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大都市规划建设研究年度报告(2019年)》与《国际大都市规划建设主要经验及其对成都的借鉴与启示》相继出炉。
用了近半年时间,针对伦敦、纽约、东京、上海,一城一册,形成了每册十几万字的研究报告,并最终集纳成沉甸甸的《国际大都市规划建设研究年度报告(2019年)》(以下简称《年度报告》)。
又用了近半年时间,梳理研究,寻找落点,形成了同样厚重的《国际大都市规划建设主要经验及其对成都的借鉴与启示》(以下简称《借鉴与启示》)。
无时差、全维度、系统性、长期性——这一次学习,成都是来真的。
而这不仅是一次成都剑指“并跑”世界一流城市的大学习,更是成都下一步行棋的大指南。
能谋势者必有所成。向着伦敦、纽约——GaWC世界城市排名中仅有的两个Alpha++级城市,以及东京和上海——两座Alpha+级城市虚心学习、奋力追跑,为的是有一天,经过努力,成都也可以拥有同款的博物馆之夜,硅巷,TOD,滨水CBD……在某些领域迈向世界城市先进行列;为的是有一天,成都也可以通过聚力跃升,在世界城市坐标体系中标定新的位置。
顶层设计
从法规到制度为实施保驾护航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通过对四城的研究可以发现,它们在不少领域取得成功,都首先依赖于顶层设计的完善。
东京制定了《筑波科学园都市建设法》、《高技术工业聚集地区开发促进法》等法律法规,以激励私人公司和科研机构入驻科学城。纽约划定居民区、商业区、生产区以及特殊目的分区,通过《区划条例》,将四大分区内街区大小、建筑面积比例、街区覆盖范围、容积率、公共开放空间占比、楼房高度和楼房退缩距离等指标进行限定,引导城市总体形态;创新空中开发权概念,在多个地块之间进行开发容积率的转移,以市场化机制为引导,合理控制城市形态。
结合五轮规划建设的引导,东京通过对沿线土地开发与轨道建设的一体化统筹安排,创新利用轨道交通枢纽建设城市综合体,促进郊区居住型新城开发和中心区枢纽节点型开发,渐次推动都市圈内人口、产业和城市功能的组团化聚集,形成典型的多中心组团式网络结构。
上海在城市更新上,也做到了“规划先行”——启动城市更新的控规调整工作,在街坊尺度编制城市更新实施计划和更新单元建设方案草案,在地块尺度结合用地性质的混合、兼容和转换调整提升地块功能业态,在微更新尺度增加社区人群与公共空间的连接,在渐进式管控中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制度的建立也显得尤为重要。为提升市政、文化、教育等公有建筑及附属空间的艺术氛围,纽约制定了“2%艺术计划”——在新建的市政公共建筑、交通枢纽、公园绿地等项目中,把项目造价的2%用于公共艺术品的设置。为全面推进区域生态环境共保共治,上海建立区域生态合作机制,联合制定区域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合作计划,建立长三角区域环境监测网络,加强与江浙皖三省环境监测工作的合作。
相关机构的成立,也是确保下一步实施的有效手段。上海设立“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专家委员会”及特别论证制度,采用议事会议或书面征询专家意见的形式对风貌区内的规划局部调整及建设活动的申请和方案组织论证,严格管控历史文化风貌区内的新建改造项目;为加强夜间活动保障支撑,伦敦成立了专门的夜间经济活动委员会等机构……
围绕顶层设计,《借鉴与启示》中提出,成都可学习上海对产业用地的分级分类经验,对市内产业用地进行详细梳理与全面摸排,针对产业功能区内用地宜按其产业发展方向进行用地结构调整与升级,并促进存量工业用地盘活利用;针对产业功能区外的零星工业用地,应结合产业发展全生命周期,大力推进现状低效工业用地整治和增减挂钩工作,引导企业向产业功能区内转移和集聚。
借鉴东京、纽约、上海等城市有机更新经验,高度重视旧城更新的产业策划工作,基于老城区产业结构特点与人群需求变化,持续推动产业转型、优化提升现有业态,力促老城区产业迭代升级;优化存量区域用地比例,如适当增加公共服务及创新研发用地、减少住宅用地等,提升土地价值,推动存量土地综合开发;制定容积率跨区域转换和有偿转移机制,利用容积率提高后新增建筑面积替换等价的公共用地和公共设施投资,增加存量区域的公共空间和绿地,提升区域功能和品质,实现区域更新改造。
借鉴上海等城市的历史文化保护经验,针对历史建筑设立保护专家委员会及特别论证制度,采用议事会议等形式对风貌区内的调整方案和建设申请组织论证,严格管控风貌区内的新建改造项目;对标伦敦泰晤士河等世界级滨水区与上海黄浦滨江两岸贯通工程优秀案例,完善河长制工作体系和管理体系。
合理借鉴
打造成都版博物馆之夜、硅巷、TOD
都市圈发展、生态建设与环境管理、产业发展、形态控制与风貌保护、城市有机更新、新区规划建设、交通系统、城市与社区治理——此次四城学习设置的8个研究主题,可谓精心挑选、量身打造,对当下成都规划建设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意义。
而成都,与这四个城市有着或多或少的相似之处。伦敦,有着著名的泰晤士河;上海,有着浪奔浪流的黄浦江;而成都,有着锦江和沱江水系。东京,被称为“轨道”上的城市,其TOD发展模式被很多城市当作范本;成都,在今年年底,将“井喷式”开通5条线路,轨道交通优势得到进一步体现,与此同时,正以同步开工建设14个TOD的速度领跑全国。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成功城市的可复制经验,无疑是最好的对标样本和模板。《借鉴与启示》中,对此进行了详细梳理,给出了“实操”建议——借鉴东京都市圈基于中央新干线串联大阪都市圈、名古屋都市圈形成世界领先的一体化城市群发展经验,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互联互通,在成渝中线高铁等新通道布局基础上,争取新增成渝超高速磁悬浮等国家试验项目建设,进一步强化成渝联动;在成都平原经济区范围内,鉴于成德绵乐城市带上较强的人流、物流与经济流联系,应依托成绵乐城际等铁路提升城际铁路公交化运营水平,推动铁路布局网络化改造,进一步强化成都北向与德阳、绵阳,南向与眉山、乐山等的联系;在现有轨道网基础上,构建联通德阳城区、资阳城区、眉山城区和成都东部新区、蒲江、邛崃、大邑、都江堰、彭州等的成都城际外环线,总体形成类似东京都市圈“多环+放射状”的轨道交通网络格局,强化都市圈轨道交通的互联互通。
