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广州最豪当铺” 现在成了民俗文化博物馆

2020年07月30日09:06  来源:广州日报
 
原标题:曾经的“广州最豪当铺” 现在成了民俗文化博物馆

“当铺——一个特殊的社会行业”“均和墟历史街区”“白云遗珠——白云区代表性文物建筑展”“白云深处有人家——白云区风土人情特色展”——循着岁月磨蚀的阶梯和通道,在平和大押碉楼内外穿行,一连串透出浓浓地方特色的展览接连呈现在观众眼前,让人们身处的白云之地,变得深邃又跳脱。你可知道,这座精彩的博物馆,前身曾是广州最“豪”的当铺吗?

“活化”让老文物新生

早在2003-2006年的第四次广州市文物普查期间,位于白云区的平和大押就已是那批新“发现”的文物线索中的明星。不仅因为曾被视为“广州最豪华的当铺”,而且它与越秀区的东平大押、荔湾区的宝生大押等一道,将旧式当铺这种在中国古代、近代有着重要作用的民间金融机构,重新拉回到今天人们的视线中。十几年过去,这处老当铺已经变成了免费开放的市民文化活动空间。在不久前公布的15处广州市文物保护利用典型案例中,平和大押的活化再度获得关注,成功入选。

老式的当铺建筑虽然防御效果出色,但对于当代博物馆来说,空间上并不算很匹配。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和强烈功能性布局的限制下,把当代博物馆展览、研究、陈列的综合性功能融入进去,还要把文物安全放在第一位,考验的是设计者的眼力、心力、脑力。白云区2011年投入大量资金,对平和大押旧址进行保护修缮并加以活化利用,基本保留了其原貌,2012年6月,将之开辟为白云区民俗文化博物馆,免费对外开放。其内部展出的照片、文字以及典当工具,再现了旧时典当行业的繁荣情景。

白云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负责人介绍,白云区民俗文化博物馆的建成,大大推动了白云区文博事业的发展。开馆以来,随着参观人数的增加,平和大押的名气越来越响,游客越来越多。2019年博物馆与区摄影家协会合作开展“白云区民俗文化博物馆720°全景平台”,游客足不出户,即可参观博物馆。十多年来,平和大押旧址从无人知到成为文保,又成为“网红”的“活化”过程,是广州文物保护利用水平不断提高的体现,也是无数普通广州人爱家爱城的温情所致。

100多岁的老当铺

见证了老广州与老上海的经济联系

平和大押位于广州市白云区均禾街均和墟一街1号,始建于1917年,由黄润和、黎络宗、袁梓文、黄以材等股东筹资兴建, 耗费白银3万两,使用青砖18万块,曾被誉为“广州最豪华的当铺”,是目前广东省发现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一座当铺旧址。它坐东朝西,由铺面、库楼和南北侧院(含六角亭)组成,占地面积1003.38平方米。前厅为营业铺面,占地面积260平方米。库楼建造成碉楼状,占地面积208平方米,楼高六层,共26.62米,用于储存典当物品。楼体坚如磐石,防御措施十分周全。

为什么广州规模最大的当铺,会建在当时相对偏远的均禾一带呢?当地文史专家说,得从1915年说起,那一年广州遭遇“乙卯年大水”,原大朗附近的桥头市墟市被毁,附近乡民迫切希望能就近建一个新墟市进行贸易,当地乡绅等合议,决定选址在均禾石马村重建墟市。新墟市规模相当宏大,有横街三条、直街五条、码头三个,总占地面积达到4万多平方米。整个墟市的规划和建筑设计是由上海请来的建筑大师负责,所以商铺融入了旧上海的多种建筑元素。实际上,股东中的袁梓文也是在上海开店做生意的商人。可以说,平和大押和穗沪之间的经济联系,渊源颇深。

建成后的平和大押雄伟壮观、坚如碉堡。在老白云人眼里,这是白云的一座地标性建筑。但这样一座知名建筑,始建年代却长期搞不清楚。据参与第四次文物普查的当地文保部门负责人说,由于一时难以找到真正见证平和大押修建时的知情人,只能根据在世老人的回忆,判断平和大押修建于1928年。但这种说法并无其他旁证支撑。2017年,当地文保部门工作人员在进行日常维护时,根据平和大押门楣上方的壁画《和合生财》中的年款字样,推断出始建年代为1917年。

这次偶然的发现,让平和大押跻身广州百年老建筑之列。一个多世纪的岁月中,这座碉楼式的老建筑不知目睹了多少银钱进出,多少人来人往。2008年12月,平和大押旧址公布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4月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卜松竹

(责编:袁菡苓、高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