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谜团:文翁有没有请司马相如当老师?

2020年06月18日07:53  来源:成都日报
 
原标题:文翁有没有请司马相如当老师?

汉代大文豪司马相如是妇孺皆知的四川历史文化名人,班固在《汉书·地理志》中写道:“文翁倡其教,相如为之师”。很多人据此认为,司马相如是文翁所提拔的蜀师。中国历史研究院学术咨询委员、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成都历史学会会长何一民认为,这种说法完全是天大的误会,是对历史的误读,《汉书·地理志》中所说的“文翁倡其教,相如为之师”是并列讲的两件事,分别说的是两个人对于天府文化的贡献,他认为,司马相如与文翁之间并不认识。

司马相如见过文翁吗?

何一民介绍,历史上将司马相如与文翁拉在一起的,是一位三国时期的蜀汉学者秦宓,他在写给王商的信中说:“蜀中本无学士,文翁遣相如东受七经,还教吏民,于是蜀学比于齐、鲁。”秦宓所说是为抬高司马相如的地位,所说正好与《汉书·地理志》称“文翁倡其教,相如为之师”相吻合,故而后来之人多以此为据,大肆喧染司马相如是受到文翁委派前往京师学习,然后回到成都,帮助文翁化蜀。何一民认为:秦宓完全是对《汉书》断章取义,《汉书》的原文为:“景、武间,文翁为蜀守,教民读书法令,未能笃信道德,反以好文刺讥,贵慕权势。及司马相如游宦京师诸侯,以文辞显于世。乡党慕循其迹,后有王褒、严遵、扬雄之徒,文章冠天下。繇文翁倡其教,相如为之师,故孔子曰:‘有教亡类’。”此段话明确是说王、扬文章师法相如而已,并非相如亲自为之师,秦宓误读《汉书》,以相如为教授之师;后人也多不辨析《汉书》原文,就盲目附和秦宓,以致谬论长期流传。

那么,历史上,文翁到底有没有延请司马相如当老师呢?

何一民认为,司马迁在《史记》中就已经明确记载:“司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字长卿。少时好读书,学击剑,故其亲名之曰犬子。相如既学,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相如。以赀为郎,事孝景帝,为武骑常侍。”司马相如到长安以后,文翁才来到成都当郡守。两人之间不可能有任何关系。何一民认为,文翁派遣到长安学习的,都是他手下的小吏,与司马相如无关。

有着方志之祖之誉的四川另一位历史文化名人常璩在写《华阳国志》时,虽然多从陈寿《三国志》,但独不取《秦宓传》的说法。他在《华阳国志》中明确写道:“翁乃立学,选吏子弟就学。遣隽士张叔等十八人东诣博士,受七经,还以教授”。何一民还表示,著名史学家司马迁与司马相如都是同一时代的人,他在《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从未提及司马相如曾受文翁派遣,更未聘相如为师。

司马相如和文翁

到底有没有相遇的可能性呢?

据悉《史记》记载,西汉景帝时期,四川成都有一位很有才华的年轻人来到了长安,成为景帝的侍从,这位年轻人,就是以辞赋名扬天下的司马相如。可惜的是,汉景帝不喜欢辞赋,当时梁王门下有很多有才华之士,与司马相如很谈得来,于是司马相如客游梁国,在这期间,他写下了传颂千古的《子虚赋》。梁王死后,司马相如回到成都,没有生活来源,家里一贫如洗。那时是汉景帝中元六年。

那么文翁是什么时候到成都当蜀郡守的呢?史籍明确记载是汉景帝末年。汉景帝在位时期,分为前元、中元、后元三个时段,从时间上看,文翁当蜀郡守的时间,有可能正是司马相如从梁国回到成都的时间。

那么文翁有没有可能认识司马相如呢?《史记》记载,怀才不遇的司马相如回到成都后,受临邛令之邀,到了临邛,临邛首富、依靠冶铁致富的卓王孙慕名宴请他,司马相如以一曲《凤求凰》,博得了卓王孙家新寡的女儿卓文君的芳心,两人连夜私奔到了成都。不过回到成都之后,受不了贫穷,卓文君又带着司马相如回到临邛,在老爹家旁边开了一个酒坊,文君当垆卖酒,相如刷碗洗杯,小两口过得乐乐呵呵,卓王孙一张老脸撑不下去了,觉得女儿女婿丢了他的脸面,于是把卓文君当年出嫁时的嫁妆送给他们,让他俩拿着钱走得远远的,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回到成都,过上了富裕的生活,直到司马相如受到汉武帝的征召,再次到京城做官。

《史记》中并没有出现过蜀郡守文翁,不过从《史记》看来,司马相如回到成都时,他的名气很大,文翁不大可能不知道他,但是司马相如并没有在文翁手下做过官吏,也没有文翁曾延请他当老师的记载。

司马相如的真正伯乐是谁?

在《史记》中,司马相如真正的伯乐是汉武帝,有一天汉武帝读到了司马相如写的《子虚赋》,爱不释手,他感叹说:“可惜我不能与这么有才华的人生活在一个时代。”当他得知司马相如是同时代的人,立即召他进京。后来还派他出使西南夷,给了司马相如建功立业、衣锦还乡的机会。北宋苏轼有诗云:“使君负弩为前驱,蜀人不复谈相如”,说的就是这段故事。(记者 汪兰)

(责编:袁菡苓、罗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