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女教师2008年开始写诗 至今创作800余首

2020年06月08日10:04  来源:重庆晚报网
 
原标题:退休女教师2008年开始写诗,至今创作800余首 新诗集通过“重庆市文艺创作项目资助”项目申报

楼下有人在磨刀

声音尖利,有时又嘶哑

尖利,我估计没有清水的滋润

嘶哑,是有水后的磨难

……

这是重庆一中退休多年的邓晓燕老师创作的诗歌《磨刀》中的一段,普普通通的磨刀,已经把这种生活美化后的意境,刻入了热爱生活的人的骨髓里。“我太爱写诗了,诗就是我一生一世的情人。但我从不构思诗歌,构思的诗歌不是诗。”说到写诗,邓晓燕一下子就像年轻人那样,充满了活力。

邓晓燕告诉记者,她从2008年开始写诗,在教学之余创作了800余首诗歌,多首诗歌发表于国家级、省级刊物。近日,她的新诗集《白火焰》由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该诗集作品通过市委宣传部、市作协的“重庆市文艺创作项目资助”项目申报,收录了她近8年来创作的120余首诗歌。

爱生活的人才有灵感

心系母亲写下几十首诗

青春、活力,这样的词汇用在已经退休的邓老师身上,一点儿也不过分。喜欢大自然,喜欢外出感悟人生,还在学校当老师时,邓晓燕就喜欢这样的生活节奏,“好的文章,深入骨髓,是从生活中感悟出来的。”

邓晓燕喜欢史铁生,至今仍然记得史铁生的散文《我的地坛》,这篇散文讲史铁生的母亲生病,史铁生因为身体原因仍在和母亲发脾气,后来母亲出门再也回不来了去世的内容。“作为旁观者,我们每个人都哭了,我相信,史铁生当时内心的忏悔,那是真的在忏悔,没有经历过的人,写不出来这样让人铭记于心的文章。”

再看这本书是2008年,当时,邓晓燕的母亲因为身患重病住院,同样是心系母亲,同样面临着病痛带来的别离,邓晓燕一边陪伴着母亲,一边拿着笔在床边写下几十首有关母爱的诗。后来回到课堂,邓晓燕在和同学们分享这些为母爱而发声的诗歌时,那些青涩的脸庞,突然对母爱,有了另一种诠释。

因为热爱生活与文学创作,邓晓燕时刻保持着年轻的样子,外表、心态甚至是举止和生活细节。邓晓燕喜欢穿漂亮的衣服,把心态维持在最年轻的岁月里,这些年轻的元素,也让她的诗歌创作灵感源源不断。可以说,生活有多美意境就该有多美。

对于两个身份的转换

她觉得是顺理成章的事

照顾完母亲回到课堂,诗歌对邓晓燕的影响已经很深了。离开教学岗位前,邓晓燕是重庆一中的高中语文老师,即便是退休了,邻居和朋友总忘不了她的老师身份。“我们娃

儿就想跟着邓老师感悟感悟,学会生活,热爱生活了,才会对学习有兴趣。”

对于两个身份的转换,其实邓老师觉得是顺理成章的事。“诗人”是通过这种文学形式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或对世界的看法。“教育者”是通过教学形式或内容向学生输入知识、文化和对世界的理解。这两者关系密切但角色不同,有相互促进的作用和双赢的效果。而她觉得,诗歌对学生肯定有较大的影响。因为诗歌不管是抒情性还是批判性,对学生的各方面成长都是有益的。“我们不说诗的语言对学生作文语言有灵气的影响,我们只说诗歌的思想,对人性美的歌颂、对人生向上的力量的启示、对世界的爱,这些对学生的成长都有很大的作用。而且诗的语言不仅美,篇幅又是文学体裁中最短的,这就更容易受到感染和喜爱。”邓老师从专业的角度来强调。

在和学生谈到爱的教育时,邓老师启发学生们:有没有同学对亲人不够爱的表现,到讲台上来给亲人道歉。那一天的讲台,就像现在的湖南卫视《少年说》一样,十多个同学挨个地上来对亲情忏悔。“月光下,妈妈驼着背,提着很重的东西,我走在前面,嫌她实在太慢,长长的路灯,把妈妈又矮又瘦的身材拉得斜长。”“爷爷就要离开我了,他想握一下我的手,但我没能满足他的心愿,成为我此生最大到的遗憾。”……

