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青年发展制度设计的典型城市及其标志性地位

——成都实施青年友好城市营造共建共治共享行动的里程碑作用

邓希泉

2020年06月17日14:13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塑造青年才能塑造未来。2017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之后,全党、全国、全社会、全民族关注、关心、关爱青年发展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青年发展的制度安排和发展空间等方面取得长足进展。按照《规划》提出的建立完善中国特色青年发展政策体系的要求,截至2019年10月底,全国31个省份和新疆建设兵团全部以省级党委和政府名义共同印发各省级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此后,青年发展规划的制定落实工作在地市级层面和县(市、区)层面延伸拓展,呈现出你追我赶、推陈出新的喜人局面。其中,以打造对青年友好的整体环境为核心的青年发展政策在多地同时涌现。近日,成都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爱成都 迎大运”城市共建共治共享总体行动方案》,鲜明提出“青年友好城市”的青年发展政策设计,出台“青年友好城市营造共建共治共享行动方案”,形成“成都对青年发展更友好、青年对成都建设更有为”的双赢格局。

从政策主体看,成都以市委市政府名义联合下发,政策效力较高;从政策内涵看,成都的政策内涵界定清晰,内容全面,方案详实,细节具体;从政策覆盖对象看,成都无差别地面向所有青年。由此可以发现,成都的探索具有一定权威性、操作性和综合性,适宜作为一个城市样本进行深入分析。

成都青年友好城市的青年发展政策是地方青年发展政策制度设计的率先创新和典型代表。通过对32个省级青年发展规划的全样本分析,省级青年发展规划基本上都是全面参照国家《规划》的局部调整。从中国特色青年发展政策体系的进程看,省级青年发展规划的全覆盖,其积极意义主要体现在填补省级青年发展政策的空白,由此构建起从中央到省级青年发展政策的完整链条。成都市委市政府实施青年友好城市营造共建共治共享行动,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五四寄语精神的重大举措,是贯彻落实《规划》和《四川省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7—2025年)》的成都篇章,是构建中国特色青年发展政策体系中推进到地市级层面和大城市青年发展政策层面的具有标志性的制度设计,在推进中国特色青年发展政策体系链条延伸到地市级层面和落实到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跨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坚实一步,具有六个方面的鲜明特征。

一、青年发展政策的中心化,即青年工作和青年发展真正进入到党政决策的中心领域并纳入重要议程。为助推成都2021年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顺利举办,凝聚社区发展治理新优势,加快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成都市委市政府印发《“爱成都·迎大运”城市共建共治共享总体行动方案》,具体落实为包括“实施青年友好城市营造共建共治共享行动”在内的城市共建共治共享“七大行动”。这是坚决落实党管青年原则,必须加强党对青年工作的领导基本要求的具体落实。新时代新青年肩负更重大的时代使命,面临更加复杂的国际环境,需要克服多重积累的成长压力,更需要汇聚全社会的力量为青年发展营造更好的社会氛围、创造更优越的工作机制。成都市委市政府把青年发展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位置,创新青年工作机制和青年发展制度设计,为新时代青年创设更好的发展环境。

二、青年发展政策的协同化,即青年工作和青年发展与党政中心工作同步设计、同步部署、同步考核、同步总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党委要把党的群团工作摆上重要议程,纳入党委工作总体格局,同党委其他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总结。”成都市委市政府坚持党委对青年工作和青年发展政策的统一领导,不断建立健全党对青年工作和青年发展的全面领导的制度体系、组织体系、工作机制,将青年工作和青年发展纳入市委市政府工作的总体规划,把青年发展与城市发展治理、社区环境品质、城市公共服务、城市文明素质等经济社会发展中心工作一同部署、协同推进、互为支撑。这既有利于确立青年发展政策的独立性、主体性、重要性,又凸显青年发展政策与经济社会中心工作及其政策的协同性、共通性。

三、青年发展政策的普惠化,即青年发展政策面向所有青年提供无差别的国民待遇。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最大广度、最大限度、最大程度地促进青年发展,最主要、最重要的是依靠面向所有青年群体的公平公正的政策。青年发展政策的全局性、普惠性、公平性特征越明显,青年群体就能更公平公正地享有政策红利。成都建设青年友好城市的青年发展政策,面向青年人才,更面向广大普通青年,实现不分性别、民族、学历、政治面貌、职务职级等的同等国民待遇;既面向户籍青年,又面向在成都居住、工作、生活的流动青年,还面向有意愿去成都的外部青年,公正地惠及最广大的青年群体。该政策通过为青年群体赋能与充权,既把青年优先发展原则贯彻始终,又通过提升每一位青年个体能力素质与赋予扩充青年群体更多权利相并重的积极举措,必将开辟成都青年发展新局面。

