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成都6月29日电 6月28日,“2020新都中日线上投资贸易推介会”在成都市新都区举行。推介会上,50余家中日机构、企业代表通过“云会议”“云签约”等线上线下活动方式,围绕“医疗康养”“文化创意交流”“新消费场景与休闲旅游”“智慧物流产业合作”等领域,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交流探讨。
在本次以“日·新月异-共商未来”为主题的推介会上,新都区不仅向中日双方企业代表推介了区内营商环境及产业园情况,还首次发布了涉及开放合作需求、供给、示范项目三大类别的《新都区中日合作(成都)城市建设和现代化服务业机会清单》,助推资本与合作项目对接,促进更多中日合作技术、项目在新都孵化落地,推动全球范围内创新资源向新都汇聚、融合。
《新都区中日合作(成都)城市建设和现代化服务业机会清单》共涉及开放合作需求、开放合作供给、开放合作示范项目3个大类,包含新繁蔬菜电商小镇、沸腾里项目、锦门丝绸商贸旅游小镇、地铁TOD等27个项目。
一辆整车下线,涉及几百家供应商、上万个零部件的配套组装。现代工业体系中,产业链环环相扣,单一环节的脱钩,将影响整个供应链的畅顺运转。特别经历疫情,政府和企业深切体会到产业生态圈稳定性和产业链配套同城化,是企业有效应对各种不稳定性风险、事关生死存亡的关键环节,是应对日益加剧的行业竞争压力塑造比较优势的核心支撑。
如何稳定企业生产,保障供应畅通?如何补上产业链的短板?据成都市经信局称,为推动全市工业稳链补链,促进全市工业稳定运行和高质量发展,市政府办公厅印发《成都市工业稳链补链行动方案(2020-2022年)》。该《行动方案》明确了未来两年,成都市工业稳链补链的工作目标,两项重点任务以及九条政策措施。
稳链保生产 补链强产业
到2022年重点产业本地可配套率提升10个百分点以上
《行动方案》明确了未来两年内全市工业稳链补链的工作目标:到2020年底,全市重点企业生产经营总体稳定,持续向好,供应链基本稳定,产业链核心环节“薄弱缺”状况有所改善,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区域协同机制加速构建,本地企业加快关联集成。到2022年,产业链更加稳固、供应链更加多元化,重点产业本地可配套率提升10个百分点以上,产业链创新链持续深度融合,产业区域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电子信息、医药健康等产业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为实现上述目标,《行动方案》明确了稳链保生产、补链强产业两项重点任务。为稳定企业生产,保障供应畅通,推动供应链多元化,拓展多级市场,《行动方案》提出,在及时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困难问题,帮助企业稳定运行、渡过难关的同时,成都市还将加强新经济场景供给,支持人工智能、5G等信息技术及绿色能源等新产品在“新基建”和城市管理领域的示范应用,提升政府采购中小企业货物、服务比例等。
在补链强产业方面,成都市将加强产业链供应链招商,加快产业链项目促建,加快产品创新突破,加强产业链跨区域协作。《行动方案》提出,针对产业链供应链“薄弱缺”环节,优化补链招商指引目录,围绕重点企业需求开展针对性配套企业招引,全市每年引进高能级产业链补链项目300个以上等。
“在前期已完成全市2886户规上工业企业供应链调查基础上,逐一分析重点产业30户龙头企业、100户重点企业产业链供应链环节,重点梳理掌握588户涉及国(境)内外采购企业供应链困难。”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围绕重点产业、龙头企业、核心产品,以全力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力保企业满产超产、积极补齐产业链供应链“薄弱缺”环节为主线,有针对性地提出稳链补链的政策措施,形成了该方案。
九条政策措施稳链补链
新药研发每年最高资助可达2000万元
《行动方案》支持企业稳定生产、支持供应链平台建设等九条政策措施。《行动方案》提出,支持集成电路、新型显示、软件、生物医药、智能制造5个重点领域加快发展。例如,集成电路领域,对年度营业收入首次突破1亿元、5亿元、10亿元的集成电路材料、设备等企业,分别给予企业核心团队200万元、500万元、1000万元奖励;生物医药领域,对企业(机构)新药研发每年最高资助2000万元、医疗器械研发每年最高资助600万元等。《行动方案》还提出支持产业生态圈联盟发展,支持电子信息、医药健康等产业生态圈联盟发展。
