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安全管理制度不断完善,“两个现场”风险管控力度的不断加大,公司近年来在安全受控方面的能力得以持续提升,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但从去年的监督数据来看,形势稳中有忧,公司的安全环保管理在今后较长时间内仍处于严格监管阶段。
当前,公司正处于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生产建设任务繁重,承包商施工人员数量成倍增加,对施工作业现场监督要求大大增加。监督力量被急剧增加的工作量、多线作战的建设方式而摊薄,施工作业人员与专职监督人员的比例失衡,在各级审核和检查中问题屡查屡有等现象都显示出监督力量不足的严重性。而与工作量成倍增加相对应的却是现有的监督方式单一,技术手段缺乏,主要依靠监督人员到现场检查。分公司HSE监督中心虽建有远程视频监控系统,但未有效结合重点施工现场开展监督,远程监控的重点环节和内容不明确,监督质量提升幅度不大。中心配备的手持终端“监督助手”,功能不够完善,在数据共享、统计输出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其次,在监督技术支撑保障方面,未将其他专业技术支撑机构纳入监督保障体系,难以形成监督合力。
面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怎么办?关于油公司QHSE“大监督”模式构建的思考正好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构建五级立体监督模式,实现差异化监督
针对基层生产场站、四大监督区域、分公司报监的重大施工作业项目、分公司高风险作业和重点施工作业现场、各级监督人员监督工作开展情况五个监督对象,构建驻站属地监督、区域巡回监督、重点项目旁站监督、后台专家监督、总站巡视监督五级模式,由不同层级的技术力量开展监督工作。建立值班监督制度,将安研院技术专家纳入监督队伍,轮流对分公司高风险作业和重点施工作业现场进行“专家会诊”,并根据监督作业的安全技术和专业特点,对值班人员进行动态调整。
整合监督资源,建立1+1+N异体监督模式
将HSE监督中心和二级单位监督站监督资源进行整合,业务上由HSE监督中心统一管理,统一规划,整体布局。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引进外部监督力量,弥补监督力量的不足。依托公司内部资源,建立监督技术支持专家库、技术支持机制和激励机制,提高专业技术人员参与监督工作的积极性。在资源上、调动上采用1+1+N的监督模式:属地监督由二级单位监督站独立实施;区域监督和旁站监督由HSE监督室(1)+监督站(1)+第三方监督人员(N)实施;值班监督由监督室(1)+专业技术人员(1)+第三方监督人员(N)实施;总站巡视监督由监督管理部们(1)+业务部门(1)实施,人员调派采取回避制,以最大限度实现监督异体化。
升级技术手段,实现“智慧”监督
优化“监督助手”手持终端,完善数据统计分析和结果输出功能,减轻现场监督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监督效率。规范远程视频监控管理,结合公司高风险作业,突出重点施工现场监督,做到有的放矢、重点突出。建立数据归类标准,开发检查问题大数据分析软件,实现检查问题的统计分析和预警功能,为监督工作方案确定和调整提供依据。结合“安眼”工程建设,针对公司生产现场主要设备,开发设备检查工具,实现点击设备就能输出基本原理、内部结构、主要风险、常见问题、故障模拟等功能,切实提高监督质量和效率。建立人员入场智能监控管理系统,采用AI、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实现对人员身份识别、轨迹追踪定位、资质查验等系列功能,提升监督智能化管理水平。
转变监督思路,提升服务意识
在坚持以现场监督为工作重心的同时,拓展监督思路,提升服务意识、发挥“监督中枢”指导功能。针对基层单位监督检查发现的问题,开展数据分析和管理追溯,帮助查找管理短板,提出改进思路,与基层单位建立定期交流沟通机制,切实帮助基层提升管理。开展专项技术标准执行情况检查和分析,从设计审查、选型、采购验收、维护使用等全过程提出管理要求。针对国家在安全管理方面出台的新政策、新要求,结合公司实际开展政策专题分析,为公司贯彻执行提供决策依据。
构建“大监督”新模式既是创新监督管理模式、优化监督方式、拓展监督思路的有效手段,更是公司补齐安全管理短板,实现“向监督服务要效益”,打造油公司模式下监督体系的重要基础,将为公司“新三步走”战略发挥更加积极有效的支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