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要坚持人民至上

2020年06月12日10:48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党章明确规定,我们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人矢志奋斗的初心。基层治理的主体是人民群众,要有效解决基层问题,必须坚持人民至上。

坚持人民至上需体现一个“商”字。人民群众是基层治理的参与者、受益者、评判者,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各级党委政府要搭建好与人民群众沟通的桥梁,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事,做到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要善于征求他们的意见建议、倾听他们的意愿心声,使得做出的决定和制定政策更接地气、更加迎合群众的需求。

坚持人民至上需把握一个“准”字。所谓准,即找问题要准,而要找准问题,首先思想上要敢于找“准”。个别干部明知问题的症结根源所在,却选择对其视而不见,提出的解决办法自然也就无法实现根治,导致相同的问题重复出现。为了有效化解矛盾,党员干部必须端正思想,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其次,要具备能于找“准”的实力。各级党员干部要真正扑下身子、沉下心去调查研究,多听实话、多察实情,找准问题根源;要提高分析能力,分清主要问题、关键问题和紧迫问题;要摸透问题特性,分门别类地对问题进行归纳、总结。要铭记,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能力,方能做一个为老百姓解决实事的合格干部。

坚持人民至上需做到一个“快”字。一是思想要快,各级党员干部要坚决破除“等靠要”思想,杜绝被动应付、机械执行,学会见缝插针、拾遗补缺,变被动执行为主动谋划。二是行动要快,否则容易让好事变坏事。例如,为了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政府下达资金对老旧小区的绿化、消防、公共卫生等进行改造,本是一件利民事,但因为监管不力、执行不畅导致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改造,甚至出现月月拖、年年拖现象,反而给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为了有效避免此类问题,就要做到简单问题立行立改,复杂问题限时整改,切不可敷衍了事、懒散拖沓,让问题积压、矛盾加深。(中共巴中市委组织部 王领)

(责编:袁菡苓、罗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