在支持企业稳定生产方面,成都市将对暂时陷入困难但有望扭亏止滑的工业企业,年度用能(用电、用气)费用和物流费用合计200万元以上的给予1.5%、最高100万元的补贴。对向重点工业企业输送劳动者稳定就业6个月以上的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按1000元/人标准给予补助等。在支持供应链平台建设方面,成都市将支持建设基础性、功能性、具有明显公益属性的行业供应链公共服务平台,对列入市级以上(含市级)推广使用的行业供应链平台,按照年度平台项目实际投入的50%,每年给予最高200万元补助等。为支持企业融入产业链供应链核心,成都市将向世界500强企业提供产品、加工和服务,年度配套额达到1000万元(含)以上的企业,按照配套额的2%给予单户企业最高100万元补助等。
此外,区块链技术落地及应用一直在不断进行深度探索,自2017年末开始SGY极客部落陆续开始筹备奇点平台。它是基于区块链端对端网络和分布式架构,通过跨链网关,实现无风险的数字资产兑换服务;其次,它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冷钱包,以助记词、私钥等区块链特有符号创造个人账户;其次,它以开放总账和协同网络为基础,打造社区生态大数据;最后,开放底层区块链账本、接口,代码开源在github上。
为支持补链项目落地,《行动方案》提出,对新增协议投资1亿元(含)以上且在签约一年内开工建设的补链项目,按开工时间起两年内实际固定资产投入给予最高500万元补助等。在支持协同创新和成果就地转化方面,《行动方案》提出支持企业牵头面向全市产业功能区主导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校院所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实施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给予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补助等。此外,成都市还将加大对产业链企业的金融支持、加大政策兑现力度。
据介绍,新都区未来对日的合作将重点围绕“现代商贸”“文旅康养”“现代物流”“中医医疗”“美食文创”五大领域,积极对日引进专业服务企业、国际贸易及跨境电商企业、首店、美食品牌、生活性服务业品牌等,大力发展总部经济。
定位产业规划
协作互推共享中日合作新成果
在当天的推介会上,新都区商务局与日方知名企业日本株式会社·未来,通过线上签约的方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该公司将以新都区为重点区域,充分发挥其在日本医疗、康养、教育、旅游、设计、文化、餐饮、地产、农业等领域的资源优势,积极推进日本企业在新都投资兴业,同时将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和公司内部资源,与新都区开展全方位、多领域的合作。
对于即将开启的对日合作,新都区智慧物流产业园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充满信心。他认为,日本在商贸、物流、科技、文化创意等领域拥有诸多世界级的知名企业及品牌,日本物流行业目前已成为世界上应用自动化立体仓库最广泛的国家,其在管理模式、技术实力、专业化水平等方面有着深厚的积累。而该园区主导和优势产业就是智慧物流和现代商贸,双方的产业发展方向的重合度很高,在产业维度上有较好的合作基础。
在当天的推介会上,成都伊藤洋华堂公共关系部钟华盛也表示,从1997年成都开设第一家店至今,伊藤洋华堂已经实现在蓉开设9家店铺、营业面积达27万平方米的规模。他希望新都区在未来开发出好的项目,让更多日企参与其中,共创共赢。
新都区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该区正紧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德同城化、大港区一体化建设、成都大都市经济圈等重大历史机遇,奋力打造现代化国际范成北新中心城区。此次推介会的举办,不仅会刺激该区消费、增加商机,助力成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更会推动新都城市国际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更多地向海内外展示新都开放包容的城市形象。(杨阳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