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民办学校怎样看“公民同招”:让升学焦虑降温

2020年06月16日07:40  来源:成都日报
 
原标题:民办学校怎样看待“公民同招”

  今年成都市开始执行全新的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同步招生、民办学校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数则100%“摇号”等“招生新政”。传统教育如何调整以应对社会变革?没有了“高入口”生源保障的民办学校如何保证“高出口”?“公民同招”新政策又会给民办学校带来怎样的机遇与挑战?未来到底需要怎样的教育?民办学校在全新的招生方式下又是怎样应对的?

  记者近日采访了成都市部分知名民办学校校长。他们认为,“公民同招”将促使学校更加关注提升办学质量,更好地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有利于公办民办学校协调发展,进一步缓解家长的升学焦虑。

  理性择校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曾任成都七中副校长、成都外国语学校校长,现任彭州市博骏学校校长的成都市知名校长段必聪认为,“公民同招”正好可以给家长的升学焦虑降温。他说,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立足点应该是内涵建设,包括办学理念和整体办学质量、精细化的管理服务模式、鲜明的特色与响亮的品牌等。他强调,“公民同招”有助于引导学校通过提高自身办学特色和办学质量,为学生和家长提供可以选择的教育,“孩子各有各的特点,学校也各有各的亮点,学校就应该着力于给孩子提供最适宜的教育。”

  不与时俱进的学校必被淘汰

  原成都七中督学,曾任七中育才学校党总支书记、七中育才学校水井坊校区执行校长,现任西川中学校长、西川实验学校校长的省特级教师杨光荣坦陈,新的招生政策对民办学校有一定影响,但影响不会太大,“这对民办学校开展高质量的教育教学形成了挑战,同时也给民办进一步的高位发展提供了一个机遇。”他认为,如果民办学校还是用原来的教育教学方法面对今天的学生,学校教育不能与时俱进,这样的学校最终得不到社会、家长的认同,逐渐会被历史淘汰。民办学校必须全心全意去做好教育,用更优质的教育满足社会对优质教育的追求。

  据介绍,西川中学南区和北区对去年、前年该校通过微机派位(当时学校招生总计划的30%采取微机派位方式招生)的学生情况进行分析后得出结论:微机派位方式进校的学生,其家庭背景、家庭对学生学习的重视程度,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等,与学校自主招生录取的学生差异不大。

  学校有责任发现孩子的天赋

  曾任泡桐树小学校长、泡桐树教育集团总校长、青羊区教育局副局长、金苹果教育集团总经理,现任天立教育成都校区总校长的成都市首批特级校长杨昭涛认为,呵护孩子的天性、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是学校的第一要务。她说:“每个孩子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天赋也是不一样的,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帮助孩子找到天赋。一个好学校要通过因‘才’施教,为孩子们提供最适宜其生长的土壤。老师的爱和鼓励对学生的成长是很重要的,老师和家长要用爱为孩子的成长赋能。”

  同时,教育也应遵循因材施教的理念,要从标准化的教育走向个性化的教育,给孩子自由的时间和空间,让孩子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天赋。“没有差生,只有差异,我们每一个孩子都应该被成全!”孩子科学思维、科学素养、领导力、演讲能力、团队合作、基于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应该好好培养。

  办最贴近于人成长的教育

  曾任石室中学校长助理、树德中学副校长、树德博瑞学校校长,现任龙泉驿区新格林公学学校总校长兼新格林艺术高中校长的张晓华认为,“公民同招”把升学放在公平的平台上,无论公办还是民办,家长都需要考察学校的文化氛围是否契合自身办学理念,以及师资力量是否能支撑办学理念的落地和特色发展。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气质类型,每所学校也有不同的气质类型。在把握学校整体气质的前提下理性思考,为孩子选择“气味相投”“性格互补”的学校。

  张晓华认为,“公民同招”让教育更加公平,民办学校的优势在于能够为学生提供更细致的服务,能在进行基础教育的同时给予孩子更加多样化的培养,比如艺术层面上的培养。

  优质化教育是“个性化教育”

  曾任龙江路小学副校长、龙江路小学南区创校校长,现任蓝港外国语小学校长的刘雷认为,“公民同招”有利于让教育人把更多的心思放在办学上。新政之下,民办学校失去了挑选生源的“特权”,必然带来“生源多元化”,这也迫使学校、老师进行教育教学改革,面对这种情况,优质化教育必然是个性化教育。“做好个性化教育,就要重视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不是重视成功的选拔。”她说:“教育要去关注人的本身。教育的本质是育人。‘公民同招’的目的就是让广大儿童能够接受优质的教育,这一政策会让我们去关注教学本身的质量。”

  让所有学校处在同一起跑线上

  曾任郫都一中、树德中学博瑞实验学校副校长,现任新世纪光华学校校长的邓文光说,“公民同招”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无论是公办还是民办学校,都需要由传统的“生源发展”向“内涵发展”转变,思考如何运用科学的管理、丰富的课程、多元的评价提高学校办学水平。

  曾任石室初中学校校长,现任新川外国语学校教学校长、初中部校长的刘全斌认为,“公民同招”政策出台,让所有学校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各自的优势与不足倒逼学校进一步改革,“当所有学校淡定下来,专心致志抓教育而非抢生源,名校才能真正实至名归。”

  曾任成都七中嘉祥外国语学校国际高中副校长,现任青苗学校中方校长的代傲莉认为,新的招生政策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家长因择校引发的“羊群效应”,对教育生态起到很好的修复作用。“它将促使学校找准办学定位,在服务、特色、品牌等方面下工夫,提升办学品质。借助自身基础与优势,通过精细化管理等途径,继续赢得家长新的口碑和社会认可,这才是民办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生存之道。”她表示,因为疫情,留学的热度会减弱,但国际化的教育、交流仍旧是一个大趋势。(成都日报记者 周波 陈茵)

(责编:罗昱、高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