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蜀工匠如何在漆木器上镶嵌玉石?听听跨界对谈

2020年08月05日07:42  来源:封面新闻
 
原标题:成渝文博周②|古蜀工匠如何在漆木器上镶嵌玉石?抢票参加跨界对谈

“雕镂釦器,百伎千工,东西鳞集,南北并凑。”扬雄在《蜀都赋》中描绘了蜀国漆器制造业的匠心与繁荣。

当时的巴蜀工匠漆器制造工艺如何登峰造极?这些传统的漆器材料和工艺如何闪烁着现代之光?8月7日晚,你可以在“金沙之夜x何以为漆——灵感根源:历史与设计跨界对话”活动上找到答案。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直接拉到文末参与互动抢票。

几千年来,成都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凭借天府之国的滋养,创造了许多独特的技艺。其中有一项比城名“成都”更加古老的技艺——成都漆艺,仿佛并不为大多数人所熟知。

天然大漆是我国的土特产之一,素有我国“三大宝”的美誉,被称为“涂料之王”。天然生漆应用源远流长,中国发现和使用天然生漆可以追溯到7000多年前,据史籍记载“漆之为用也,始于书竹简,而舜作食器,黑漆之,禹作祭器,黑漆其外,朱画其内。”

大漆取自于漆树,其得来尤为不易。每棵漆树需生长数年才能进行割漆,每年短暂的采割季大概只有三个月,每周只能采割一次。在漆树上割出V型小口,使漆液缓缓流出。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漆农往往走上百里山路,割上千刀,才能收满一斤大漆。漆艺发展数千年,这个动作依然无法用机械化的流程取代。

郭沫若先生曾说:“漆从西蜀来”。成都和漆缘分不浅,是最早使用大漆的地方。早在3000多年前,成都漆艺便在古蜀文明中萌芽。

成都漆器列为中国四大漆器之一,以精美华丽、光泽细润、图彩绚丽而著称。

三星堆青铜人面像所带的金面罩,正是用生漆加黏土调成的粘贴剂贴附于器表。

金沙遗址出土的两件漆木器,让人一睹古代漆器手艺人的匠心。

一件是嵌玉片漆木器,出土时木胎已腐,残存漆痕。在巴掌大小的残片上,镶嵌着几十枚玉片和绿松石片,展示出“百宝嵌”工艺的雏形。

出土于同一个遗迹坑的木胎虎头漆器,形象则更为惊艳,尖耳翘立、圆眼怒睁,虎头形象呼之欲出,身上同样残存明显的黑色漆痕和星星点点的朱砂痕迹。

如果说古蜀文明还原了成都漆艺最初的样子,而“金沙之夜x何以为漆”活动则勾勒出成都漆艺未来的图景。

8月7日晚6点,由金沙遗址博物馆和Craft+设计师组织联合举办的“金沙之夜x何以为漆——灵感根源:历史与设计跨界对话”活动将在金沙陈列馆冥想空间举行。金沙出土的嵌玉片漆器,也将在活动中罕见亮相。

除了极为罕见的文物之外,本次跨界对谈的嘉宾阵容也格外令人期待。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资深专家白玉龙,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副研究员明文秀,成都漆器工艺厂负责人王岳峰,以及众多民艺设计师,将与观众分享历史与现代、文物与漆器、文化与艺术的跨界对话。

8月4日,金沙为封面新闻读者提供5张免费的入场券,邀请你抵达活动现场,近距离围观嵌玉片漆器,欣赏古蜀工匠的独具匠心,与文物修复、文化研究、漆器制作等行业专家对谈,共话漆器的保护与传承。(封面新闻记者 曾洁

(责编:罗昱、高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