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凉山美姑县:学龄前孩子学会了普通话

陈曦 朱虹 郭莹

2020年07月11日17:20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美姑县巴古乡勒布村幼教点老师正在教孩子们识字。人民网 朱虹 摄
美姑县巴古乡勒布村幼教点老师正在教孩子们识字。人民网 朱虹 摄

“孩子们,我们来唱个歌,好吗?”

“好。这是我的头,谢谢就点头。 这是我的眼睛,爱你亮晶晶……”

6月的清晨,孩子们的歌声响彻巴古乡勒布村,前来送孩子们上学的家长迟迟不愿离开。

四川省凉山州美姑县巴古乡勒布村幼教点是凉山州一所普通的村幼儿园,在这里读书的都是3-6岁的适龄孩子。孩子们在幼师的带领下,通过游戏和唱歌的方式学会了普通话。过去,因学前教育的缺失,不少孩子上小学后才开始学汉语,语言障碍导致“学业困境”,孩子们听不懂便容易厌学,于是有的人很早就辍学了。

“这个幼教点开办于2014年9月,在勒布村村民委员会会议室教学,面积虽然不大,但里面布置得温馨整洁,教学设备比较齐全。刚开始的时候,孩子们基本上都不会说普通话,个人卫生情况也比较差。”美姑县巴古乡勒布村幼教点老师马海伍呷告诉记者,一开始,幼教点只有30多个学生,现在家长都抢着把孩子送到这里读书,现在已有80多人。“入园率从2014年的50.73%提高到现如今的85.35%。”

通过这几年的努力,美姑县巴古乡勒布村幼教点的孩子们已初步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能够比较流利地使用普通话和老师交流,在个人卫生和行为礼貌等方面也有很大的变化。

“现在家长也跟着小朋友学起了普通话,有时候去赶集,学了几句普通话,就算不会说,他们也能听懂。”马海伍呷老师说,这是“小手牵大手”的力量,“回家后小孩子跟爸爸妈妈讲普通话,看电视还能给家长当翻译。”

除了成为家长的小翻译,记者在美姑县洛俄依甘乡新农村幼教点了解到,幼教点的普及还让许多家庭改变了对教育的看法。

“一开始,许多家长可能把我们(老师)当成了保姆。现在,孩子们的变化换来了家长对我们尊敬。”美姑县洛俄依甘乡新农村幼教点老师吉克阿米告诉记者,家长们看见孩子会自己洗头发、洗手、洗衣服,“家长会真诚地说,阿米老师谢谢!”

午饭时刻,阿米老师让孩子们排队上厕所、洗手,值日小组需要帮助老师分发午饭。

“老师我去我去,老师我可以帮你,孩子会很主动去学习劳动方面的事情。”阿米老师说,午饭时,小朋友分组排队下楼,依次把自己的小板凳排好落座,等待一起开餐。“我个人觉得,要让孩子们学会自己洗碗,在家里也可以分担一点家务。以前家长们都不理解老师,现在孩子们不仅学会讲普通话,还会自己洗头发、洗手、洗衣服,家长都很认可。”

“全县的入学率达到了85%,已经越来越好,家长的教育意识也很强。我们去小学测普通话水平,发现进入一年级的小朋友普通话都说得非常棒。”据美姑县学普办工作人员杨丽介绍,美姑县为实现幼儿“听懂、会说、敢说、会用”普通话的目标,全力推进学前教育。目前,全县设立291个村幼教点、313个教学班,招收幼儿11481人。“‘学前学会普通话’,就是为了帮助大凉山的学龄前儿童听懂、会说、敢说、会用普通话,帮助他们为今后学习、生活打好基础。”

(责编:章华维、高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