四、青年发展政策的规律性,即深刻把握新时代青年发展特征和发展规律而采取科学有效的发展措施。准确把握当代青年的时代特质和主要诉求,是完善青年政策、有效政治引领、做好青年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一般来说,重大社会公共活动、重大社会公共事件往往是影响和塑造一代青年时代性格和强化责任担当意识的重大机遇。成都积极运用第31届大运会的社会契机,把重大社会公共活动与青年发展有机结合,既能为青年发展创造更多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又能在促进青年发展中拓展青年群体的社会舞台和提升青年群体的社会价值。同时,青年发展政策必须深刻把握新时代青年发展的新特征新刚需新诉求新问题。成都建设青年友好城市,从着力凝聚青年共识、丰富青年社交场景、加强青年就业服务、加大青年创业帮扶、加强青年志愿服务、塑造青年友好城市国际形象这六个主要方面着手,聚焦思想观念、就业创业、社会参与、社会交往等最基础最迫切的发展需求,结合新科技新媒体创设的新路径新方法,打造更加创新、立体、有效的青年发展社会支持体系。

五、青年发展政策的人民性,即实现坚守人民立场和青年为本理念的有机结合。我们党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党的青年工作必须坚持以青年为本,促进青年全面发展并培养成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坚持人民立场和青年为本理念,就是要让青年更好享有社会发展成果。青年是常为新的,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青年必须站稳人民立场,同亿万人民一起奋斗、一起前进、一起梦想,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奋勇搏击,共建强国伟业。青年理想信念状态是城市竞争力、综合实力、精神状态的密切关系。重视青年发展、吸引青年聚焦、凝聚青年共识、日益成为城市发展和城市竞争的共识。成都青年友好城市的青年发展政策,就是坚守人民立场和青年为本理念,坚持城市要让青年感到快乐幸福,城市要为青年创造发展空间、发展机遇、发展动力的发展理念,使广大青年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中通过社会流动获得更多更好的发展机遇,寻求自身的兴趣、特长与就业创业岗位的匹配,从而实现青年与城市共成长。

六、青年发展政策的政治性,即强调党对青年工作的坚强领导与充分发挥共青团在青年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和直接责任。党的青年工作的核心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是为党做青年群众工作的组织,是党的青年工作的重要力量。成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信任成都团市委,把“实施青年友好城市营造共建共治共享行动”的牵头单位和直接责任赋予成都团市委,凸显青年发展政策的政治性。党的青年工作和共青团的工作主线就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党建带团建的关键在于党委政府要真正给把最吃劲的任务交给团组织去参与甚至是牵头,有效传导和压茬工作压力,培养能打硬仗的团组织。《规划》明确赋予共青团推动规划落实的协调、督促职责,这是党中央对共青团的充分信任,也是共青团必须履行好的光荣责任。“实施青年友好城市营造共建共治共享行动”是成都落实《规划》和《四川省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7—2025年)》的具体举措,成都团市委有责任在推进青年友好城市行动中发挥好青年发展规划的协调和督促职责。

成都构建以青年友好城市为核心的青年发展政策,已经形成了较完整的制度执行体系和较科学的制度基础。为了更好地推进此项行动和地方青年发展政策的创新发展,可从四个方面加以完善。一是提升政策吸引性,多与青年分享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的经历,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切实把青年友好城市的好形象树起来。二是提升政策系统性,尽快出台和完善具体的、科学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的青年发展配套细化政策。三是提升政策可及性,使尽可能多的青年享受政策红利。有必要扩大政策宣传力度,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和途径进行广泛宣传,要为尽可能多的青年知晓政策、积极使用政策。四是提升政策持续性,与成都市“十四五”发展规划等实现有效衔接,作出青年发展与青年友好城市发展的更长远的科学规划。从制度建设方面看,要建立完善成都市委市政府领导下的青年工作联席会议机制,使青年友好城市建设行动的组织机制与青年工作联席会议机制有机结合,在以共同问题为导向的基础上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和信息共享,加快统筹优化和整体政府能力的提高。

(邓希泉,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年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共青团中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责编:李强强、章华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