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泸州市古蔺县地处川南边陲,全县共有森林面积252.86万亩,活立木蓄积量863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2.32%,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核心区。由于特殊的生态区位,该县属国家森林火险一级县、森林火灾高风险区。
咬定青山不放松,围绕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这个重大课题,古蔺县积极探索森林防火“林长制”管理,创新手段、因山施策,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
责任落实到最小单元
古蔺县研究制定各项制度和实施方案,建立起“县级林长+乡镇(街道)林长+村级林长+管护队长+管护成员”的“四长一员”管理架构,构建由2名县级总林长、25名乡镇(街道)和国有林场总林长、281名村级林长、2967名管护队长和成员组成的全覆盖无盲区的森林资源源头管理网。
“防护网”搭建起来后,关键是怎么干。古蔺县设立林长办公室,负责森林防火“林长制”日常管理工作。定期组织召开林长联系会,建立健全一林一牌、一林一图、一林一会、一林一策、一林一档“五个一”工作机制,推进森林防火“林长制”工作规范化、长效化。县级林长每季度,镇级林长每月,村级林长每周巡查,落实信息举报、交办督办、结果反馈、考核奖惩等机制,坚持日常督查、专项督查、重点督查相结合,推进相关工作落地落实。
森林防火“林长制”管理工作主要在于落小落实。全县建立责任体系,明确责任分工和管理任务,将责任体系在乡镇(街道)、村、重点林区一线挂牌公示。对林区面积、树种构成、重点设施、取水点、防火通道、进出路线、隔离带或可以开设隔离带的位置等基本情况进行勘察,形成系统数据,上图标注,在乡镇、村和重点林区主要入口进行公示,挂图作战。建立“一地一案”,针对林区具体情况,分片制定扑火方案,反复演练,确保应急响应科学准确。
“三色”布防一图作战
“我县以‘林长制’管理为基础,紧盯重点林区防控,采取‘三色’布防。”据古蔺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吴进介绍,该县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集中林区及容易引发火灾的连片墓地进行实地调查,弄清林内基本情况,核实林区界线,并采用“三色”布控办法,在指挥图上标注500亩以上(黄色)、1000亩以上(橙色)、5000亩以上(红色)的防控区域,全县460个重点林区、549个连片墓地,都集中在“森林火灾管控区域图”上,指战员一目了然,重点领域清楚,重点管控精准、火灾扑救措施针对性强。
队伍、物资建设必不可少。古蔺县以责任林区群众为主,其他群众为辅组建群众扑火队,建立村与村之间、重点林区之间、林场和周边村组之间、责任群众之间的联防协作机制,充分发挥群众扑火队平时防和战时灭的作用。物资储备上,建立重点林区物资储备点,配齐必备物资,落实专人管理,全面清理林区农户劳动力情况,按照一户一套、劳动力较多的一户2—3套配备扑火工具,切实提升快速救援能力,随时做好“迎战”准备。
管控、处置,一切皆有章可循。森林防火“林长制”推行以来,古蔺县数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全力推动工作上山入林,措施落地见效。全县共建立责任体系24个,制定扑火方案210个,绘制林区防控图24张,建立林区扑火队伍269支,下沉扑火物资3000余件。今年入夏以来,在连续高温天气考验下,古蔺县森林防灭火灾形势总体稳定。(朱虹 曾念 徐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