“全班一半的同学哭了,我也哭得稀里哗啦,眼镜上全是泪水。这是我三十多年教学中最难忘的一课。”邓老师回忆,打开孩子们心扉的恐怕除了诗,一般的文体很难有这样的效果。

诗是一生一世的情人

享受每一篇诗歌的奇妙乐趣

写诗多年,并出版两部诗集《格子里的光芒》《白火焰》,邓老师已经把诗歌融入自己的生活了。(重庆晚报-上游新闻记者 王渝凤)

喜欢写诗,但又不给自己布置任务,情绪到了,自然就能流露,这样随性却不刻意的创作,让她的写作变得丰富多彩。“诗就是我一生一世的情人。她灵动、智慧、飘逸,有时大度、有时缠绵。有了诗,你就会少孤独、少痛苦、少惶恐、少无聊。你更会热爱生活、热爱每个生命,热爱这个世界。”邓老师告诉记者,虽然写诗也会有倦怠期,但哪怕是一场雨、一叶浮萍、小贩的叫卖声,都能让她感受到写作的冲动,毕竟这俗世凡尘,需要诗歌来赞美。尽管退了休,邓老师的生活依旧丰富多彩,3/5的时间看书、学习、写诗、修改,1/5的时间做家务,1/5的时间锻练身体。

据了解,《白火焰》共选了126首诗成集,是她从2011年到2019年写的600多首诗中优选而成,而90%的诗都是在省级刊物上发表过的。“火焰”一般理解为诗人的渴望、激情、奋斗、希望,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内心的挣扎、美或甜蜜。“火焰”,它弥漫、向上、照耀。可是在人生旅途中,难免风风雨雨,磕磕碰碰,内心的情绪也千变万化。“火焰”的光茫、色泽、力量不可能不被控制、束缚或变色。诗集名《白火焰》来源于此意。整部诗集共有五辑,有对人生难以把握的内心矛盾与纠结,有甜蜜的、有忧伤的、有光亮的、也有阴影的;也有对人性进行反思或批判的;同时更多地展示了情感上的爱与恨、妥协与抗争;还有不少写大自然的诗歌,对祖国河山的赞美或对美的体味。

对于未来,邓晓燕表示,她准备继续学习,继续动笔,享受每一篇诗歌的奇妙乐趣。

诗作点评

“她写出了有光亮和温度的诗”

《白火焰》的序是北师大文学院副院长张清华所写。张清华告诉记者:“邓晓燕老师的诗歌是成熟和纯粹的,比如《磨刀》这首诗,它是磨铁般的生命之境,是生命的承受和炼化,对语言本身的施虐和救援,以及对于意义本身的追寻、打捞或铸造。能够写出这样句子的人,相信一定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人,他或她,必定有哲学意义上的生命绝境的真正面对,有对于诗意的不曾妥协的淋漓尽致的体味。这部《白火焰》读下来,让我又有了一重感慨,就是看到了一个生命的原生力量,看到了生命中的万千景致。邓晓燕老师写出了有光亮和温度的诗,它们是日光梦,但更是生命本身的反射与镜像,是精神的自传。”

作品欣赏

黄昏降临

爱上一片树叶不容易

我恰恰爱上它的虫眼、撕裂

或经过火烧伤的痕迹

爱上一片海不容易

我正好爱上它的波涛、风暴

或被浪掀翻了的船帜

爱上一个人不容易

他侧身而过,光芒被我捉住

它刺伤了我的眼,我痛着退回

那天我抱着那片死亡之叶

给破碎的船帆祭祀

爱情却走向我

它憔悴、含毒,柔弱

它美人一样的眼睛睁着

“和我一起穿过暴风魔镜

它的美是你的幸运”

黄昏降临,天边一道金色

一只飞鸟啄破了云层

大地似乎飞了起来

它头上分明有好看的阴影

(邓晓燕,《人民文学》2018年12期)

(责编:高红霞、章华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