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九寨沟县灾后重建创“三个典范”

2020年06月28日12:00  来源:中新网四川新闻
 
原标题:四川九寨沟县灾后重建创“三个典范”

  “镇上人气明显旺了起来,我们搞旅游也有新盼头。”在四川省阿坝州九寨沟县漳扎镇,去年9月27日九寨沟景区恢复试营业后,扎西的“西部卓玛”藏家乐重新开门迎客。

九寨沟大熊猫园先期入驻的大熊猫。

九寨沟大熊猫园先期入驻的大熊猫。

  重启旅游,是九寨沟县灾后重建的缩影。近三年来,以九寨沟县作为实施主体的111个灾后重建项目,累计完工102个,累计完成投资28.37亿元(人民币,下同),重建规划内项目累计完工率和实际投资完成率均超过92%,基本完成灾后恢复重建任务。

工人在九寨沟景区下季节海公路边坡崩塌治理现场搭建棚洞。

工人在九寨沟景区下季节海公路边坡崩塌治理现场搭建棚洞。

  九寨沟县对标绿色发展、全域旅游、脱贫奔康“三个典范”目标,修复山川、重建家园、完善基础、升级产业……在全力探索加快灾后恢复重建的同时,高质量实现脱贫摘帽。

  绿色发展的九寨模式

  去年9月27日,关闭的九寨沟景区再度开放,85%的区域“补妆”归来。美景归来绝非易事。九寨沟灾后重建植入生态文明基因,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综合评价。在九寨沟重建规划区域中,生态保护区占比达81.44%,体现出对绿色重建的追求。

建设中的九绵高速。

建设中的九绵高速。

  据了解,震后九寨沟诺日朗瀑布曾出现一条超16米长的裂缝。如果放任不管,那么瀑布终将消失,并对多个海子造成破坏。为解决这个问题,九寨沟修复团队就地取材,用震损的钙华体来填补“漏水”的裂缝,再借助藻类对钙华进行生物修复,不伤一草一木。

  目前,九寨沟县已完成保护区外震损林地植被恢复2.29万亩、自然保护区珍稀动物栖息地修复1.95万亩,实施受损大熊猫、金丝猴等珍稀野生动物栖息地植被修复2.58万亩;完成震损草地补播面积11.7万亩。九寨沟核心景区的植被生态景观和九寨沟县生态环境功能基本恢复至震前水平。

建设中的漳扎隧道入口。

建设中的漳扎隧道入口。

  全域旅游的九寨样板

  在灾后重建交通项目漳大路28道拐处,工人们正忙碌着平铺沥青路面。漳大路是九寨沟县漳扎镇至大录乡的公路,全长67.7公里。建成后,游客从九寨沟景区到神仙池、大录千年藏寨游玩将更加方便快捷。

  九寨沟灾后重建,是以旅游产业提档升级为重点的一次深度实践。重建美丽新九寨,加快交通重建,破解交通瓶颈,规划建立“大通道”,成为九寨沟灾后重建工作的大事。重建以来,九寨沟县交通建设总投资271亿元,是2013年至2017年交通建设总投资的25倍。

九寨沟主动网施工现场。

九寨沟主动网施工现场。

  目前,总投资171亿元的九绵高速、九若路、漳大路、川九路等重点交通项目已开工建设。九若路、漳大路、川九路已基本建成通车,九绵高速建成通车后,成都去九寨沟4个小时即可到达。九寨沟至川主寺山地轨道交通扶贫项目前期工作正在加快推进,有望年内开工建设。

  为了把游客留在九寨沟县城及周边区域,九寨沟利用重建“空窗期”,加快建设总投资75亿元的九寨鲁能胜地度假区、九寨沟爱情海景区、嫩恩桑措(神仙池)、甲勿海大熊猫保护研究园、金丝猴研学旅游基地等景区项目,形成新的旅游“引爆点”。

  在加快恢复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功能和服务水平方面,九寨沟正着力打造九寨沟宜居县城和漳扎国际生态旅游魅力小镇建设。

  脱贫奔康的九寨经验

  震前,九寨沟涉及旅游业发展的相关人员共计4万余人,震后,景区大部分时间“闭门修复”,涉及相关人员的生计、就业以及转型,是一道不小的难题。

  为帮助群众增收,九寨沟注重把灾后重建与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结合,广泛引导群众参与规划设计、参与建设、参与监管,进一步强化群众的主体作用。探索灾后重建就业新模式,为九寨沟县29293名农村劳动力建立实名制登记数据库,举行多场招聘会,向外输出农民工3261人,组织1.5万次群众参与重建项目建设,97%的震后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促进103名高校毕业生实现创业、发放创业补贴103万元,为22名返乡创业人员申请返乡创业担保贷款241万元、支持创办经济实体22家;开发生态护林员、地灾监测员、卫生防疫等公益性岗位4745个,实现有劳动力贫困户和就业困难对象全覆盖。(单鹏 安源)

(责编:李强强、高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