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蓉漂”人才集聚的成功启示

2020年06月18日15:18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成都人才新政12条”实施以来,成都市累计落户的青年人才达35万人。2019年,成都荣获“全国最佳引才城市奖”,并荣登《财富》杂志“大学生和青年求职者吸引力城市”榜首。“蓉漂”成为时代风尚,产生连锁“品牌”效益,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人才的成长和管理有其既定的规则,我们只有遵循其规律,才能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启示一:转化比深化重要

中国人才以勤劳刻苦著称于世,能够把学问做深,是不少人的优长之点。孔乙已问小孩子:“茴香豆的茴字有四种写法,你懂吗?”于今,终于有人研究出茴香豆的茴字真草隶篆总共有131种写法,并由此得到高级职称。但是,怎样把知识转化为效益则四顾茫然了。这是许多知识分子有知识而无力量的一个重要原因。成都的“蓉漂计划”,就是用手中的项目吸引人才,为人才提供平台与机会,将他们脑中的知识转化为助力成都发展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启示二:修路比筑墙重要

农村懂得“要致富先修路”。修路就是开放。一个人若要成长起来,也需要“修路”。这路不是公路马路,而是人际关系之路。要多修友谊之路,互助之路,互惠之路。但是,细心审视就会发现,这个世界上修路的少,筑墙的多。不少人总想把自己封闭起来,躲进小楼成一统。把自己的小小利益、点点知识封锁起来,生怕别人知道。这种“筑墙动机”的后果,实则是闭塞了自己,无益于社会。成都的“蓉漂人才荟”,就是拆除人才和企业之间的“墙壁”并修路搭桥,为他们提供交流互动的平台与机会,让他们沟通了解,各取所需,人尽其才。

启示三:复合比专门重要

“复合”指的是知识复合化;“专门”指的是拥有专门化的知识。众所周知,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专门人才是不容易的。但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最难能可贵的人才是知识门类复合化的人才。复合,可以是科学技术知识与经营管理知识的复合等等。通才是难得之才。随着社会发展,复合型人才是各类机构争夺的重点。成都的“城市猎头行动计划”,就是以城市之名面向海内外发布人才“招募令”,精准吸引各级各类复合型人才。

启示四:造山比登山重要

登山是指,有座山已经坐落在那里,此人拾级而上,奋力登攀;造山是指,世上原本没有这座山,此人通过努力造了一座山。造山者是制造新高度的人,登山者是达到新高度的人。对于一个城市来说,造山者越多对于经济社会发展越是有利,任何一个城市都重视鼓励造山者,因为他们是极富创造性的少数。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只有创造力高的人,才可能“不战而胜”。成都的“蓉漂人才发展学院”,便是聚焦城市战略、企业成长和人才发展之需,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业界共治”模式,着力打造人力资源深度开发与协同平台,培育一批具有战略眼光、国际视野、自主创新能力的跨界复合型人才,以育促引、以育促产、以育促留。

启示五:机制比管理重要

人才管理是人事管理的重点所在。在一个单位之中,人才具有关键作用和带动作用,把人才管好了,其余的人都不难跟进、跟上。管理之最高境界不是严管,而是不管。“如来神掌不用鞭”,是古人的梦想;但“垂手而治”,却是今日企业高手的造化。这就是靠制度管人,靠机制管人。例如,用人有条件,上岗有职责,考核有标准,奖惩有规定等等。成都的“蓉漂人才日”“蓉漂青年人才驿站”“成都人才综合服务中心”“蓉城人才绿卡”等等,都是成都为“蓉漂”精心打造的“庆祝之日”“加油之站”“人才之家”,其目的就是消弥混乱内耗,实现公开公正公平,建立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制度体系。(曾祥军)

(责编:袁菡苓、罗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