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午,当太阳到达黄经75度,仲夏第一个节气芒种又悄悄来到我们身边。每个节气都会有一些传统习俗,芒种这天自然也不例外。如皖南的农家在种完水稻后,便举行“安苗”;黔东南一带的侗族青年男女,在集体插秧时打起了泥巴仗;江南一带的风雅之士,趁着梅子成熟,三五知己聚在一起“煮酒论英雄”。
此外,还有一个芒种习俗是爱花之人不可不知的,就是饯别花神。
从迎花神到送花神
为何要饯别花神?因为在百花盛开的春天有迎花神的习俗,有迎必有送,所以在百花凋谢之时,也要举行一个饯别花神的仪式。
迎花神,又名“花朝节”“花神节”“花神生日”,多在仲春举行,历来是我国一个颇为重要的民间传统节日。迎花神其实是贺百花生日,因现实中百花不可能同日生,便称之为贺花神生日。正如清人蔡云《花朝》诗所说的:“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万紫千红披锦绣,尚劳点缀贺花神。”
“花朝节”至迟在唐代已形成,具体的日期也因地而异。
自梅花绽放于寒冬,随后百花盛开于春天,凋谢于暮春初夏。古代的“二十四番花信风”(带来开花音信的二十四种风候),其时间是从小寒到谷雨,大致上与这一时期对应,正是一年中花开花谢之时。故送花神的日子,也多在暮春初夏的某一天举行。
送花神的习俗源于何时?
最早详细描写送花神习俗的是《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曹雪芹在书中称芒种送花神是“尚古习俗”,“尚古”即“上古”,意为这种习俗在古代已有。
带有仪式感的送花神文字记载,最早是明代唐伯虎的《江南送春》诗:“细雨帘栊复送春,倦游肌骨对愁人。一番樱笋江南节,九十光阴镜里尘。夜与琴心争蜜烛,酒和香篆送花神。东君类我皆行客,萍水相逢又一巡。”诗题为《江南送春》,显然是暮春时节所写,唐伯虎送花神的日子,不可能是夏季第三个节气的芒种。
可见曹雪芹的芒种送花神是“尚古习俗”一说乃是自创。送花神流行于明清之际,但送花神之日并非芒种。不过,《红楼梦》毕竟是小说,小说家之言,虽源于生活,也有创作的成分,这是很正常的。
故《红楼梦》甲戌本脂批说:“饯花辰不论典与不典,只取其韵致生趣耳。”庚辰本脂批也说:“无论事之有无,看去有理。”
然而奇怪的是,虽古代并无芒种送花神之俗,但自从《红楼梦》面世后,大众便相信这是“尚古习俗”。每年一到芒种,文人墨客、闺阁中人、各地花农,便纷纷仿效《红楼梦》众女子,把这一天定为送花神之日。
世事的变迁,就是这样神奇。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钟葵