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建军节特别报道——“老兵故事”

退伍老兵陈浩自述:对口帮扶贫困村 他在高原坚守2年

2020年08月01日15:05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我叫陈浩,是成都农商银行派驻德格县汪布顶乡龚加村的一名驻村扶贫干部。

2018年我所在的单位成都农商银行,对口帮扶国家级贫困村德格县汪布顶乡龚加村。想到曾经在部队服役,身体各方面素质都比较好,所以我就主动向单位申请此次驻村扶贫帮扶任务。我平时的工作主要是老百姓生活生产所需的各类帮扶,比方说村里的建房、修路等等。

驻村两年以来,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2018年下半年,因为脱贫攻坚任务重,在一次走访贫困户的过程中,我发现我所驻的村有一大半的村民家中存在无固定取水点,超过半数村民没有安全饮水,存在人畜共饮和冬季结冰的情况。在向乡党委政府及县委政府递交相关数据及书面报告后,我们驻村工作队开始了漫长的饮水地点寻找工作,因为没有专业设备,没有技术支持,我们就利用手机GPS定位显示海拔,凭着脚步去测量坡度。没有植被覆盖的龚加村不像其他村落一样有着固定的泉眼及蓄水条件,整个村子都要在山下溪流中取水,往返时间及基础设施不成熟的问题,让村民们的每喝一口水都得节约。同时,村民们还面的一个问题是水打多了就会生青苔,水打少了又不够人和牲畜喝。

2018年6月,在脱贫攻坚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同时,我们仍然没有放弃为村民们寻找水源的想法。最终,在2018年8月,龚加小组及燃麦小组蓄水池及管道铺设完成,从此两个小组村民告别下山打水、冬季无水的日子。同时,由于对水源地保护,也彻底结束了人畜共饮的环境问题。

两个小组的自来水通了,剩下的也是此次饮水工程最大的问题,燃登小组有6户长期居住在海拔3800米以上的村民,而6户居民就有4户属于贫困户,由于海拔高水源无法引入,附近5公里范围内也无泉眼,居民依靠夏季喝渗透水,冬季下山打水来过日子。经过了大约两个月的寻找,最终我们工作队在与燃麦小组交接的一处山坳中找到了一处海拔高于4000米的水源作为长期饮水供应点,但由于两地之间是相隔6公里的无人区,地势险峻,更别提行走的路了。

2018年8月16日,在3个村民的陪同下,我们进行了第一次踩点,在确定了原有露天蓄水池的海拔后,为了行走方便,我们每人只带了一瓶水,本以为6公里多一点不过是这个山到那个山的距离,咬咬牙就走下来了,后来才知道,我们的体力和当地人相比有着太大的悬殊,一瓶水只维持了前半个小时,走了五分之一的距离带的水就没有了,一直在斜坡上横着走脚也磨破了,此时的渴和疼痛已经到达了极限,但是我一直鼓励自己,曾经在部队服役的时候,各种体能训练都坚持下来了,于是一直鼓励自己,加油,加油……

经过了4个多小时的行走,期间也不知道有多少次因为心跳太快而只能停下来休息,也不知道多少次因为头晕耳鸣却又生怕掉队去追赶别人,终于看到了面前哗哗流出的山泉水……2018年国庆前夕,龚加村3个村民小组71户居民全部喝上了安全饮水,至此传染病及冬季饮水问题全部解决。

2019年的6月,我们按照惯例到村民家中走访,了解和记录村民的生产生活情况,走访到我们村贫困户益西加村家里后,在交谈过程中,我无意中发现他的小儿子昂翁四郎有先天性唇裂,而且前期因为家里照看不周,引起了孩子的左手小指和食指坏死。因为本来就是贫困户,也无力去为孩子医治了。作为一名父亲,内心非常不忍。回到住处后,我彻夜难眠,想想本来贫困就已经给他们家庭带来那么多困难了,这件事情更是雪上加霜了。隔天,我主动向单位及身边的同事朋友发起了筹款,在3天的时间里,给孩子筹齐了5万5千元的手术及后期恢复的生活费用,在向乡党委请示后,我带着孩子和他的父亲连夜驱车900多公里到了成都,当时顾不上休整,第二天又驱车300多公里去为孩子进行手术。

其实作为一名扶贫干部,我觉得群众对我的肯定,就是我们坚守基层扶贫阵地的力量支撑。军营给了我成长的基础,而基层工作给了我成长的空间,舍小家为大家,我一直在坚持着,一直在前行着,守住这颗炙热的不变的初心。(李平 赵祖乐)

(责编:袁菡苓、高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