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里的重庆皂

2020年08月12日08:52  来源:重庆晚报网
 
原标题:嘉陵江边藏着一家重庆肥皂厂 这里产的肥皂几乎人人都用过

   肥皂厂的外观很具有年代感

  ▲老厂房见证一个时代

  ▲现在成为文物

  喜欢重庆的山山水水,自然会爱上重庆的历史。

  最近这段时间,很多人都在抖音上关注着重庆的历史以及相关故事,比如通远门、巴国城,还有一个曾经让重庆人耳熟能详的“重庆肥皂厂”。

  “莫说重庆,我们在贵州人都用过重庆肥皂。好用,去污效果特别好,那个肥皂味,浓得很。”有网友在微博里回忆说。肥皂的味道,就像小时候的记忆,如今长大了,肥皂用得很少了,但是那种记忆却不能抹去。 

  嘉陵江边的小码头

  重庆肥皂厂今何在?前段时间涨水,不少外地来沙坪坝区磁器口看风景的网友,通过镜头看到了对面一座若隐若现的建筑。“这么有历史感的房子是什么单位的?它有什么故事吗?”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从江北区了解到,网友镜头中的建筑,就是重庆肥皂厂的旧址,它位于江北区石马河桂花园社区,石马河抗战内迁药厂建筑群也在这里。

  8月10日上午,顶着烈日,记者到肥皂厂打探。不过由于目前是酷暑,周围的路已经找不到路的样子,因此,建议广大游客看看新闻弥补一下回忆。

  重庆肥皂厂的旧址,就在石马河桂花园,输入这个地址后,导航会将你带到现场,从国奥村公交车出发,由于没有直达的公交车,只能全程靠步行,大约有1.9公里路程。

  一位保安告诉记者,来这里看老建筑的人不少,“不晓得有啥子好看的,可能是一栋文物。”

  肥皂厂所在地的桂花园,原本是嘉陵江的一个渡口,对岸是磁器口古镇。在公路交通还没有发展起来的年代,江北区的石马河、玉带山、石子山等地的居民大多选择从这里过江前往沙坪坝区的磁器口、歌乐山等地。

  如今,从这边瞭望对岸的磁器口,都能清楚地看见磁器口的建筑。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随着内迁药厂的迁入,桂花园片区开始慢慢发展和热闹起来。在战火纷飞的抗战岁月里,石马河抗战内迁药厂作为战时补给地,大量医疗药品及器械从这里源源不断地送至抗战前线。

  内迁药厂让桂花园开始发展,肥皂厂的出现则是让桂花园真正地发展起来了。而这一切不得不提到一个人物——肥皂大王赵春永。

  药厂演变成了肥皂厂

  根据《石马河街道志》记载:重庆制皂总厂前身系上海资本家赵春永以“迁川工厂”的名义筹措贷款,1940年1月在桂花村(江北区)购地370亩建厂。1943年~1946年间,两次扩建,其生产设备和生产能力居全行业之首,把持重庆肥皂市场。

  记载显示,赵春永来到重庆后,在桂花村地块置地建厂。最早筹建的其实是药厂,并且已花巨资修建了药厂试制用房和一批管理用房。一切筹备顺利,正在等待开工,但从上海购进的制药设备在宜昌转运途中,却遭日机轰炸,设备全部折损。

  这可怎么办?钱都已经投进去了。无可奈何的赵春永只得另辟蹊径,通过关系,融资75万法币,成立水新化学品股份公司,生产肥皂。由此也就有了重庆第一家大型现代工业制皂厂。

  工业化生产变“肥皂大王”

  事实上,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重庆的家庭中常用的肥皂是本地企业广利化学工业公司生产的“吉星”牌和乐山肥皂厂的“皂之王”。当时的重庆肥皂制造业,大大小小工厂有三四十家之多。

  一家新兴的制皂厂,一个新生的肥皂品牌,如何才能打开重庆市场?

  重庆本土肥皂厂虽多,但生产工艺落后,原材料供给配套差,大都属于作坊式生产。赵春永成立的则是大型现代工业制皂厂,进行的是工业化生产。他不仅聘请了留日生谢卓生任该厂厂长,还招来了一批上海技工。他们革新工艺,添置大型设备,改用本地收购的牛油等油脂,替代战时无法保障的国外进口椰子油等原料,又请专家,兴建和研制出生产专供的烧碱与之配套。

  由此生产出来的“永新”牌肥皂一面市,因质量上乘、价格合理,不仅迅速占领了重庆市场,成为当时重庆和西南各省会城市的抢手货,还把“力士”皂等“洋皂”挤出了重庆市场。

  在那个时期,“永新”牌肥皂占据了重庆市场的80%以上,每月产量高达八九千箱(一箱60联)。一时间,这里成为了抗战时期重庆劳工最为密集的地方之一,赵春永也成为了“肥皂大王”。

  它是我们儿时的回忆

  可惜好景不长。

  抗战胜利后,赵春永回到了上海,在上海开办上海永新化工厂,期间不断抽走在渝工厂的资金和原材料。到1948年末,重庆工厂已负债累累,濒临倒闭。

  1953年公私合营,重庆政府注入资金,重庆本地10多家小厂先后并入,这才使得工厂没有倒闭。1967年,工厂正式更名重庆肥皂厂,1982年更名为重庆制皂总厂,直到2001年歇业关停。这时,家家户户的肥皂盒里,大大小小的商店货架上,都能看见“重庆”牌肥皂。

  在江北区石马河桂花村80号,70多年前修建的五幢风格别致的建筑及后来修建的高大厂房,依旧屹立在道路两旁。

  从“永新”到“重庆”,这些建筑曾经见证了重庆肥皂厂的辉煌,如今也还在述说着已经消逝的重庆制皂业的过去。(重庆晚报-上游新闻记者 王渝凤 江北区供图)

(责编:高红霞、罗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