——从成都出发》、评论集《文学‘鸡’因论》等,获有第十届中国作家鄂尔多斯文学奖等。 

(责编:张玉琳、高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