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构建出了“1+19+N”的三级科创空间体系经验;成都科学城可以构建出“核心科学城—重要科创载体—环高校技术研发节点—产业功能区—高品质科创空间”的多层级综合科创体系,以集聚高端创新要素和优秀人才,培育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新兴产业,打造全国科学研究主阵地和创新策源地。
上海有黄浦江畔的CBD,成都可以沿锦江、沱江等主要水系打造成都“城市阳台”,在门户节点、景观价值较高区域布局地标建筑,集聚金融服务、国际交往服务等高端功能;纽约有“硅巷”,同样在大力推进城市有机更新的成都,可以在老城区、旧建筑中“见缝插针”,积极植入科创空间,激发老旧社区活力,塑造成都版“硅巷”;伦敦有“博物馆之夜”,成都可以结合“三城三都”建设,进一步促进艺术、文创、文博与夜间经济融合发展,布局24小时书店、夜间博物馆、24小时灯光球场、24小时便民药店等全时化配套服务设施,积极培育夜间展览、夜间赛事、夜间国际文化角等新兴夜间消费业态,使夜间经济、户外经济在“烟火气”之上再添文化品位……
大胆创新
着力探索公园城市建设“样本”
正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世界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城市。今天的成都,既面临着与任何时期都不同的时代机遇,也有着不断创新的底气与能力。
当前,成都正加快建设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而事实上,作为“公园城市”的首提地,成都也正在着力探索,希望为全国、乃至世界的公园城市建设提供“样本”。
举办首届公园城市论坛,发表《公园城市成都共识2019》,出版发行《公园城市——城市建设新模式的理论探索》专著,编制完成《成都市美丽宜居公园城市规划》和一系列规划建设导则,组建市、区(市)县的公园城市管理体系,成立天府公园城市研究院——成都形成了一批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构建出生态宜居方面的独特优势。
《借鉴与启示》提出,下一步,成都将力争尽快形成完善的公园城市理论研究体系、规划编制体系、技术标准体系、实施建设体系、保障支撑体系与评估监测体系,持续建设天府绿道,进一步探索公园城市的乡村表达,塑造岷江水润、茂林修竹、美田弥望的大美田园,高标准建设76个公园城市示范片区,加速呈现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锦江公园、锦城公园、大熊猫国际旅游度假区等公园城市示范工程与六大类公园城市形态。
创新的方面还很多。全面落实中央部署,成都围绕率先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重塑产业经济地理,打破行政藩篱与管理层级界线,创新经济组织方式与土地利用方式,以产业生态圈统筹“人—城—产”营城逻辑,布局建设17个产业生态圈,推进66个产业功能区与众多高品质科创空间建设,着力打造“5+5+1”现代化开放型产业体系。
以TOD理念为引领,成都高水平编制完成《成都市轨道交通TOD综合开发战略规划》和《成都市轨道交通场站综合开发专项规划》等全市TOD综合开发的顶层设计,形成由“城市级—片区级—组团级—一般站点”组成的四级、数百个站点的布局规划,近期已重点启动建设陆肖、行政学院、三岔等16个TOD示范项目。而结合实际,成都提出了TOD“137”理论——即以100米为核心区的极高密度开发,打造具有显示度的城市地标;以300米为次核心区的高密度开发,塑造灵活多样的城市场景;以700米为非核心区的中、低密度开发,改变均质、平庸的城市形态,形成疏密有度、错落有致、大开大合的城市形态。同时,加快城市级、片区级以及组团级TOD的综合开发,促进站城一体、产城融合、职住平衡,增强轨道站点的功能复合,以TOD开发推动成都空间结构的优化调整,形成交通圈、商业圈、生活圈等“多圈合一”的城市布局。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五到十年全球TOD综合开发的最大市场在成都、TOD理论和实践创新的最好机遇在成都、TOD开发成效价值的最佳示范也势必在成都。
……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推动世界城市体系加速“洗牌”,这是后发城市的历史机遇,也是它们登上世界舞台的最佳契机。
政贵在行,事成于实。取经世界头部城市,下一步,成都将把调研成果转化为推进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具体举措。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成都,正向着新的世界坐标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成都日报记者 袁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